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题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研究
课题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研究
的方法,锻炼了习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意
见
5
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 名称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研 究
阅读 写作 有效结合 调查研究
结题 时间
2013 年 6 月
结题 报告 摘要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 赖,相辅相成的技能。二者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阅读促进写作,写 作促使阅读的深入,本课题通过堆我校三年级学生的研究调查,在研 究活动中采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方法指导,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 趣,调动了学生的潜能。
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
进
能力转化。
3.充分重视“读”的训练
点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
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
分
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
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有目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 突破了一定的界限, 就会出现质变。 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 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
开题 反思 与 启示
1、学生阅读水平与兴趣有所提高,为真正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博览 精品、背诵积累。现在尚且还没有美妙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 律和精密的谋篇,但我们相信学生 2 年以后,加上泛观博览,慎思笃行, 人情历练,定会常于不经意间更上一层楼。 3、教师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大量资料。目 前,老师们撰写有关课题内容文章的积极性比较高,充分展示了教育科 研的魅力,展示了该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
杜甫的诗中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亦有云“熟读唐诗 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对吟”。 可见,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读得多, 结 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文章自然就左右逢源,文采横溢。对于小学生而言: “作文难、怕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生到了小学毕业也不能独立写 出一篇语句流畅,主题明确的文章
一、课题开题报告
姓名 课题 名称
选题 缘由 或 教学 困惑
王艳冬
开题时间
2013 年 2 月
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研究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进年来,认知心理学家、 语言学家、教育家及写作课的专家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后认为: 阅读与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二者的 关系是紧密结合的,阅读促进习作,习作又促使阅读的深入。阅读与 习作的有效整合,加强了学生精神交往和生命对话。 杜甫的诗中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亦有云“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对吟”。可见,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文章自然就左右逢源,文采横溢。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教师而 言更是:“高投入,低成效。”本课题注重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外阅 读与习作的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 合;从而论证阅读与习作同步进行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及对提高学 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 方法及 工具
1、问卷调查法:在研究初期,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阅读和习作 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学科的理论学习,不 断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行动研究法:利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时间、反思、改 进中探索适合我校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不断将研究、调查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习 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还考查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进行了说话训练。
五、欣赏总结
4
1.教学形象直观
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 描写也很形象, 可同学们对课文的主角 ----
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
创
体形象思维为主。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2.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
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
教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 点评 ] 由于同学们没见过翠鸟, 对翠鸟的知识了解甚少, 在上课伊始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些有关
育
翠鸟的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析
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首先初读 -- 感知课文内容,接
着默读 -- 理清写作顺序,然后研读――抓住各部分特点,最后赏读――
感悟美的语言。
学
校
本课的教学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法适合教材特点及儿童心理特点。
认
教师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学生学得
定
轻松而又扎实,既培养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写动物外形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 这样做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或
三、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改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
2、课题班学生摸底调查。
开
2013 年 3 月初,对学生进行摸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学生和家
题
长两种,主要针对学生阅读及写作情况进行调查,为课题研究工作开展
做好铺垫。
过
3、确定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及阅读指导方案。
有课题研究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把前期的工作重心放
程
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爱上阅读,学
二、自读质疑
教
1.出示自读要求:
2.自读全文。
学
3.检查自读效果。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创
②cai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 , 引导学生根据这段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理解课文内容密切
相关的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探讨,简单的当时解决。
新
[ 点评 ]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
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
新
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
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点
2.读写紧密结合
《翠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动物外形的例子。
或
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我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
改
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
多出成果。
学校盖章:
年月 日
2
二、课题开题过程记录
课题 名称 主持 人 评审 人员
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 研究 王艳冬
语文组全体教师
开题时间 地点
2013 年 2 月 李楼小学备课室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议
我校于 2013 年 2 月 28 日召开了课题研究开题会议。在会议上,学
校领导及语文组全体老师为我们的课题出谋划策。
进
头部、背部、腹部)
[ 点评 ] 运用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学生饶有兴趣而又轻松地把握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的
四、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实
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
上相应颜色。)
录
[ 点评 ] 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语言的恰当与精
记
生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充实,孩子们的写作素材才能更丰富。所谓“读书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教师搜集整理小学语文阅
录
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相关信息和资源,做好理论基础的准备。
4、资料收集
实验过程中对能反映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对
实验过程中的案例就那些分析、研究课堂实录、撰写教学反思等,做好
开题人: 王艳冬
2013 年 2 月 28 日
3
三、研究成果:教育教学创新(改进)案例记录
授课 人 教学 主题
王艳冬 5、《翠鸟》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2013 年 3 月 15 号
一、导入激趣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
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成果 预期 及 结题 报告 结构
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作品。 3、构建习作教学模式,形成有效习作教学体系。 4、实验教师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教学案例、论文等。
1
本研究 希望 得到的 支持
希望得到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
1、《语文课程标准》
参
2、《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 3、《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杜威
妙,也为了让学生区分众多描写颜色的词语, 教师运用 cai 课件使得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
变得鲜活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4.学生看课件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