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它能凝聚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新课堂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水平。

好的教学设计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新奇。

常教常新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常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例如在教《甜甜的泥土》时候,教师以“当一次导演”为主题,设计了一格思路:第一步谈话导入新课,讲述当导演的要求;第二步,紧扣课题,了解细节;第三步,朗读课文,体会受感动的原因;第四步,拍摄画面,领会拍摄细节的目的;第五步,书写剧本的宣传词。

这五个步骤都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在课堂无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单一。

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它的内容总是单一的,给学生充分的语言思维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智慧。

多可能导致少,复杂可能导致教学细节简单,少可能导致深和多。

因为教学环节少,恰恰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刻意围绕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在交流中相互启示,在互动中碰撞生成,提高自己的认识,拓展自己的思路,释放自己的潜能。

例如在设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内容时,选取了本篇课文的最精彩的三拳描写,由此入手,反复阅读课文,领会人物的性格,把握课文的情节。

内容少而精,由一个小而有思维的价值问题,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课堂学的充分,收获不少。

三是凝聚。

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形散神聚的,给人一种整体的美感。

比如在设计《桃花源记》时,某教师围绕本文的语言美,设计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悟、理解、体验景物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领略作者心中的世外桃源,让学生对世外桃源有一个美的整体印象,产生很好的设计效果。

四是精妙。

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追求“妙在这一问”设计境界,它往往设计出对课文阅读能力起“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牵引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

例如在设计《最后一课》时,某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产生这些变化?课文整节
课就从这个问题入手,一层一层带动韩麦尔先生等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而把握故事情节,提炼文章的主题,设计思路清晰,学生思维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起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五是突进。

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能够针对课文不同的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对课文特点,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深透理解。

换句话说,好的教学设计总是选点突破。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对课文进行“点式处理”,积累一两个闪亮的阅读品析的“点”,进行有的放失的突破或者对课文内容的专项的响鼓重槌式子的敲打。

例如设计《月迹》教学思路时,某教师选取了童趣这个切入点,按照寻找童趣、品味童趣、书写童趣这三个步骤对童趣进行放大,整节课堂充满童趣,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起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六是切入。

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常有切入点,它可以使课堂思路清晰,学生充满兴趣。

设计时候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切入,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可以从从文章的重要句子切入,可以从疑问处切入,可以从精彩的段落切入。

如教师在设计《安塞腰鼓》的思路时,可以从文章的“美”字入手,从语言美、构思美、意境美等方面来设计。

七是生成。

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总是预留了学生生成的思路和空间,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自然生成,产生智慧的火花。

可以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生成”,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生成”;在适度拓展中“生成”在创造中“生成”。

总之,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总是很好地把握教学的着力点和训练点、反馈点,选取板块式思路或线索式思路等,选点突破,培养学生阅读、感悟、体验、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然生成,让课堂变得美妙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