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IMO系统技术综述

MIMO系统技术综述


1 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 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 要求无 线 通 信 系 统 必 须 能 够 提 供 更 高 的 传 输 速 率 和 更 好 的 传 输 性 能 。由 于无限频谱资源的匮乏, 要达到这些要求, 就需要通信系统必须 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 MIMO 是增加无线通 信系统频谱效率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MIMO 充分开发了空间资 源, 利用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 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可以实现 高速率和大容量, 可以取得极高的频谱效率[1]。在当前研 究 的 下 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 MIMO 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
假设接收端可以通过信道估计或者训练序列得到信道状态
信息( CSIR) ,且发送端不知道信道信息(CSIT)
接收端噪声用 n 表示, n 是 N×1 阶 矩 阵 。 假 设 每 个 天 线 上 的

噪声独立, 且服从均值为 0, 方差 为 σn的 复 高 斯 分 布 , 噪 声 与 发 送 信号 x 相互独立。
系统共有 M个发射天线和 N 个接收天线 整个发射功率为 P,且与发射天线数目无关, 每个天 线 具 有 相 同的发射功率 P/M 用 M×1 阶矩阵 x 代表发送信号 用 N×1 阶矩阵 r 代表接收信号
图 1 MIMO 信道模型
信道用 H 表示, H 是 N×M 阶矩阵。假设信道是平坦慢衰落瑞
利信道, 且各个信道相互独立。H 的元素 hi,j 是从发射天线 j 到接 收天线 i 的复衰落系数, 符合独立同分布的复高斯分布
本 栏 目 责 任 编 辑 :冯 蕾
网络通讯与安全
MIMO系统技术综述
邢猛, 朱联祥, 杨宗林 (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5)
摘要: 近些年来, MIMO 技术以其在容量和性能上的巨大潜能吸引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 MIMO 技术这一热点问题进行 了概述,对 MIMO 技术产生的背景, MIMO 技术的原理、模型及其发展应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收稿日期: 2007- 07- 14 作者简介: 邢猛( 1978- ) ,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无线移动通信; 朱联祥( 1970- ) , 男, 副教授, 研究方向无线移动通信; 杨宗林( 1982- ) , 男,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测试技术。
713
本 栏 目 责 任 编 辑 :谢 媛 媛
影响 MIMO 系统大规模商业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个因素
是天线问题, 在 MIMO 的系统设计中, 天线的数目和间距是很重要 的系统参数。具有多天线的基站更多地关注环境, 因此, 天线元的 数目被限制在恰当的数目, 比如说四根天线。而对于终端而言, 1/ 2 波长间距足够保证非相关衰落。可以设想终端天线的最大数为 四根, 当然, 两根天线实现的可能性更大。间距参数对于实现 MI- MO 的高频谱效率尤其重要。然而, 对于手机而言, 安装两根天线 可能是个问题; 另一个因素是接收机复杂度的问题, 首先, 接收机 中对 MIMO 信道的估计使得复杂度增加。另外, 复杂度还来自特 别的 RF、硬件和接收机高级分离算法。MIMO 接收机应该是双模 的, 以支持非 MIMO 模式。在 MIMO 模式时, 接收机的每根天线使 用一个 RF 链路, 另外还要有附加的基带操作,即用来消除 空 间 干 扰的空时合并器和检测器。这些附加需求使得四发四收 MIMO 系 统的复杂度大约是单天线接收机的两倍。有的信道条件下可能还 需要均衡和消除干扰的处理, 这样会进一步增加接收机的复杂度。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案一般是利用均衡技术, 还有一种是利用
OFDM。 大 多 数 研 究 人 员 认 为 OFDM 技 术 是 4G 的 核 心 技 术 , 4G
是需要极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 而 OFDM 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作用
毕竟是有限的, 在 OFDM 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 也就是采
(下转第 779 页)
(上接第 713 页) 用 MIMO 与 OFDM 相 结 合 的 系 统 , 可 以 提 供 更 高 的 数 据 传 输 速 率。另外 OFDM 由于码率低和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而具有极强的 抗多径干扰能力。由于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 所以系统不受码 间干扰的困扰, 这就 允 许 单 频 网 络 ( SFN) 可 以 用 于 宽 带 OFDM 系 统, 依靠多天线来实现, 即采用由大量低功率发射机组成的发射 机阵列消除阴影效应, 来实现完全覆盖[5- 7]。下面给出 MIMO 与 OFDM 的结合方案, 如图 2 所示:
假设每个 接 收 天 线 的 输 出 功 率 为 PR,每 个 接 收 天 线 的 平 均 信


为:
SNR=
PR

,它与

收天
线
数目
有关





线数

无关

!n
这样, 系统模型可以用矩阵表示, 如公式( 1) 所示:
r=Hx+n
( 1)
其中
!h1,1 K $ hM,1 H=""M O M %%
#H1,N L & hm,n
关键词: MIMO ; OFDM; 3G; 信道模型 中图分类号: TP 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3044(2007)15- 30713- 01
The S ummary of MIMO S ys tem Technology XING Meng,ZHU Lian- xiang,YANG Zong- li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 tract: During recent years, MIMO has been attracted by many researchers for its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MIMO technology, and gives a full- scale introduction of background , principle, mode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MO . Key words : MIMO;OFDM;3G;Channel Model
5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传统 C/S 三层体系 结 构 的 基 础 上 , 引 人 J2EE 技 术, 对其各个层次进行分析和设计, 并重点分析了 javabean 和 EJB 的设计策略, 保证了业务逻辑的顺利实现, 使系统在安全、性 能 和 升级上都有充分的保证, 从而确保了皮划艇项目的实施, 为迎接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相关信息, 前者判断 EJB 编码正确与否, 后者判断其是否高效。 包 括 Web 应 用 程 序 的 部 署 和 EJB 的 部 署 , 有 两 种 “热 部 署 ”
方 式 一 是 在 WebLogic 的 操 作 平 台 上 部 署 、 一 是 在 JBuilder 集 成 环境中部署, 后者更为简便: 先将应用程序和 EJB 分别打包成.war 和.jar 文件, 须将 EJB 的 Home JNDI Name 记下, 启动 WebLogic 服务器后即可部署。
[4] 许 丽 花. 基 于 J2EE 的 三 层 体 系 结 构 应 用 研 究[J]. 南 京 工 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5(4):21- 22.
[5] 王 飞. 基 于 J2EE 的 网 上 考 试 系 统 的 设 计 和 实 现. 成 都 电 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9(3):23- 26.
MIMO 技术最早 是 由 Marconi 于 1908 年 提 出 的 , 后 来 在 上 世 纪 70 年代有人提出将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用于通 信 系 统 , 但 是 对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产生巨大推动的奠基工作
则 是 在 上 世 纪 90 年 代 中 期 由 AT&T BELL 实 验 室 学 者 完 成 的 。 1995 年 , BELL 实 验 室 的 Telatar、Foschini 等 人 在 基 于 Rayleigh 衰 落 、信 道 有 大 量 的 散 射 体 、信 道 系 数 无 关 、最 优 编 解 码 、发 射 端 信 道信息在接收端准确可知的假设下, 从理论上证明了接收端和发 送端均使用多天线(MIMO)可以使通信链路容量成倍增加的结果 , 即在 M 个发射天线、N 个接收天线的 MIMO 系统中, 信道容量随 Min[M,N]线 性 增 加 [2]。
4 MIMO 技术在 3G 中的应用
目前, 对 MIMO 技术的研究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 阶段。3G 中 MIMO 方案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开始, 主要是在国际电 信联盟和 3GPP 的论坛上进行。不过 MIMO 在实际的蜂窝系统中 还很少商业实现。除了多入单出的纯发分集方案, 目前 3G 还没有 采用任何的 MIMO 方案。
3 MIMO 与 OFDM 的结合
MIMO 系统在平坦衰落信道中通信时, 可以利用传播中的多
径 分 量 , 即 此 时 MIMO 可 以 抵 抗 多 径 衰 落 , 但 是 对 于 频 率 选 择 性
深衰 落 , MIMO 系 统 依 然 是 无 能 为 力 。 目 前 解 决 MIMO 系 统 中 的
2008 的奥运会作好了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沃 而 什 . J2EE1.4 基 础 教 程 [M]. 北 京 :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4.
[2] 杨绍方. 深入掌握 J2EE 编程技 术[M]. 北 京 : 科 学 出 版 社 , 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