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根据生长情 况而定。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
早产配方奶: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
儿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
不满意或母乳不足可混合喂养,早产配方奶不
超过每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适用于人工喂
养的早产儿或母乳不足时混合喂养,作为母乳
其他食物的引入
早产儿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与其 发育成熟水平有关。 胎龄小的早产儿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一般不宜 早于校正月龄4个月,不迟于校正月龄6个月。 引入的顺序介于校正月龄和实际月龄之间。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儿童保健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 508-510
出院后强化营养的时间
根据目前循证医学的原则,大多数专家推荐应
用至校正月龄3个月到6个月。理想的目标是所
有生长参数(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均达到
校正月龄的第25百分位,即可转换为纯母乳或
婴儿配方奶喂养。
出院后强化营养的时间
要考虑到每个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和体重、有
无宫内外生长受限和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
出院后给予强化营养>6个月的早产儿有较好的 体重增长和线性生长,至纠正月龄18个月时身 高显示出明显优势。
在强化营养9个月的队列,研究中止时两组的 体重分别位于第25和第10百分位,身高分别位 于第50和第25百分位。 在神经运动发育方面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对骨代谢的影响似乎对男婴更有利。
Henderson G.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 Apr 18;(2):CD004696.
助早产儿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满足其 正常生长和追赶性生长两方面的需求。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
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
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
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
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
乳喂养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
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
中营养状况及其体格发育监测指标包括体重、
身长、头围的生长曲线和营养生化指标是否正
常等进行判断,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关于PDF使用时间的建议
胎龄<34周的婴儿: 出院后使用PDF喂养,并持续至3-6个月 胎龄34-36周的婴儿
出院后使用PDF喂养直至胎龄40-50周
胖以及成年慢性疾病,如何在两者之间掌握平
衡是目前仍有争议、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何运用生长曲线进行评估?
WHO 儿童生长曲线
2006年颁布 人群样本:美国、巴西、挪威、加纳、阿 曼和印度7个国家
中国儿童生长曲线(2005)
9城市: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 武汉、广州、福州、昆明 样本人群符合实际需求
如何转奶——PDF转为足月儿配方
建议用替换顿数的方法 每增加一顿新配方(减少一顿老配方)观察
1-2天,了解有无不良反应如呕吐、腹泻、
便秘
如反应良好,则按此步骤继续增加
小于胎龄儿的喂养
出生时的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的
第十百分位)而出生后生长迅速者更容易发生
成年慢性疾病,因此足月小样儿、早产小于胎
铁(mg)
钠(mmol) 钾(mmol) 氯(mmol)
1.0~1.2
0.71~1.17 1.74~1.89 1.13~1.44
1.2~1.4
1.3~1.5 2.1~2.7 1.9~2.0
1.3~1.4
1.0~1.1 1.9~2.2 1.5~1.7
VitA(IU)
VitD(IU) VitE(IU) VitK(μ g)
全球早产儿发生率
全球早产儿发生率超过10%
全球每年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 在全世界儿童中早产儿占了11.1%
报告背景
WHO第一次就早产儿问题提出一个专题报告
第一次提出早产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设立“世界早产儿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作序
潘基文为该报告写了序言: 早产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忽略、忽视的问题 所有的新生儿都很脆弱,但早产儿格外如此
早产儿配方奶
80.0~81.0 2.20~2.40 2.5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72.0~74.0 1.85~1.90 2.8
脂肪(g)
碳水化合物(g) 钙(mg) 磷(mg)
3.5~3.6
7.3~7.6 51~53 28~36
4.1~4.3
8.6~9.0 134~146 67~73
3.4~4.1
7.7~8.0 77~90 46~49
骨矿物质含量低
科学的早产儿喂养体系
喂养策略 院内强化 母乳+母乳强化剂 或院内专用配方 出院后过渡 母乳+母乳强化剂或 出院后专用配方 常规营养 母乳或 足月儿配方
喂养方案
喂养目的
达到宫内生长速率 帮助实现追赶性生长 支持正常生长发育
生长不足的早产儿出院后需要继续强化营养支持
早产儿出院后继续强化营养的目的是帮
14000
Body weight in boys (g)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
Fenton + CDC WHO 2006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Post conceptionnal age (w eeks)
如何运用生长曲线进行评估?
出院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追赶性生长常表
生长发育迟缓
早期营养不良 神经预后不良 成年慢性疾病 营养债难以偿还!
早期营养决定生命质量
早产儿出院时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小早产儿尚未成熟
营养物质的累积欠缺 对蛋白质和能量关注较多,对矿物质、铁、
LCPUFA和维生素D关注较少
早产儿出院后问题
生长发育低于正常水平
生长障碍
神经精神发育受限
龄儿与早产适于胎龄儿不同,在帮助他们实现
追赶生长时不能操之过急。
小于胎龄儿的喂养
小于胎龄儿常有喂养方面的问题,早期喂养不
耐受,出院后也会出现喂奶困难、易呕吐、消
化功能紊乱等情况,从而影响其生长速度。
目前不建议对足月小样儿使用强化营养的配方, 如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或强化母乳喂养,避免 过度追赶生长的弊端。
的延续
抢救存活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全面改善预
后才是最高境界
早产儿系统管理的目的
尽早识别及处理高危因素,避免不良结局
及早发现体格、运动和智力的发育异常,及 早纠正 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
对家长进行咨询、指导和健康教育
反馈有关信息给产儿科大夫
早产儿系统管理的方式
定期随诊:由专人负责定期的随诊。半年内每 月一次,半年后根据情况1-2个月一次,一年 后3-4个月一次不等。 提供更细化和优质的服务。内容包括生长发育 监测、喂养及早期教育指导、心理行为发育测 评、 神经发育、住院问题随访、热线咨询、 家长课堂和活动等。
出生体重<2000 g而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者
完全肠外营养>4周
出院前体重增长不满意[<15g/(kg· d)]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儿童保健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 508-510
6项RCT研究荟萃分析
的补充。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
婴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
养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
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不足时的补充。
不同配方奶的主要成分(每100 ml)
营养成分
能量(kcal) 蛋白质(g) 蛋白/能量(g/100kcal)
婴儿配方奶
67.2~68.0 1.45~1.69 2.2
特殊检查,如眼底检查、听力评估、头颅超
声、心脏超声等
咨询和早期干预指导
早期干预的方法
营养指导: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适时添
加辅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适时进行
发育及营养状况评价
视听训练:注视及追踪红球、黑白图片, 与婴儿说话,听音乐等
早期干预的方法
运动训练:被动运动—抚触、按摩、婴儿操 主动运动—俯卧抬头、翻身、抓握 坐、爬、站立和走等
重点管理对象
低体重早产儿,尤其VLBW、ELBW
有围产期缺氧、宫内感染史
严重并发症,如IVH、败血症、BPD等
呼吸机、吸氧时间较长
肠外营养时间较长
宫内外生长迟缓
随诊内容
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价:根据校正月龄
并发症的治疗恢复情况,如贫血、胆汁淤积
NBNA、神经运动检查、CDCC
标准生长曲线呈平行趋势,否则要考虑
是否有摄入奶量不足或营养以外的其他
原因存在
注意身高别体重的指标,反映生长的匀
称程度
早产儿出院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体重增长 校正月龄 < 3个月
20∼30克/日
3∼6个月 15克/日 6∼9个月 10克/日
身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