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
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简解

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
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
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
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的质量。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
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
律,即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简称质能守恒定律)。
验证

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
结果,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因
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蓝
色)里,当反应结束(会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铁钉的质
量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之和。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具有不变性。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
质量始终不变。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也保持不变。燃烧前碳的质量与燃烧时空气中消耗
的氧的质量之和准确地等于燃烧后所生成物质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
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六个不变: 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
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3.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
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
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
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
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
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
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
的工具和技术(小于%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
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
1912年英国化学家


罗蒙诺索夫
曼莱(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 000 g左右,反应前后

质量之差小于 1 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
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发展

爱因斯坦
自从爱因斯坦(Einstein)提出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E=mc2)以后,说明物质可

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
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 000 g硝化甘油爆炸之后,放出的能量为×10^6 J。根据质能关系
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10^-8 g,与原来1 000 g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现在
实验技术所能测定。从实用观点来看,可以说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最剧烈的化学反应。1 000 g 铀
235裂变的结果,放出的能量为×10^16 J,与产生这些辐射能相等的质量为 g,和原来1 000
g相比,质量变化已达到千分之一。于是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就有了新的认识。在20世纪
以前,科学家承认两个独立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现在科学家则将这
两个定律合而为一,称它为质能守恒定律。 1756年俄国罗蒙诺索夫首先测定化学反
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将锡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结论:
“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质量。”1774年法国.拉瓦锡重复类
似的实验,并得出同样的结论。 由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时代所用的天平不够精密,
所以后来又有不少科学家用更精确的方法证明这一定律。例如19世纪中叶,比利时分析化
学家.斯塔用银和碘制备碘化银,所得碘化银的质量与碘和银的总质量只相差%。19世纪末,.
兰多尔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证明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20世纪,爱因斯坦推导出了
狭义相对论,他指出,物质的质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2式中E
为能量;m为质量;光速c=±km/s (一般取300000km/s)。以上公式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
射能,辐射能也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物质会被消灭,而是物质的静质量转
变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

狭义相对论
(由于当时科学的局限,这条定律只在微观世界得到验证,后来又在核试验中得到验证)所

以20世纪以后,这一定律已经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质能守恒定
律。
检验质量守恒的实验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口,放入一粒火柴大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
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与玻
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
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
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磷 + 氧气点燃 十氧化四磷 配平:
4P+5O2=2(P2O5)(条件:点燃) P4+5O2=P4O10(条件:点燃) 实验现象白磷
燃烧发黄光,并且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并且,天平平衡。 注意事项 1.白
磷的取用及其注意事项:白磷是一种易燃而又有剧毒的物质,通常把它贮存在水里,切割白
磷也在水中进行。取白磷,要用镊子,不可用手接触,表面的水分可用滤纸吸干,接触过的
东西上往往有磷的碎粒,不能随便乱放,白磷的碎粒和吸过白磷表面水分的滤纸,一定要烧
掉以保证安全。 2.气球的作用:系气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
量,气体膨胀造成瓶塞被冲开。瓶内气体膨胀时,气球被吹大,冷却时气球缩进瓶内,起
保护作用。 3.误差分析:由于点燃白磷时需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取出,放到酒精灯火
焰上灼烧至红热后,再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这一操作会因为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和白
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外逸而造成实验时托盘天平不平衡。 方案二在100mL烧杯中加入
30mL的稀硫酸铜溶液,用砂纸将几根铁钉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
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