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与物质运输演示文稿
也确保了细胞内结构的稳定
四、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运输
五、胞吐与胞吞作用
(一)胞吐作用
定义:分泌性蛋白质等分子以运输囊泡的形式从 内质网出发,经高尔基复合体最后与细胞 膜融合,最后完成出胞
胞吐作用
五、胞吐与胞吞作用
(一)胞吐作用
定义:分泌性蛋白质等分子以运输囊泡的形式从 内质网出发,经高尔基复合体最后与细胞 膜融合,最后完成出胞
分类:固有性胞吐途径 调节性Fra bibliotek吐方式五、胞吐与胞吞作用
调节性胞吐方式: ✓ 大量蛋白质、激素等分子储存于高尔基体中,
当细胞受到外界信号刺激时,形成囊泡与质膜 融合后释放 ✓ 分泌量大,比固有性胞吐分泌量高200倍以上
五、胞吐与胞吞作用
(二)胞吞作用
✓ 通过内吞囊泡摄取液体和分子,同时一些特殊 细胞(如免疫细胞)还可吞噬大颗粒物质甚至 整个细胞
(三)膜糖类
细胞衣(cell coat) 保护、润滑、识别
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被动运输—“下坡”
顺浓度差/电化学差,不消耗能量 1.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
2. 协助扩散
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被动运输—“下坡”
顺浓度差/电化学差,不消耗能量 1.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 最简单 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2. 协助扩散 特异的膜转运蛋白:离子通道/载体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二)膜蛋白 ——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执行者
功能:1. 参与物质运输 2. 细胞外信号受体 3. 黏附作用 4. 酶催化作用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二)膜蛋白
分类:1. 跨膜型(整合蛋白)—去垢剂、有机溶剂 2. 外周蛋白—离子溶液 3. 脂锚定型—去垢剂、有机溶剂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胞饮作用 胞噬作用
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主动运输—“上坡”
逆浓度差/电化学差,消耗能量
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主动运输
逆浓度差/电化学差,消耗能量 借助载体蛋白,耦联运输/离子泵/光能泵
四、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运输
✓ 不依赖膜转运蛋白,而借助于囊泡完成 ✓ 囊泡运输,双向性 ✓ 保证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脂质 50% 蛋白质 40% 糖 1-10%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一)膜脂 ——骨架成分
磷脂、糖脂、胆固醇
外周蛋白
整合蛋白
脂类分子的流动性
1.侧向扩散: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2.旋转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3.摆动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4.伸缩震荡:脂肪酸链沿着与纵轴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5.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 6.旋转异构: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导致异构化运动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演示文稿
(优选)细胞膜与物质运输
一、细胞膜的概念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1. 膜脂由脂类双分子层构成,其疏水的极性尾部
相对,朝向内侧,亲水的极性头部朝向外侧 2. 蛋白质镶嵌于脂类分子间,根据镶嵌方式可分
为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 3. 脂类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一、细胞膜的概念
外周蛋白 整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