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情会商制度实施方案》

《学情会商制度实施方案》

《学情会商制度实施方案》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为深入贯彻新的课改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方针,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全面育人的重任,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促成素质教育的深入拓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依据潍教字[xx]30号文件,我校特制定柳疃初中学情会商制度。

一、学情会商制度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一)地位与作用1、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组成学情会商小组。

学情会商小组既是学校的一种团队组织,又是学校基层的一种会议形式。

作为学校基层的团队组织,学情会商小组承担着统一工作目标、沟通教育信息、协调教育行为等职能;作为学校基层的会议形式,学情会商小组能够解决协同育人、跨学科研讨的具体问题。

2、学情会商小组是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的教育教学工作会,由分管领导组织,班主任主持,全体任课教师参与。

通过学情会商小组进行管理资源的整合利用,让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着眼于推进班级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落实教师一岗双责、全员育人的有效措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建立和完善学情会商制度,让全体任课教师直接参与班级的管理,引导全体教师不断提升团队管理新意识;有利于形成教育、管理的合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有利于整合各学科管理资源,开发学校的管理潜能,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基本任务学情会商小组会议要求全体任课教师针对班级管理、小组发展、学生成长等问题共同研究现状、探讨措施、制订方案,做到整合资源、信息共通、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育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保证班级教育管理协调、科学发展。

二、学情会商制度的原则、内容及形式与流程(一)基本原则1、一致性原则。

学情会商小组所有成员要以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统一目标,分工协作,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2、整体性原则。

学情会商小组会全体成员应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团结合作,教育与教学、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争创优秀班级管理工作团队。

3、生本性原则。

学情会商小组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

4、多样性原则。

应遵循教育规律,围绕教育目标,创造性的开展灵活多样的学情会商小组活动,以增强活动的鲜活性。

5、针对性原则。

会议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思想状况、学科教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提出科学对策,整体优化班级教育管理。

6、协调性原则。

学校协调好教学处、班级学情会商小组工作的开展,注意教学处间的教育衔接;班主任协调好各任课教师,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7、实效性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务实求实,研究形成教育智慧,指导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基本内容学情会商小组应围绕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育人措施,改进班级工作。

(三)形式与流程为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学情会商会议可分为班级教师碰头会、班级学情会商例会、教导处学情会商大会等主要形式。

碰头会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交流沟通,提高育人时效性。

班级学情会商例会一般每周开一次,交流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教导处学情会商大会由学校或教导处分管领导参加,教导处主任负责组织,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一般于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召开,着重围绕本教学处的工作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总结部署研讨,制定相关措施。

学情会商流程。

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包括备课)、现状分析、研究对策与思路、班主任总结等环节。

三、学情会商小组的领导与管理(一)组织领导1、学校成立学情会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协调组织活动开展。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贾可涛副组长:徐国安满广永成员:徐国义谭翠莲刘克森刘宏邦张敏高祥成2、制定计划。

学期初学校依据学情会商制度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特点,制定学校学期学情会商工作计划,对本学期学情会商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计划要注重实效。

3、组织实施。

学校领导小组要分级包干深入学情会商小组参与活动,加强对学情会商小组工作的指导。

4、总结提升。

学校每学期要对本学期的学情会商小组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措施。

(二)制度制定落实1、建立《柳疃初中对重点关注学生的排查制度》2、建立《柳疃初中“学情会商”领导包靠制度》3、建立《柳疃初中“学情会商”导师考核评价制度》(三)评价与考核1、学校制定学情会商小组工作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情会商小组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学期末,学校领导小组对各班级学情会商小组进行检查评价,检查评价结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2、检查、考核和总结要制度化。

每个班级学情会商小组会议的开展情况都要一一记录、总结,期末要总结出经验材料存档。

每学期末,学校要把这项工作做为年终评选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条件之一,并与教师的绩效分数结合,跟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挂钩,对于在学情会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班主任,要给予表彰。

三、实施细则学情会商制度具体做到:1.学期开始,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内容包含学生的优点、弱点、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由班主任牵头对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评估判断,加以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的个案育人计划。

2.每周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研究一次“学情”,使每位任课教师都熟悉班内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背景状况,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3.每月校长主持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办公会议,研究学生教育措施,指出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导以班主任为组长的会商小组的工作开展。

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工作培训。

4.认真落实“特别关注学生”领导包靠制度,定期谈心,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建立好“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

5.班主任要有全局观念,注意通过各种手段,如召开学生座谈、走访家长等活动,掌握班级的思想动态,分析班级形势,不断发现新问题,找出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地与学校和任课教师联系。

6.注意开好以帮教活动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让进步突出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教育学生,以推动帮教活动深入开展,这样的班会每学期都要举行三至七次。

教导处和政教处将对活动的开展情况,深入班级调查。

7.任课教师要树立“一岗双责”的观念,既教书,更育人。

在促进自我专业化的同时,使自己的教育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锻炼。

8.学情会商小组会的组织,要秉持“发现”的理念,把好的做法提升为经验,大家共同学习,提升整体管理能力。

9.教育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管理。

结合实际,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提出具体的要求。

每学期至少自行组织两次学法交流会,促成每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根据学校安排适时举行主题班会,帮助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0.学情会商活动开展要经常化、制度化,活动的内容要有计划、有安排,要特别注意开好学期初和期中考试之后的学情会商大会。

学期初,学情会商大会要结合上学期考试情况,在班主任的主持下,会同学校领导、任课教师一起分析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要素,从而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全体任课教师要分工明确,任务到人,并把活动内容认真记录在《学情会商记录》中,建立起学情会商会议的基础档案,作为检查、评比的一项内容。

四、工作要点1.关注每一位学生,形成班级合力。

关注的实质关心、尊重、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师的教育理念应是:班内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

2.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开课机会,学校不仅是师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家校合作、家长成长的公共教育组织。

树立家长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倾听家长的呼声,从新生一入校,家长就成为学校的同盟军。

3.工作有热心,使学情会商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五、评价与考核1、学校制定学情会商小组工作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情会商小组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考核标准见《柳疃初中“学情会商制度”导师考核细则》)2、学期末,学校领导小组对各班级学情会商小组进行检查评价,检查评价结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3、检查、考核和总结要制度化。

每个班级学情会商小组会议的开展情况都要一一记录、总结,期末要总结出经验材料存档。

每学期末,学校要把这项工作做为年终评选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条件之一,并与教师的绩效分数结合,跟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挂钩,对于在学情会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班主任,要给予表彰。

xx年9月第二篇:学情会商制度学情会商制度为进一步构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育人目标,田柳一中实行学生学情会商制度,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任务目标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把育人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做到人人有育人目标,人人承担育人责任,切实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认识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特长及个性化品质的健康发展。

三、内容与形式学校以课程部为主导,各级部紧密配合,以学习困难学生为主,具体包括:学习困难、家庭贫困、家庭优越、思想波动、心理障碍等五类学生。

学校要求各班建立“学情台账”,每周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研究一次“学情”,使每位任课教师都熟悉班内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背景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校长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办公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教育措施,逐班排查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情况,并逐人落实校级领导包靠责任制,切实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四、组织实施(一)明确导师职责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1、思想引导(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步。

(2)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2、学业辅导(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定期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3)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3、生活指导(1)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