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药学院)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化学分析 Chemical Analysis
课程号: 20321420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 32 学分: 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化学分析是药学院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测定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及从事药学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1 学时)
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 分析方法分类
3 分析化学的发展
4 分析过程与步骤
第二部分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4 学时)
1 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
2 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数据的集中趋势与分散度、正态分布与 t 分布、置信度与置信区间、可疑值的取舍、显著性检验、相关与回归。
第三部分滴定分析法概论( 2 学时)
1 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分类
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4 滴定分析计算
第四部分酸碱滴定法( 6 学时)
1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概念,酸碱反应的实质,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酸碱的强度。
2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3 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强酸强碱溶液,一元弱酸弱碱溶液,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
4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常用酸碱指示剂剂混合指示剂。
5 酸碱滴定法:强酸强碱、一元弱酸弱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选择,弱酸弱碱直接滴定的条件,多元酸 ( 碱 ) 的滴定。
第五部分非水酸碱滴定法( 3 学时)
1 非水滴定中的溶剂:溶剂的性质,溶剂的分类与选择。
2 非水介质中酸碱平衡
3 非水介质中酸碱的滴定方法及应用
第六部分配位滴定法( 5 学时)
1 EDTA 及其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
2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3 配合反应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4 条件稳定常数
5 配位滴定曲线
6 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
7 滴定条件的选择:滴定酸度的选择,掩蔽剂的选择。
8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9 应用与示例
第七部分氧化还原滴定法( 5 学时)
1 氧化还原滴定分类
2 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 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显色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
6 碘量法的原理及应用
7 高锰酸钾法的原理及应用
8 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与应用
第八部分沉淀滴定法( 2 学时)
1 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2 银量法(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钒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运用范围。
第九部分重量分析法( 4 学时)
挥发法、萃取法和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分离条件及测量方法
1 挥发法:各种干燥方法,干燥失重的测量。
2 萃取法:分配原理,应用示例。
3 沉淀法: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形态,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沉淀纯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灼烧与干燥,称量形式与结果计算。
四、教材
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3 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 。
2 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
3 邹明珠等编,化学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 。
4 R.Kellner et al , Analytical Chemistry , WILEY-VCH Weinheim(Germany) , 1998.
5 D. A. Skoog, D. M. West, F. J. Holler, S. R. Grouch, Analytical 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2000.
6 梁文平,庄乾坤主编,分析化学的明天――学科发展前沿与挑战,科学出版社, 2003 。
六、成绩评定
总成绩为 100 分,计算方法:总评= 0.45×期末 +0.25×期中+ 0.20×作业+ 10×考勤(各计分项权重可视具体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