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必修1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单项选择题1.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过年已成为一种新民俗。

2019年春节旅游市场活跃,人们出游更加注重文化体验,在文化游览方面人均花费在500—1000元之间的游客,占比超过40%。

这表明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生存资料消费逐渐减少①攀比心理主导人们的消费①人们更加注重理性消费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饿了,点个外卖吃;家里乱,约个家政上门打扫;买衣服,点开手机网上淘;感冒发烧,跑腿帮你代买药;出门玩耍不带钱包,扫一扫就能买...新科技和新商业模式让我们的生活无处不“懒”。

懒人经济的兴起①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催生的新型消费需求①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已升级为发展和享受型①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①使消费者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618网络购物狂欢节”已落下帷幕,有数据显示,不同于往年,2019年剁手党们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了大量透支消费。

这些消费者①是在生存资料消费基本满足后进行发展资料消费①是在预支未来收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①受到求异和攀比心理影响,日常消费向网络看齐①要注意避免只盯着“满减”优惠活动,盲目跟风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潮流随我动——混搭”是近几年来流行装饰风格。

混搭是一门艺术,时尚美观,将古今内涵完美地结合一体,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创造出个性化的家居环境,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这种消费①属于生存资料消费①有时可推动新工艺的出现①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①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下图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如图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B.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D.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6.2019年8月6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过去10年,我国消费率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5%以上运行。

其中城市居民消费倾向达到70.3%,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更是高达82.9%。

我国消费持续增长,原因在于①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降低①我国经济韧性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①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理念不断更新①政府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优化产品结构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根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从2018年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月上调至5000元/月。

改革后个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由44%降至15%。

个税改革的上述内容对经济影响传导合理的是①个人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生活品质提高→拉动经济增长①员工收入增多→企业负担减轻→增强发展后劲→释放市场活力①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①纳税人数下降→国家税收减少→经济增速放缓→转变发展方式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8.2019年“加长版”“五一”假期安排出炉后,为迎接此次假期,全国各地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推出特色产品线路及各项优惠,保障充足优质的旅游市场供给。

2019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繁荣超过预期。

材料蕴含的经济信息有①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①居民消费对旅游市场供给起导向作用①居民收入增加推动消费总水平提高①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正在改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9.一篇题为《“伪精致”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和内心!》的文章热传,直言“伪精致”正变成年轻人眼前的消费主义陷阱。

因为“伪精致”往往意味着对自我消费能力的拔苗助长,对工资卡的洗劫。

这启示我们①要杜绝贷款消费①要坚持求实消费①要提高居民收入①要做理智消费者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10.“选商品,点鼠标,然后坐等快递送货上门付款”的网络消费方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从交易方式来看,这种消费方式一般属于A.发展资料消费B.租赁消费C.钱货两清消费D.享受资料消费11.《2019“新国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几年有更多高品质、高价值的中国品牌商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关注度正在提升,相对于过去单纯关注商品价格,有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有品牌力、有品质感、有规模效应的中国品牌商品。

由此可见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①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①产品开发要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①质量提升提振了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12.人工智能、电子支付、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使无人便利店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落地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购买体验,颠覆传统的消费习惯。

这说明①科技的进步是促进消费的关键①新购物形式有利于释放新的消费需求①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和途径①智能购物体验优化了消费结构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实际增长6.6%。

2019年我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规模稳步扩大,预计全年消费总额将首次突破40万亿元。

前11个月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增速比城镇快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部、西部地区社零总额增速分别为10.1%和7.8%,快于东部地区7.301的增速。

前11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7.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

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新模式发展迅猛,服务消费需求旺盛。

此外,前三季度,消费品累计进口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约3个百分点;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增速超过30%。

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的驱动因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国务院印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目前很多城市垃圾分类项目都采取政府补助,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通过处理好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有利于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同时加强立法和宣传,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促进群众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让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15.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普遍感觉到手中的钱越来越不耐用了。

下面是同学小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小张: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以“对当前家庭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为主题的调查文章,调查的对象包括“房奴”一族、“蚁族”、工薪族、农民、白领以及社会中低收入家庭,他们一致认为现在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够用、不耐用,生活压力较大,希望家庭可支配收入能够更多些。

作为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我深有同感。

不过,我认为,国家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你看来,国家应怎样才能使居民手中的钱“耐用”?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参考答案1.B【解析】①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过年已成为一种新民俗。

这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符合题意;春节旅游市场活跃,人们出游更加注重文化体验,这表明人们更加注重理性消费,①符合题意。

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出游更加注重文化体验,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重降低,不是逐渐减少,①错误。

①:人们出游更加注重文化体验是求实心理引导的消费,①错误。

故本题选B。

2.A【解析】①①:新科技和新商业模式让我们的生活无处不“懒”。

懒人经济的兴起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催生的新型消费需求。

①①符合题意。

①: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升级,但不能说已经完成升级,①说法有误。

①:材料未涉及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①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B【解析】本题考查贷款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①:消费进行透支消费,这是贷款消费,并不能体现出是在生存资料消费基本满足后进行发展资料消费,①不符合题意。

①①:剁手党们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大量透支消费,这些消费者是在预支未来收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因此要注意避免只盯着“满减”优惠活动,盲目跟风,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①①符合题意。

①:消费进行透支消费,这是贷款消费,并不能体现出受到求异和攀比心理影响,日常消费向网络看齐,①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D【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类型、消费心理。

①:材料未涉及生存资料消费,①不符合题意。

①①“创造出个性化的家居环境,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表明混搭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心理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①①符合题意。

①:材料反映的是求异心理,没有反映攀比心理,①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D【解析】A错误,从图示中可以看出XY之间是正相关,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两者应该是反相关;B错误,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是反相关;C错误,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是反相关;D正确,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是正相关;故选D。

6.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①:材料反映的是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未涉及恩格尔系数,①不符合题意。

①:我国消费率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5%以上运行,说明我国经济韧性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①符合题意。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理念影响消费,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原因在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理念不断更新,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材料未提及政府,也未反映政府是否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优化产品结构,①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B【解析】上调个税起征点,有助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而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能够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促进消费者生活品质的提高,拉大经济的增长,故①正确;个税起征点上调,能够增加员工的可支配收入,但这与企业负担减轻无关,故①错误;上调个税起征点,调节收入分配,能够缩小收入差距,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故①正确;上调个税起征点,会造成个税纳税人人数减少,但这不一定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同时,国家税收减少并不会直接引起经济增速减缓,故①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