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技术6级技术7级中职维权方式的探讨

关于技术6级技术7级中职维权方式的探讨

关于技术6级技术7级中职维权方式的探讨
技术6级技术7级中职被降级套改工资是军转干部工资套改历史上最大的不公,其依据是偷梁换柱,它动摇军队工资制度,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

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通过何种方式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为了探讨方便,有必要将问题叙述如下:2006年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转业地方政府机关工作。

2006年地方公务员工资和军队工资分别进行了改革。

2008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2008】8号文件发布,其中规定专业技术军转干部按“原在军队享受的相当待遇的职务‛进行工资套改。

2008年9月山东省鲁政发【2008】86号文件出台,用三总部【1985】政干字1号、【2000】后财字18号确定“原在军队享受的相当待遇的职务‛,技术6级对应副师按副厅级、技术7级中职对应正团按正处级进行工资套改。

2009年1月工资套改后的工资兑现。

作为中国公民--并兼有政府公务员、中共党员、军转干部身份的我们,维护权益的方式有以下五种:
一、通过行政诉讼的法律方式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提起的诉讼。

《立法法》的规定,法律体系框架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法律,由全国人大通过。

第二层为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分为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由国务院通过的是国务院行政法规;由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是地方性法规。

第三层为规章,规章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由国务院组成部门以部长令形式发布的是国务院部门规章,由地方政府以政府令形式发布是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发布。

山东省鲁政发【2008】86号文件是山东省政府下发的文件,属于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是针对某一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

因此,根据《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不会受理我们对山东省鲁政发【2008】86号文件提起的诉讼。

二、通过公务员申诉的方式
根据《公务员申诉规定》(试行)第三章申请与受理:
‚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可以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诉:
(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前款第(七)项所称‚规定‛,是指‘国家规定’。


我们的情况属于其中的(七),山东省鲁政发【2008】86号文件违反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2008】8号文件精神,对我们的工资进行套改,
我们对此不服。

因此,根据《公务员申诉规定》(试行),我们可以对此侵害我们权益的行为进行申诉。

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绝大多数同志,包括本人,由于在部队时间较长、年龄较大,不愿个人抛头露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实际上实行十分困难。

三、通过行政复议的行政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问题的关键在于山东省鲁政发【2008】86号文件是不是属于以上所说的‚规定‛?上网查了一下,非常复杂。

有专家说:《行政复议法》中行政规定的法律属性是个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复杂的问题。

其简单之处在于将行政规范性文件中不属于法律规范的部分起了统一的名称,但这样的立法作业并不能回避从规范性的角度看行政规定时常难以将其与法律规范相区别的困惑。

如果山东省政府承认鲁政发【2008】86号文件是《行政复议法》所说的‚规定‛,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进行行政复议。

如果不承认,这条路就走不通。

就算此方式在理论上可行,在实际中也同样存在前面讲到的问题。

四、通过逐级向上反映的组织方式
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通过组织解决问题的方式。

即由个人向自己所在单位提出自己的意见,再由本单位向上一级组织反映或向有关单位反映,再由上一级组织向更上一级组织反映,直至最高层。

具体讲,如果你现在的单位是某市某区的某单位,你将你的意见向单位汇报;单位很重视,将你的意见向区里汇报;区里又很重视,将你的意见向市人事局反映;市人事局也很重视,将大家的意见向省人事厅反映;省人事厅研究后给出答复。

这个答复很可能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答复。

一个答复是我们所盼望的:根据国发【2008】8号文件精神和党的一贯方针政策,对鲁政发【2008】86号文件第九条进行修订,以四总部后联【2006】1号文件的规定来确定‚原在军队享受相当待遇的职务‛;一个答复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鲁政发【2008】86号文件是完全正确的,是完全符合国发【2008】8号文件精神的,要继续贯彻执行。

很遗憾,我们得到的是第二个答复。

当然,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一名党员有这样的权利:‚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这种形式与信访类似,就把它归入信访方式。

五、通过向领导人特别是最高领导人写信反映和向相应领导机关或最高机关投诉请求的信访方式。

信访对于我们这些老兵来讲是非常陌生的。

在我们心目中,信访特别是其中的上访常常与不稳定相联系,与社会的弱势群体相联系,与社会的不公正相联系。

这些过去与我们毫无关系。

突然之间,在某些人的眼里我们成了不稳定的因素,我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成了弱势群体,遭遇了军转干部工资套改历史上最大的不公正。

《国务院信访条例》所称的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国务院信访条例》对信访渠道、信访事项的提出、信访事项的受理、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法律责任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山东省信访条例》与《国务院信访条例》原则一致。

毋庸臵疑,鲁政发【2008】86号文件是山东省政府的职务行为,我们认为其不符合国发【2008】8号文件精神和党的一贯方针政策,是对我们合法权益的侵犯。

按《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我们可以向山东省政府,直至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信访事项。

我们中的许多同志以个人名义或‚部分技术6级技术7级中职军转干部”的名义给有关方面写信反映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任何回音。

集体信访是我们的选择之一,好处是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声势大,比之个人信访更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这是中国的国情。

但是,仍然存在前面讲过的问题—谁愿意出面作组织者?还有一些同志考虑
的更多,连参与都不愿参与,这也是中国的国情。

也许是时机不成熟?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通过行政诉讼的法律的方式不可采用;
----通过公务员申诉的方式在理论上可行,在实际中难行;
----通过行政复议的行政方式是有条件的,即使可以,也是理论上可行,在实际中难行;
----通过逐级向上反映的组织方式可采用,但事实证明效果不好;
----通过向领导人特别是最高领导人写信反映和向相应领导机关
或最高机关投诉请求的信访方式可采用。

现在是个人信访阶段,效果有待观察;集体信访能否进行还是未知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