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己复礼》PPT课件

《克己复礼》PPT课件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 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 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 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 度都应有所损益。
提问: 1.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复周礼?
精选课件ppt
提问: 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
精选课件ppt
7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 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 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 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本章内容是道(主张政治有道)。 【评析】
4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
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 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 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精选课件ppt
5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也!”
本章内容是正名。
【评析】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
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
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
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
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
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 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 在根据。 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 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 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 “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克己:12·1
崇古:3·14、7·5
秩序:3·1、6·25、12、11 道:16·2
正名:13·3
孝悌:1·2、2·8
报恩:17·21
精选课件ppt 崇乐尚仁:17·11、31·3
三、章节梳理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表示绝不容忍。
精选课件ppt
6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 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 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 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 的。
精选课件ppt
9
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提问: 孔子为何要提出“正名”?“正名”要建立怎样的社
会秩序?
成语: 名正言顺: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
气壮的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指说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手足无措:形容慌张的神情动作。
精选课件ppt
10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 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精选《课件五ppt 年高考》P192)
11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本章内容是孝悌。
【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
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悌
“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 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 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 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 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提问:
孔子认为,为政应坚守什么?
精选课件ppt
8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 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 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错 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
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精选的课件始ppt终。
2
提问: 1、礼与仁的关系怎样? 2、实践“仁”的内容?
成语: 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克,
约束、克制;复,回归。
精选课件ppt
3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章内容是克己。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
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
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
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 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 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 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 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 本态度。
提问: 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 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 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提问:
孔子要建立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