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政治地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14年7月开始到1918年11月结束,历时4年3个月。
这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和殖民地所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大厮杀。
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洲,但主要战场在欧洲。
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促进了革命运动的普遍高涨,使欧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极大变化。
首先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在欧洲出现了全新的政治地理格局。
其次是大战期间及大战以后,在欧洲出现了一批中、小型国家,使欧洲政治实体的数目急剧增加。
大战期间,奥匈国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宣布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终结,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出现了奥、匈、捷三个国家,它的部分领土则归于恢复独立的波兰和新成立的南斯拉夫(刚成立时称塞尔维亚——克罗地区——斯洛文尼亚王国)。
此外,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脱离俄国成为独立国家,使欧洲的国家增加到29个。
第三是一战结束以后,从1918年到1923年,欧洲各国的疆界发生了巨大变迁。
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暂由国联管理,欧本——马尔梅迪归比利时,北什列斯维希归丹麦,波兹南、西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归波兰,但泽成为国联监督下的自由市,默麦尔归立陶宛。
奥地利:伊斯特里亚、的里雅斯特、南提洛尔和达尔马提亚沿岸一些岛屿归意大利,加里西亚归波兰。
奥地利承认捷、匈、波、南等国独立。
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归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归南斯拉夫,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喀尔巴阡乌克兰)归捷克斯洛伐克。
保加利亚:南多布罗加重新归罗马尼亚,斯特鲁米察等地归南斯拉夫,马其顿和西色雷斯归希腊。
俄国:承认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脱离俄国而独立,比萨拉比亚归罗马尼亚。
对此,苏联不予承认。
此外,苏联将贝赈加(贝柴摩)划给芬兰。
1918年~1923年欧洲疆界的变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一系列中小国家的出现,给战后欧洲国际舞台增添了引人注目的新因素,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使国际关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在一次大战之后的十几年间,虽然欧洲局部地区的疆界也发生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战后初期所形成的政治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