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课件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课件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 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 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 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 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 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 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 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 (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 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 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立志容易奋斗难,荀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 们一个永恒的道理:只有坚定意志,自强不息,锲 而不舍的奋斗才能实现理想。否则,无论我们立下 多少志向,没有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一切 志向都是空谈而不会变成现实。
自强者他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途 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藐视困难,追求高远目标 ,面对人生激流中的暗礁与险滩,奋勇搏击,永不 停下前进的脚步。司马迁立志写《史记》,自己虽 然遭受屈辱的酷刑,仍自强不息完成浩浩史家之绝 唱――《史记》;当代作家史铁生,立志走文学之
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
悬梁刺股
东汉孙敬读书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疲倦得直打 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绳子牵系住 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政治家苏秦,在年轻时,常常读书到深夜,很 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想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 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 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②确定采访提纲,联系采访对象,商定采访时间和地点,沟通采访内容。 ①尊重采访对象,用语文明得体,内容紧扣“自强不息”这一主题。 ②根据情况增删采访问题。
撰写采访稿
整理采访素材和笔记,紧扣主题撰写采访稿。内容要充实,形式尽量做
到图文并茂,还可以录制小视频。
提示:采访的对象不一定有多
展示交流 将各组的采访稿张贴出来,分享交流。 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一定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 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 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 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 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 ,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断齑(jī)画粥
北宋时期,范仲淹小时家贫,他只好住 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 ,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 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经过苦读终于被录取为官员,他的至理名言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齑 :酱菜或腌菜之类。断齑画粥形容虽贫苦但 努力学习。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用 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囊萤映雪
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 的微光读书;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 囊萤映雪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苦学
佚名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 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 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
凿壁偷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 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 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 《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 《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君子自强不息
君子自强不息
君子自强不息
君子自强不息
活动二: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成语
百折不挠、发愤图强、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自力更生、天道酬勤
活动三: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
关于自强不息的格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 (4)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清·金
海伦·凯勒
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 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 ,在安妮·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 、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 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 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十五岁时 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为了学习医学知 识,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 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出版了如《轮椅上的梦》等著名 小说。
缨 (5)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清·康有为 (6)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苏格兰]卡莱尔 (7)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海伦·凯勒 (8)坚强者能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英国
关于自强不息的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 ,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7年6月19日, 获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参选提名。2018年9月16日,担任中 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届主席团主席。
现任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国残 奥艺术团舞蹈演员、 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她从2岁开始就生 活在无声的世界里,15岁时才有机会接受正 规的舞蹈训练,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 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笑对人生, 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魅力。2005年 央视春晚上她领舞的“千手观音”火遍全球 。
抓住发愤图强,持之以恒,
非得身处逆境,只要他发愤图 强、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贡
充满正能量即可!
献、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
我们学习的榜样。
活动五: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
梁启超先生曾给清华学子做过一次演讲,激励清 华学子奋发图强:“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 有一曝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 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 ,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于世,犹舟之 航于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 登岸无日矣。”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最好的 阐释。
中国顶尖大学清华大学就以“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作为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理 想人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 、历史进步等各个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 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 强不息的范畴。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 作的品质。
3、了解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事例,学习人物 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自强不息”源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
意思是天道(即自然)的运动刚健有力,永 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遵循天道,也应像 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韧,发愤图强, 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 德,容载万物。
刘伟
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但他并没有 因此而消沉,16岁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凭着 超凡的毅力,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 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 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 他以坚毅的精神和出色的琴技打动观众,当选首届 《中国达人秀》冠军,被称为“断臂钢琴师”。23 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 国男孩的奇迹。获得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以及“隐形翅膀”的称号。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 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 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 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有很多 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 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 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 大学问家。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宋濂抄书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 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 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 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 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 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 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 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 人的尊重。”最终成为明朝文章三大家之首。
警枕励志
司马光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 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他集中注意 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 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
司马光曾经用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叫"警枕", 因为枕头是圆的,所以人一翻身枕头就会落到地下, "砰"的一声,自然会把人警醒。因此,司马光每次在 半夜里听到响声,便马上起床,点烛读书。由于勤奋 好学,司马光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