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养生一、经络简介1.何谓经络和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特殊网状系统。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脉分出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经脉是主体,它的浅层分支叫络脉,较大的有十五络,主要分布在四肢、躯干前后、侧面。
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是直接与人的体表和脏腑相联系的经脉,分左右对称循行于头面、躯干、四肢,贯穿全身上下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它们分别是: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它们一律从手走向头;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它们一律从胸走向手;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一律从头走向足;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它们一律从足走向胸腹。
奇经八脉是纵横于十二经脉之间,不与脏腑直接发生联系的经脉,它们不受正经约束,对十二正经有统率补充联络和调节作用,通常把十二正经加上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两脉,合称为十四经脉。
“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阐述人体内部存在一种运行气血的经络系统,这个系统是人体各部之间联系的通道,它把人体内的脏腑、外在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肉筋骨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的运行,使人体各部器官功能正常运行。
《黄帝内经》推崇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可以说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诚然经络的实质还未完全彻底揭开,但一般认为,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
经络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的部分形态、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对经络进行指压、推拿、针灸、拔罐、刮痧等均是疏通经络,其作用是使人体气血通畅、调和,以达到恢复和强化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
正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解决了“气通则不痛,气滞则血瘀”“气虚血虚”问题,所以刺激经络穴位与内服药物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而且能收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气为血帅,气行血行,血至气至,气若顺者,得意轻松,血若通者远离疾病。
”如果我们能掌握和运用经络、运行气血的路线,以及经络上各穴位主治的疾病,将极大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经络的生理功能和重要作用构成经络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气血,与气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将构成经络和维持经络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称为经络之气。
经络之气来源于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是人体真气中的一部分。
自然,也离不开血液和阴阳等物质。
由于气血阴阳的共同作用,经络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简言之,主要有以下4个基本功能:(1)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表里;(2)通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感应与传递信息;(4)调节机能平衡。
经络学说在临床应用上,可以用来反映病候,说明病理变化,进行并指导辩证归经,指导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保健作用。
二、经络穴位按摩及其作用1.经络穴位按摩疗法经络穴位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古称“按跷”(鞒),又称“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是一种健身养生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具有经济简便,疗效显著,易学易懂,易于推广的特点,对治疗内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等某些常见病有独特的疗效,而且没有不良的副作用。
既可以自我按摩,又可以相互按摩,就能达到健身养生、解除病痛之功效。
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按摩的手法有:(1)按法;(2)摩法;(3)推法;(4)拿法;(5)揉法;(6)点法;(7)颤动法;(8)拍法;(9)捏脊法;(10)拨筋法。
按摩治病范围很广,对有些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有些病可作为辅助治疗。
禁忌症:恶性肿瘤、一切皮肤病(病灶区)、急性传染病、脊椎结核、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孕妇及月经期、化脓性关节炎、脓肿及脓毒血症等。
2、经络穴位按摩的作用中医学理论认为,经络按摩主要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和营卫,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活血散瘀,滑利关节等,以达到推陈出新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通过按摩的机械刺激,作用于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消肿止痛,整复脱位,松解粘连,解除肌肉痉挛,镇静安神,促使物质代谢旺盛,增强机体抵抗力,使失掉平衡的机体转化为新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健身目的。
(1)对皮肤的作用:可使皮肤表层的衰老细胞脱落,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活力,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用力按摩可使皮肤里产生一种组织胺的物质,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流量流速,改善皮肤营养,局部温度升高。
又能通过末梢神经传到中枢影响整个机体。
做面部按摩,对养颜有极佳功效。
(2)对软组织的作用:可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和增强耐力,消除肌肉疲劳,并可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阻止肌肉萎缩。
按摩后韧带弹性和活动性可增强,减轻关节束肿胀、挛缩,还能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对因劳损造成的软组织疼痛和痉挛有非常好的疗效,如颈臂痛、腰腿痛、急性扭伤、落枕等病症。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植物神经有很大影响,能改变内脏、血管、腺体等机能活动,对神经节段性反射也有一定作用,如按摩颈部及上背部时,对颈、胸部器官,按摩腰、臀部时,对腹、盆腔器官的功能有一定影响。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可加速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加大,可促进浮肿和损伤部位的水肿吸收,由于血管扩张,降低大循环中的阻力,能减轻心脏的负担。
还能调整肌肉和内脏血流量及贮备,以适应肌肉紧张工作时的需要。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能降低血压。
(5)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可增强新陈代谢和气体代谢,可直接刺激胸壁或通过神经反射而使呼吸加深。
患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硬化症都可采用按摩配合治疗。
某些小儿肺炎推拿疗法可使罗音很快消失。
(6)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按摩可使内脏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跃,胃肠蠕动增进,消化机能显著改善。
分泌机能降低时,用重级手法对腹部按摩较为适宜,升高时用轻、中级手法较为适宜,对于腹痛、便秘、食欲不振等都可采用按摩治疗。
总之,经络穴位按摩可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调整内脏功能紊乱、缓解心理疲劳、缓解消除肌肉疲劳和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使瘀血和肿胀消散,改善血液循环、减肥及美容等。
金健坊高科技睡眠系统中的磁、聚能磁组、乳凸按摩等等,都能够对人体经络及穴位起到很好的按摩、疏通作用。
使用金健坊寝具,犹如请了一位夜间按摩师,在睡梦中即可达到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等消除或者减缓疾病的作用,使机体达到良好的状态。
三、经络重要穴位及主治病症1.手太阴肺经(调治呼吸的通天大脉;人体的总理)肺经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进入肺脏,从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下行肘中,沿前臂内侧大拇指方向进入大鱼际,沿边际出,止于大拇指末端少商。
它的分支从腕后走向食指挠侧,出其末端。
肺经与肺、胃、大肠联系密切,故多用于治疗与肺、气管、咽喉及大肠有关的疾病。
2.手阳明大肠经(保护胳膊的排泄大脉;肺和肠的保护神)大肠经起自食指靠大拇指一侧的商阳,沿食指桡侧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之中,向上沿着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前外侧上行至肩部,向后行,与脊柱上的大椎相交,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经肺脏,通膈肌,属大肠),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齿槽,回过来夹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止于迎香,大肠经对气血不通导至的疼痛、感冒、上半身及五官的一系列症状,均有良好疗效。
3.足阳明胃经(生成气血的康体大脉;人的后天之本)胃经有二条主线和四条分支,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
主要分布在头面和胸腹,四个支脉则分布在颈部、腹内、小腿、足部。
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是全身气血生化之源,人的后天之本,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保健养生,胃经都是重中之重。
4.足太阴脾经(运化食物的养血大脉;妇科疾病患者的首选)脾经从足走到头部,从大脚趾末端隐白开始,沿足和小腿内侧循行,经下肢、腹、胸一直上行,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于舌下,分支从胃别出,上行过膈肌注入心中。
脾经与脾、胃、心联系密切。
脾主运化、主统血、能将食物中的精华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以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尤其对女性,更是健康的守护神。
5.手少阴心经(调理神智的养心大脉;主宰人体的君王)心经从心开始,从胸部出来,进入腋下,沿上臂内侧向下,进入肘部。
再沿前臂内侧后缘向下,从小指桡侧末端少冲出来。
心主神,主血脉,被誉为五脏六腑的“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经主要是调理神智方面的问题。
对于心脏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6.手太阳小肠经(疏通经气的护肩大脉;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键)小肠经从小指外侧少泽向上行,沿胳膊外侧的后缘到肩关节,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沿脖子向上走,到颧骨,最后到达耳朵部位的听宫,这条经跨过腕、肘、肩、背。
所以对关节曲伸不利,肩周炎、颈椎病等都有很好的疏通经气,舒筋活血的功效。
7.足太阳膀胱经(护佑全身的通调大脉;运行人体宝贵体液的水官)膀胱经从内眼角的晴明开始,经过头、颈、背、腿、足,一直走到脚小趾趾尖的至阴,是十四条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分三条主线及头顶部支脉、腰部支脉、后项支脉。
膀胱经上的很多穴位和脏腑分部位置相对应,也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因此它治疗范围也相当广泛。
对全身多种病症,无论是眼部、腿部、背部、脊柱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可称其为护佑全身的通调大脉。
8.足少阴肾经(滋养脏腑的补水大脉;人生的先天之本)肾经起于足底涌泉,循行于足和下肢的内侧,躯干前面,沿前正中线的两侧上行,止于胸前的俞府。
肾经是和人体脏腑器官联系最多的一条经脉,肾“主藏精”为“作强之官”,可用于治疗泌尿、生殖、咽喉、神志方面疾病,常称为滋养脏腑的补水大脉。
9.手厥阴心包经(保护心主的安心大脉;代心受过替心受邪)心包经从胸部出来,到两肋,在腋下3寸部位,向上行至腋窝下,然后沿上臂内侧中间的一条线进入肘中,从下臂到手掌,一直进入中指指端中冲。
心包的功能是“代心受过,替心受邪”,所以心脏的病,首先表现在心包上,心包经的重要作用是疏通气机,多用来治疗神志方面及心胸疾病。
10.手少阳三焦经(环绕耳周的视听大脉;坚决捍卫头脑安全)三焦经起于无名指的关冲,经手关节背面,沿臂外侧上行到肩部、颈部,在耳部绕大半圈,中止于眉尾的丝竹空,亦有称此经为“耳脉”。
三焦经不对应任何脏腑。
常用于治疗头两侧、耳、眼、胸肋的病症。
11.足少阳胆经(输送气血的固体大脉;一切为了消化功能)胆经是循行路径最长的一条经络,起于外眼角瞳子髎,沿着头部两侧,从身体侧面下来,一直走到小趾、四趾、止于足窍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