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观后感作文5篇700字
《千与千寻》是一部可歌可泣,令人深思,受益匪浅的绝顶
之作,深具教育意义,值得大家观看。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
关千与千寻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与千寻观后感1
昨天又重新回顾了一下《千与千寻》,看了一遍后才发现自
己已是泪流满面。
千寻只是一个与家人误入神明之地的普通小女孩,她在这一
段成长路程中承受了太多超出年龄的事,她可以说是社会上每个
人的缩影,遇事胆小,懒散,爱抱怨,大惊小怪。但不同的是,
她为了救自己的父母,一路走来,抛下了自己的懦弱,无知等等
的缺点,捡拾人类所丢弃的尊严,骄傲,勇气,以及爱。从两个
小时的时间里,宫崎骏让我们看见了千寻的成长,那个遗失的世
界中每个人的变化。
从开头的一大段迷路过程,不难看出千寻父母其实从没认真
听过千寻的意见。搬家,抄小路,直到走黑暗的通道,吃店里的
食物,他们就像世间绝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一意孤行,全然未觉身
后还有一个弱小的身躯在无助地摇手,从未考虑过自己认为正确
的事情是否也需要参考一下孩子的意见。但是,尽管如此,我们
依然看见了千寻吃着馒头蜷起身体眼角滚落大滴大滴的泪,真真
切切,不曾虚假。当一切归于喧嚣繁芜,当亘古绿色的风拂过草
原,当他们回归人类世界时,我们却不得不接受那个现实,千寻
作了那么多事情,一切却未曾更改,父母依然一无所知。这,是
否是宫崎骏大师隐晦的讽刺?
澡堂的汤婆婆为了让自己手下的人一直为她做事,不惜剥夺
他们的名字,名字,一个被很多人淡忘的名词,很多人认为这只
是个代号,证明自己的代号,是否想过如果没有了他,我们拿什
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失去了名字,之前的一切都会忘却,千寻亦
是如此,如果不是小白的帮助,千寻已经忘记了回家的路,小白
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但却一直记着千寻,大概这就是幼年时
最纯洁的友谊了,影片的最后千寻明白了名字哦的意义,告诉了
钱婆婆:“我的真名叫做千寻。”婆婆看着她,笑着说:“很好听
的名字,要好好珍惜。”她望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高兴地看到
她已经学会长大。
澡堂就像是社会的大染缸,有的人在其中寻找自我,千寻就
是这样。也有人在其中迷失,好比无脸男,他原来只是很单纯的
想要报恩,报答千寻给自己了一个栖身之所,但在澡堂里他学会
了用金钱收买人心,千寻带走了了他,带他去寻找家。最后他在
钱婆婆那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千寻的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恬淡,如同夏日阡陌里盛开的
花朵一样自然。当白衣的少年化龙飞起,温和的风拂过耳畔;当
青衣的少女乘龙腾空,发丝飞扬;那一刻我们曾那样坚定地相信。
然而世界是这样无常,仿佛风云忽然间转变了方向,我们期盼过,
等待过的画面如电车般悄然滑过平静的海面消失在远方。只听见
白龙轻轻地摇头说,“小千,你要记住,千万不能回头,要一直
向前走……”
千与千寻观后感2
千与千寻》一直是一部广为人知动漫电影,它是日本国宝动
画巨匠宫崎骏勇夺奥斯卡的杰作。从2001年在日本本土上映以
来,《千与千寻》一直受到广泛好评,被称百看不厌。
从很早之前就知道有一部这样的动漫,可是真正第一次观看
还是在这个暑假。故事很富有戏剧性与童话的感觉,从悠长古老
的隧道、奇怪的石雕到“会说话的房子”,影片的开头给人的是一
种可怖的感觉。千寻他们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小镇,小镇没有人,
但有香喷喷的食物。千寻的爸爸妈妈不顾千寻的阻挠,未经允许
就吃起了无人看管的食物。千寻无奈之余只好绕着小镇走走,希
望能发现点什么。快到天黑的时候,千寻意外的看见了电车,兴
奋之余又被一个叫做白龙的少年呵斥着往回赶。影片中千寻与灯
的赛跑很值得回味,而千寻无助的叫喊从侧面又体现了人类的弱
小。
后来千寻知道自己的父母变成了猪,而自己却不得不呆在
“汤屋”打工。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与千寻为难:汤婆婆恐吓千寻,
要把她变成猪;“汤屋”的管事特意刁难千寻,也不给千寻药浴的牌
子。影片中“汤屋”管事与千寻周旋的那一段也很值得品味,对待
千寻的声色俱厉,转眼对待客人又喜笑颜开,真是变脸比翻书还
快。这样鲜明的对比正映照了我们人的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也
有这样献媚、表里不一的小人。
之后无脸男帮助千寻拿到了药浴的牌子,这时的无脸男还是
一个很善良的人。后来由于呆在“汤屋”久了,无脸男也被周围的
环境渲染了,变得邪恶、不知足、贪婪起来了。这里也反映了一
种社会现象,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上又怎么会
少了像无脸男这样被环境所带坏的人呢?
河神算是《千与千寻》中比较令人惊奇的人物了,谁也没有
想到那样恶心、邋遢的腐烂神的真身竟然是河神。河神身上的那
根刺更能启发我们,刺代表甚么呢?从千寻他们拉出来的那些东
西我们了解到,刺就是生活中不良的,不干净的,不利于我们生
存的事物;那就不仅仅是垃圾那么简单了,
接近尾声时宫崎骏又创造了一个对比明显的人物——钱婆
婆,她是汤婆婆的孪生姐姐,人人开始都以为她的性情和汤婆婆
一样恶毒。但是她在片中的表现大大颠覆了这种感受,我一直把
她认为是汤婆婆的另一个侧面——好的一面。我想这就是作者想
告诉我们的人的双面性吧。
故事的最后,千寻帮助白龙找回了名字,并且救回了自己的
爸爸妈妈。“汤屋”的人都被千寻的善良所感染了,连一直以来令
人厌恶的汤婆婆也露出了她善良的一面。总的说结局是美好的,
可整部影片亦可以教会我们很多。
这部电影中有一句话:“名字一旦被夺走了,就再也无法找
到回家的路了”,它警醒着我们,万事不能忘本,忘记了就再也
记不起来了。
《千与千寻》看似是一个写给10岁小孩的童话,但里面却
蕴含许多东西,不是一个10岁的.小孩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她更
适合大人看,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影片中的
主角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千寻,她迫于现实的无奈,只能
和熟识的同学,朋友,老师们分别,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往新
家的路上,沿途的风景虽然很美,但千寻却无暇顾及。由于爸爸
的过于自信,他们在一个岔路口迷路了。故事从千寻拒绝走入未
知的隧道彼端,到害怕或孤独影响了她尾随父母之后开始。
宫崎骏将《千与千寻》送给所有女孩子,或许就是因为它适
合所有即将或已经踏上人生征途的旅人,如何自茫然无措中获得
勇气,这是人生的必经一课,其实无关男女。如果单从主角冒险
经历来看,《千与千寻》可能是宫崎非常“平实”的一部作品,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