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GDA0003-2012) 带书签高清版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GDA0003-2012) 带书签高清版
充,以保证结构安全。
1.0.5 当重复使用旧图及套用图纸时, 应在了解原设计依据和实施中可能作了修改的前
提下,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所选用的图纸进行必要的复核和修改,以确保结构安全
和设计质量。
1.0.6 在执行本措施时,尚应综合考虑住宅建设所在地区施工技术条件、当地常用做法
及审图公司意见,存在与本措施不一致情况时,应由专业负责人提出,经审核、审定同
前言
随着我国住宅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 我院近年来 承接的高层和超高层住宅项目越来越多,项目设计规模及难度不断增加,而且对设计周 期也有严格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院发展速度较快, 新入职的结构设计人员也越来越多。 为提高我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质量,统一技术标准,减少设计失误,优化结构设计,实 现高层住宅经济、安全、适用、 美观的目标,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现行法律、 法规、标准、 规范及规程,结合我院多年来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及住宅结构设计特点,我院编制了《高 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
24
5.5 计算分析中关键参数的选择………………………………………………………
25
5.6 计算结果的判断……………………………………………………………………
29
第六章 地基基础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31
6.1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及勘察报告…………………………………………………
5.1 计算分析的总体要求………………………………………………………………
23
5.2 高层住宅结构计算分析要求………………………………………………………
23
5.3 计算分析程序选择…………………………………………………………………
24
5.4 计算简图……………………………………………………………………………
并应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确保质量,并应阐述对
特殊施工条件的要求。
1.0.4 结构设计说明应采用本院标准格式的说明文件, 施工图设计应采用国家标准图及
本院通用图。当采用统一格式文本、标准图、通用图及重复使用图时,必须先明确其设
计意图及计算数据以正确选用,并应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作必要的复核、修改与补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201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结构分册》
2012
年版
地方标准部分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广东省标准)
DBJXX-2012
2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2012 版)
第二章 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31
6.2 基础选型及设计……………………………………………………………………
31
6.3 地下水及地下室抗浮设计…………………………………………………………
35
6.4 地下室外墙设计……………………………………………………………………
36
6.5 地下室底板设计……………………………………………………………………
53
示例图…………………………………………………………………………………………
57
首层柱定位及配筋图 ……………………………………………………………… 示例图 1
墙柱截面定位图 …………………………………………………………………… 示例图 2
梁配筋平面 ………………………………………………………………………… 示例图 3
结果、中震等效弹性计算结果、楼板应力分析结果等) ; (9)弹塑性分析结果(静力弹塑性或动力弹塑性分析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 ; (10)超限处理主要措施及结论(设计和构造措施、计算手段及超限设计结论等) 。
2.1.5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是在初步设计阶段的结构说明的基础上, 结合施工图阶段的详 勘资料、经济指标要求及各工种的设计条件等资料,由结构工种负责制定并经审核、审 定确认的施工图设计阶段指导性的技术文件。 设计人应依照设计技术条件的原则内容进 行设计,如具体情况有变化以至于原定的技术条件需作相应改动时,应经审核人同意后 方可改动。 2.1.6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结构设计技术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1
3.3 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
16
3.4 材料…………………………………………………………………………………
16
第四章 荷载与作用………………………………………………………………………… 19
第五章 结构计算分析及参数的选择……………………………………………………… 23
(1)工程概况(工程地点、建筑规模、工程分区、建筑特征、主要功能等) ; (2)设计依据(设计基准期及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自然条件、设计遵循的规范文 件、计算软件及版本等) ; (3)建筑分类等级(根据有关规范确定的各类设计等级,结构耐久性要求等) ; (4)主要荷载(作用)取值(楼面使用荷载及特殊荷重、风荷载、雪荷载、地震 作用、温度作用、人防荷载等) ; (5)上部及地下室结构设计(结构型式及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缝的设置、转换 层的设置、超长结构控制措施等) ; (6)地基基础设计(工程地质概况、基础选型说明、抗浮措施等) ; (7)结构分析(结构计算参数、主要控制性计算结果,结构超限情况判别等) ; (8)主要结构材料,结构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9)其他特殊情况的说明(如业主或主管部门对工程的特殊要求、结构试验要求、 沉降观测要求等)。 (10)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的设计图纸:基础、地下室、标准层、特殊楼层及结构 转换层的结构布置平面图,图面深度要求标注标准构件定位尺寸、主要构件截面尺寸、 较大的设备预留孔洞位置,必要时尚应提供特殊结构部位的构造简图。 2.1.3 初步设计阶段应判断工程项目是否超限,判断依据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 防管理规定》(建设部 111 号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建 质【 2010】109 号)及项目建设当地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 广东省内项目可参考 《广 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 (2011 版)的规定执行。界定为不 超限的工程,应在初步设计文件中说明判断依据;界定为超限的工程,应进行超限设计 可行性论证并提交超限审查。 2.1.4 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工程地点、建筑规模、工程分区、建筑特征、主要功能、建筑总
桩基础布置平面图(二) ………………………………………………………… 示例图 8
II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2012 版)
第一章 总则
1.0.1 本措施是根据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的条文原则,结合我院多年设计实
践经验及住宅结构设计特点编制而成。在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工作中,除遵守国家及地方
意后方可调整。
1.0.7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
国家标准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 年版 )
建质 [2008]216 号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1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1
7.3 墙柱设计……………………………………………………………………………
45
7.4 节点设计……………………………………………………………………………
48
I
第八章 高层住宅经济指标的控制………………………………………………………… 50
附录 A 荷载导算………………
为了今后充实和完善技术措施的内容, 请各部门设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 验并积累资料,并在工作实践中提出相关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本院科技管理 部,供今后进一步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措施从 2012 年 12 月 1 日起执行。
编审人员:陈星、罗赤宇、焦柯、邓汉荣、李宁(八所) 、吕艳梅、李宁(一所) 、 梁志红、梁艳云、林景华、张守林、向前
5
2.3 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6
第三章 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0
3.1 结构体系与结构型式………………………………………………………………
10
3.2 抗震设计……………………………………………………………………………
本技术措施作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内部标准,是结构技术管理文件的重要组 成,包括结构设计总则及基本流程、抗震设计规定、荷载与作用、结构计算分析及参数 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及高层住宅经济指标控制等内容。在我院的高层住宅结构设 计工作中,除遵守国家及地方现行规范与规程外,尚应执行本措施,其它类型的建筑可 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在本技术措施的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可结合新版规范的修订 及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结构安全。
板配筋平面 ………………………………………………………………………… 示例图 4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表 …………………………………………………………… 示例图 5
剪力墙配筋图 ……………………………………………………………………… 示例图 6
桩基础布置平面图(一) ………………………………………………………… 示例图 7
37
6.6 地下室楼板设计……………………………………………………………………
37
第七章 结构构件与节点的设计与构造…………………………………………………… 39
7.1 板设计………………………………………………………………………………
39
7.2 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