高三生物练习题2006-10-191.如右图所示,在快速旋转的轮子边缘放置四粒萌发种子,请判断其根、茎的生长方向将是()A.根向外,茎向圆心B.根向圆心,茎向外C.根、茎均向外D.根、茎均向圆心2.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甲图A点时,生长素浓度促进植物生长,C点时,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②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C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③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④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个体⑤丙图曲线表示胰麦芽糖酶对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的催化特性⑥丙图曲线表示肠脂肪酶对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催化特性A.①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⑥3.所示,在下列四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如果物种甲是人类所需的资源,那么,能提供甲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4.下列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5.角鮟鱇生活在深海区,其雄性个体很小,寄存在雌性个体头部或体侧,从雌鱼血液中吸收养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寄生B.种内互助C.共生D.种内斗争6.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D.流入到狐狸体内7.紫茎泽兰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并能毒害动物等许多特点。
试判断引入紫茎泽兰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B.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惯D.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8.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长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系统。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中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顺序依次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B.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C.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D.果园内以猪粪、鸡粪为饵料养殖的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9.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苍蝇能垂直起落和急速改变方向,这是由于苍蝇的后翅演变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
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成了新型导航仪。
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A.间接使用价值B.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生态价值10.下图甲为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乙为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则与乙图中橫坐标密切相关的是甲图中标号()A. ②③B. ⑤⑦C. ⑥D. ④大气CO2化石燃料植物动物微生物甲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乙11.在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和青蛙三种生物,其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乙丙1 2 3 4 5 6 7 年份生物量A.甲是水稻,乙是螟虫,丙是青蛙B.从第一年到第五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第六年,由于大量捕捉青蛙,三种生物的数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D.假如第七年适量喷洒农药,将使水稻产量增加,但容易形成抗药性强的螟虫种群12.在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的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结果生物全部死亡。
它原来是放在()A、冰箱冷藏室里B、药品厨旁C、窗台上D、恒温培养箱里13.在下图中,每个字母代表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则最可能表示人和含能量最多的生物分别是( )A 、A 和分解者B 、B 和分解者C 、B 和CD 、B 和A 14.右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 .食物网B .捕食C .种间关系D .生态系统 15.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 .能量和营养级 B .个体大小与营养级C .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D .个体数量与生物类型16.棉红铃虫是棉田害虫,它在蛹期生活在茧内。
金小蜂将卵产在茧内的蛹体中,金小蜂幼虫以蛹体为食。
以上事实揭示的生物现象是( )①共生 ②寄生 ③捕食 ④种内斗争 ⑤种间斗争 ⑥适应的相对性A .①⑤⑥B .①③⑤C .②④③D .②⑤③ 17.生态平衡失调在功能上的重要标志是( )A .生态组分出现缺损B .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变化C .群落垂直分层结构减少D .能流受阻和物质流中断18.在生态系统中,全部初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比全部次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 )A 、多B 、少C 、相等D 、大约相等 19.在一个湖泊的水中,什么情况下氧的浓度最高( )A .夜间、有污染B .夜间、无污染C .白天、有污染D .白天、无污染 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能保护自己,在它的环境中必须存在( )A 、肉食动物B 、草食动物C 、分解者D 、寄生生物 21.下图是物质循环的简图,请据图回答:O 2③ ④ ⑦A B ① ⑥ ⑧CO 2 ⑤ ② H 2O(1)A 表示________________,①和⑥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B 的同化类型______________,④⑤⑧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 _。
(2)②③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是在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3)大气中 CO 2的来源有 、 、______________ 。
(4)大气中 CO 2含量的升高会造成__________效应。
2001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警告说,这种效应将使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造成的损失将达到3000多亿元。
为了防止CO 2在大气中含量的上升,可采取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措施(写2条)。
(5)使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 ,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7)在一个由草、兔、狼组成的食物链中,①如果将狼杀绝,则兔群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经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 氧气,则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注入狼体内,再转变成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最多有_______________KJ 。
22.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
相同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分割开)。
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底座 D B A C 分解者高三生物练习题参考答案1-5ADADB6-10BDBBD11-15CCDDA16-20DDADA21.(1)生产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异养型呼吸作用(2)水的光解叶绿体基粒(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4)温室效应大面积植树造林、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5)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6)能量流动(7)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464.422.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单一变量的原则。
将装置放在黑暗中排除光线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联想课本中放置过尖端的琼脂块含生长素,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形成迁移,完成实验设计。
①主要实验步骤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
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中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②预期实验结果:弯曲度大弯曲度小弯曲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