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_15遥感影像的判读方法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_15遥感影像的判读方法
各种表面的反射
3)与地物的电特性有关 一切物体的电特性量度是复合介 电常数。这个参数是各种不同物质 的反射率和导电率的一种指标。
当然地物的电特性应与其它引起色调 变化的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如水面很平 坦时,造成镜面反射,反射波还是很弱。
一般金属物体导电率很高,反射雷 达波很强,如金属桥梁、铁轨、铝金属 飞机等。水的介电常数为80,对雷达波 反射也较强,地面物体不同的含水量将 反映出不同的反射强度。含有不同矿物 的岩石,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在雷达影 像上能显示出来。
一单波段像片的判读 对于单波段的可见光、近红外像片,从其色调 特征和空间特征来分析判读。 1黑白像片可结合空间特性来分析 2 采用图像增强方法
如反差增强能使不同亮度地物间的灰度差拉大, 区分类别就较容易,对于空间特征可用边缘增强来突 显地物的轮廓。
3 密度分割并用伪彩色技术来增强
上海地区2米全色影像
崇明岛冲淤变化对比图
作业:
1、名词解释:植被指数、中值滤波、区 域分割、图像的分类 2、什么是直接判读标志?什么是间接判 读标志? 3、试论述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特点。
红外像片
图2 凌晨4:00成像
图1 午后13:00成像
三多光谱像片的判读 对于多光谱像片可以使用比较判读 的方法,将多光谱图像与各种地物的光 谱反射特性数据联系起来,达到正确判 读地物的属性和类型。 1彩色(假彩色)合成 2地物的光谱响应曲线
上海地区8米多光谱影像
8米分辨率(城市规划)
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其它特征
西藏东南山区雷达图像
2002.8
RADARSAT-1影像28米分辨率
ERS-1. 影像
高
Hale Waihona Puke 低30米分辨率的ERS-1 and ERS-2 获得的高程图
A:SAR影像分类图
C:TM影像
TM
B:SAR影像
D:IRS影像
五 多时域图像的判读 在遥感中利用遥感影像判读和监测地 面的动态变化是十分有效的。利用这种 动态变化还可以进一步识别地面物体的 性质和作定量分析。
36天以后负片
36天以后正片 两个时间的MSS图像叠合提取洪水淹没区范围
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波谱特性
棉花等生长日历反射率变化
大豆和玉米不同生长期的二维反射率变化模式
图(a)为太原市郊晋词地区 79年5.1日的MSS卫片图像, 该地 区种植水稻 。5月份水稻田灌水 与晋阳湖水面的色调相近为红色, 都有水的特征 1979年10月23日的卫片上 (见图(b))这个地区只有晋阳湖 仍为红色,水的特征。水稻已成 熟收割,无水的迹象。 两个时期的像片相对照, 就能绘出水稻面积,再根据水稻 单产,可估算出水稻总产量。 (b)上中间河流为汾水,它的 右上方为太原市,①所示的淡青 色地区为菜地。
南京市假彩色卫星影像(MSS7、5、4)
可见光
外近红
草和沥青无法区分, 水泥和土壤的色调也十分接近
草与水泥的色调又十分相近,无法区分, 沥青和土壤的色调也比较接近。
多光谱卫星影像处理、分析、辨识的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影像融合 特征提取 区块分割 材质分析 地貌比对
湖州市 spot5 NDVI波段、第一主成分波段、全色波段合成的影像
地形起伏与反射强度的关系
几何特征
2) 与地面粗糙程度有关 地面地物微小起伏如果小于雷达波波长, 则可看成“镜面”,镜面反射雷达波很少返回 到雷达接收机中,因此显得很暗; 当地面微小起伏大于或等于发射波长时会 产生漫反射,雷达接收机接收的信号比镜面反 射强。 另外一种称为“角隅反射”,其反射波强 度更大,如下图所示。
苏州市MSS-7 卫星图像和经密度分割增强后的伪彩色图像
黄海和东海的气象卫星热图像及其密度分割后的伪彩色图像
二热红外像片的判读 红外像片灰度与辐射功率成函数关系, 因此也就与温度和发射率的大小有直接 的关系,其中与温度的关系更密切。 热红外像片除了关心色调特征和空间 特征外,特别要注意其时间特征
纹理区块分割
雪峰附近北大河岩群遥感影像解译图
野马滩岩体遥感影像解译图
野牛台岩体
黄河三角洲潮沟解译图
黄河三角洲滩涂开发利用现状图
四 侧视雷达像片的判读 1 侧视雷达图像的色调与地物特性的关系: 1) 与入射角有关 由于地形起伏和坡向不同,造成雷达波入 射地面单元的角度不同。朝向飞机方向的坡面 反射强烈,朝天顶方向就要弱些,背向飞机方 向反射雷达波很弱,甚至没回波。没回波的地 区称为雷达盲区。
第13讲
课 题 :遥感影像目视判读举例 目的要求:熟悉景物特征和判读标志,尤其是光谱特 征及空间特征。 重 点 :掌握不同影像的判读方法 难 点 :多光谱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判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授课为主、鼓励课堂交流 本次课涉及的学术前沿:遥感影像的解译
§10-3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举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