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浙江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治理执法检查表
浙江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治理执法检查表
(质检办特函[2007]258号),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
《冷库设计规范》第6.4.8
2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
是□ 否□
①重大危险源的经验计算:冷库企业液氨总量近似等于储罐总容积1:1,即10m3储罐的企业,液氨总量近似10吨;或2个4 m3储罐液氨总量近似8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
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
是□ 否□
①液氨罐区和氨机房区域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②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被占用、堵塞、封闭,且无法整改的。
③设备设施安装不当、腐蚀严重,现场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等液氨泄漏重大风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实施)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十九条
浙江省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治理执法检查表
检查单位:检查人员:检查时间:
基 本 信 息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联系电话
企业负责人
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
企业规模
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液氨储存量超过10吨)
(一)凡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一律依法取缔关闭:
序号
否决项内容
检查结果
主要问题
检查内容
依据
1
相关证照不全的。
是□ 否□
③氨制冷机房与变配电室和控制室之间的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外开启,并应使用乙级防火门
④氨机房应有两个以上的疏散通道,值班室或控制室应有直通室外的应急通道(不能设在机器间的尽头死角或需要穿过大部分机器间的通道)。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4.6.1
(三)凡达不到以下要求之一,立即整改,限期完成:
空气呼吸器2具;
急救药品若干;
橡胶手套2副;
灭火器2个;
救护绳2卷。
安委〔2013〕6号
7
企业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液氨使用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是□ 否□
重点核查涉氨岗位相关内容。
应特别核查“融霜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①对于采用热氨融霜的制冷企业,建议企业尽量改为比较安全的水喷淋融霜或空气自然融霜,以提高安全性。
②重大危险源核查原则上按国家总局40号令内容执行。
国家总局40号令
3
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
是□ 否□
①选用开式喷头;
②喷头保护面积按储液器占地面积确定;
③水源由消防给水系统供给。(消防给水由二级用电负荷保护)
《冷库设计规范》第8.3.4
4
在厂区内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
是□ 否□
①安装位置应在值班人员或者工作人员进出能够直接目视观察的附近最高建筑物上方;
③安全阀、压力表等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应定期校验、检定,并在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查阅检验报告等)
④安全阀应设置泄压管;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总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50m内最高建筑物(除冷库外)的屋脊5m,并应采取防雷、防雨水、防杂物落入),
《关于液氨阀门破裂事故的通报》
(二)凡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立即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并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经营:
序号
基本要求
检查结果
主要问题
检查内容
依据
1
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的。
是□ 否□
①载冷剂可使用乙二醇(10%-15%水溶液)、冷冻盐水等。
安委〔2013〕6号
②对于继续采用热氨融霜的制冷企业,必须满足一些前提条件,如:融霜工艺设施须经有资质单位设计和安装;在融霜前,撤离现场所有无关人员,厂区进入应急预案状态,防毒呼吸器准备好放在预定位置,安全管理人员到场监督;融霜操作人员应具备氨机独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做到持证上岗;融霜前控制低压循环桶液位不高于40%,融霜过程控制低压循环桶液位不高于80%。必要时加装排液桶,防止“敲缸”;融霜前必须先把库房管道中的低温液氨全部排空,以防产生“液锤”现象。严禁冻结过程中进行融霜,严禁低温液氨未全部排空时通入热氨融霜;单冻机回气集管要加装安全紧急泄放装置,连接泄放管至安全地方,并进行回收或水喷淋形式稀释成氨水;热氨阀开启要缓慢,控制热氨融霜压力要尽量低。
序号
基本要求
检查结果
主要问题
检查内容
依据
1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
是□ 否□
①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应经检验合格,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压力容器,不得继续使用。(查阅检验报告等)
②阀门应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灰铸铁等不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阀门不得使用。(具体核查时应参阅质监部门意见)
查企业设立相关证照
安委〔2013〕6号
2
停产整顿未验收达标擅自恢复生产的。
是□ 否□
查各部门检查或验收意见
安委〔2013〕6号
3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整改的。
是□ 否□
①液氨罐区和氨机房区域距离人员密集场所(集市、医院、学校)等重要公共场所距离不足50米。
②厂房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小于25米。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4
4
库区及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未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通道不畅通的。氨制冷机房未与控制室、配电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分开设置,或分隔物不符合相应的耐火等级的。
是□ 否□
①氨机房应设控制室,控制室可位于机房一侧。氨制冷机房的控制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闭观察窗。
②变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贴邻共用的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穿过墙体的管道、沟通处,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
《冷库设计规范》第6.2.7
2
液氨管线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的。
是□ 否□
①涉氨管路须拆除后改道;
②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区域搬迁。
安委〔2013〕6号
3
氨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未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未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事故排风机未采用防爆型。事故排风扇未按二级负荷供电;氨气浓度报警系统未设备用电源的。
是□ 否□
①氨气浓度传感器应装设在氨制冷机组及储液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
②氨机房传感器设置数量按室内水平半径7.5m,室外10m计算;
③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应有备用电源,并与排风系统联动;
④事故排风机设在机房顶板或侧墙最高处;排风量按照每平方每小时183 m3计算或最小排风量不小于每小时34000m3计算;(风量m3/h×台数≥34000m3/h)
②厂内任何一个交叉路口都要至少观察到一处;
③不能用红旗替代。
《冷库设计规范》第4.1.2
5
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应设置安全标识。
是□ 否□
检查各类安全警示标识
安委〔2013〕6号
6
作业现场应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
是□ 否□
参考配置:
防护服2套;
防毒面具2个;
⑤外墙上人工启停控制按钮与气体报警器联动开关并联安装,并可以手工启动运行;
⑥事故排风机应采用防爆型,并按二级负荷供电。(即除了正常一路供电线路外需要另设专用电源线的电源)
安委〔2013〕6号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
7.2.1/7.2.2/
7.2.6/7.3.19
《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2011第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