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统整的意义(精)
課程統整的實模式
• • • • • • 傳統 融合 科目內統整 多學科統整 跨學科統整 橫貫學科統整
課程統整模式介紹
實施統整課程應注意事項
實施課程統整的三個基本形式要件 • 形成課程主題 • 打破學科界域 • 組織有意義的學習內容
結語
•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單打獨鬥的時代 已過去,面 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師惟 有發展知識社群,發揮團體力量於教學 的改革,才能在教師的志業中優遊自在。
課程統整的意義
• Beane認為課程統整是為了尋求 「過去與現在」 「學校與社會」 「學科與學科」 三者間的聯結,而設計為一個特殊的整體 課程。
課程統整
主講人 邱志鑫
為何要實施程統整
• • • • • • • 從學校教育主體性變遷的觀點。 從教學的交流觀。 Dewey 的實用主義的觀點。 Vygotsky的社會文化觀點。 自我組織學習意涵觀點。 情境認知的學習觀。 連結論的學習觀。
強調標準化測驗 維持現狀
新故事的實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內隱的假設
教師是學生學習經驗的催化者。 學生從相關的經驗中建構意義。 學生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者。 學習的重心是理解。 合作學習。 持續的評量。 多元的評量(與教學策略配合)
學生藉由主動的參與、投入而進行學習。
學生能遷移到相關的背景脈絡。 學生在社會脈絡中建構意義
持續的回饋做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知識是模糊的、不確定的; 有多重實在, 而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老故事的實施
教師演講 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者 學生座位整齊劃一 教師是專家
內隱的假設
學生像是一張白紙 個別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採用常態曲線
使用紙筆測驗
多數學生表現居中,少數表現優異或失敗
有價值的知識是書寫形式的。知識是直線式的、 系統序列的、有正確答案的。 績效是靠標準化測驗取得,並得以與他人比較, 從學生、教師、學區、省、國家,每一個層級 都可以透過標準化測驗來評比。 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異的成績,他們未來在 社會中也勢必身居要職
強調與生活、工作關連的技能。 評量必須展示知識的應用。 清楚的期待。 交叉學科取向。 明確的規準幫助學生的學習。 學科的界線是人為的。
課程統整的特點
Wolfinger & Stockhard (1997) • 概念化 • 自律 • 問題解決 • 人際關係技能 • 重視個人學習風格
課程統整的特徵
• 課程的組織應環繞現實世界中對個人和社會有 意義的議題。 • 設計與組織中心相關的學習經驗,以使學習經 驗能在組織中心脈絡下統整相關知識。 • 知識的被發展與應用並非用來準備考試與升級, 而是用來處理或討論正在研究的組織中心。 • 統整的重點應置於與知識的應用有關的內容與 活動,以增加習者將課程經驗統整人自己的意 義基模與親身經驗解決問題的民主過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