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一)

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一)

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一)
储媛媛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急性中毒概念、现场判断要点、现场急救原则、特效解毒药的应用
2. 熟悉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3. 熟悉毒性的程度分级
4. 了解毒物的分类
5. 了解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内容介绍
1. 中毒、毒物的概念和分类
2. 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3. 毒性的程度分级
4. 中毒的分类
5.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6. 急性中毒的现场判断要点
7. 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T_e
一、中毒、毒物的概念和分类
B_e
(一)中毒
当某些外源性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体内后,与人体组织发生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变化,引起相应器官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患者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成为中毒。

(二)毒物
1.定义
凡引起中毒的物质统称为毒物。

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毒物和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药物适量时具有治疗的作用,过量后则称毒物。

2.分类
(1)工业毒物:如废气、原料、辅料、废弃物等。

(2)药物。

(3)农药:如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4)动物性毒物:如蛇毒、蜂毒等。

(5)植物性毒物:如豆角--血球凝集素、皂苷。

(6)军用化学毒剂:如芥子气等。

【我的笔记】
二、流行病学
B_e
急诊科中毒患者不低于急诊人数5%,我国中毒的死亡率高于西方国家。

中毒的发生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比如一氧化碳和酒精中毒在冬季比较多见,野蘑菇中毒在秋季较多见。

不同地域中毒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在城市中药物中毒的比例比较突出,最突出的是安眠药中毒,其次是各种其他药物的中毒,如治疗心脏病的药物、降压药等。

在农村地区主要表现是农药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中毒。

【我的笔记】
三、毒性
B_e
毒性是指毒物导致肌体损害的能力,不同的毒性对机体的危害不尽相同,在临床上根据毒性的大小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和微毒。

(一)微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15g。

(二)低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5~15g。

(三)中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0.5~5g。

(四)高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0.05~0.5g。

(五)剧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0.05g。

【我的笔记】
四、中毒的分类
B_e
(一)急性中毒
毒物毒性较大,或虽毒性较小但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不超过24小时)发病。

(二)慢性中毒
毒物毒性较小,或在较长时间(数月、数年)逐渐进入人体内并蓄积,导致患者逐渐发病。

(三)亚急性中毒
介于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间。

【我的笔记】
五、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B_e
(一)通过消化道进入
最常见形式是通过消化道进入。

毒物通过口进入体内,然后在胃肠道被吸收。

通常是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主动地饮用或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水、食物或药物。

(二)通过呼吸道进入
吸入毒物引起的中毒。

肺泡数量非常多,表面积可以高达60~120m2,而且肺泡壁极薄,肺泡上皮通透性强,而肺泡毛细血管丰富,所以进入肺泡内的毒物可以迅速被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吸入的毒物在没有经过肝脏解毒的情况下直接作用于各组织器官。

生活中较常见的是一氧化碳中毒。

(三)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
正常皮肤表面有一层类脂质,对水溶性的药物有较好的屏障作用,大多数毒物不能从完整的皮肤吸收,但一些脂溶性的毒物如苯衍生物、有机磷化合物等,则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穿透皮肤到达真皮层,引起毒物的吸收。

还有少量的毒物可以经过毛孔到达毛囊,直接通过皮脂腺被吸收,或通过汗腺进入体内。

腋窝、腹股沟、四肢内侧、颈部,薄嫩而潮湿的皮肤,如果有伤口或在高温高湿度的情况下,皮肤的吸收会大大增加。

(四)通过皮下或静脉注射进入
【我的笔记】
六、急性中毒的现场判断要点
B_e
(一)患者有无接触毒物的可能
1.判断环境中有无毒源
如冬天在密闭房间内生火,有可能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家中是否存有毒药
观察家中是否有毒物,有无接触农药、灭鼠药等,观察患者身边是否有可疑的散落的药片或药瓶。

3.是否吃过不安全食物
询问病人是否吃过不洁食物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4.是否被某些动物咬伤
询问病人是否被动物咬伤过。

(二)有无急性中毒的特异性临床表现
1.一般常见表现
头晕、出汗、恶心、呕吐、胸闷、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昏迷等。

例如昏迷伴有口唇红润,通常见于急性一氧化碳和氢化物的中毒;昏迷伴有皮肤及口唇青紫,可能是亚硝酸盐或美蓝中毒。

昏迷伴有双侧瞳孔缩小,考虑阿片类药物、海洛因类毒品、有机磷农药、毒蘑菇中毒。

昏迷伴有双侧瞳孔扩大,则怀疑肉毒杆菌、阿托品类、氰化物中毒。

2.特异性临床表现
出现三流现象(流眼泪,流鼻涕,流口水),多为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气味呈大蒜味,多为有机磷中毒;呼吸气味有苦杏仁味,见于氰化物中毒;酒味见于酒精中毒。

持续的剧烈抽搐,见于毒鼠强、氟乙酰胺中毒。

(三)患者情绪及精神状态
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较大的思想压力,有无沉重的精神心理负担,生活或工作中有无较大的挫折,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否曾有抑郁状态或患抑郁症。

(四)患者有无仇人或竞争对手
(五)发病的群体性
(六)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
【我的笔记】
七、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B_e
(一)不要贸然进入中毒现场
急性中毒和普通疾病不同,如果所在环境中存在毒物时,会对急救人员构成生命威胁,所以在进入中毒现场时一定要注意评估环境的危险因素,急救人员必须具备防护的知识、防护的设备和逃生手段。

(二)迅速帮助患者脱离中毒环境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者,要立即把患者移到室外,开窗通风,平卧保暖,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有条件吸氧立即给予吸氧。

如果是接触性中毒,要除去受毒物污染的衣服,毒物明确者可以用相应的中和剂彻底清洗,毒物不明确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温清水冲洗,在冲洗时要注意毛发、夹缝等不太容易冲干净的地方。

皮肤接触腐蚀病毒物者,如强酸强碱,要求用生理盐水或温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

如果毒物污染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消除皮肤黏膜上残留的毒物,防止毒物继续继续进入体内。

(三)催吐
1.适应证
明确属口服毒物12小时以内,神志清醒且无催吐禁忌证的患者,给予催吐。

2.禁忌证
(1)昏迷患者。

(2)口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

(3)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

(4)主动脉夹层患者。

(5)孕妇。

3.方法
(1)患者取坐位,上身倾斜,饮水300~500ml。

(2)患者弯腰低头,面部朝下。

(3)抢救者站在患者的旁边,手心朝向患者的面部,用中指刺激软腭导致呕吐。

(4)呕吐后再饮水,反复操作。

【我的笔记】
(四)导泻
常在催吐和洗胃后进行。

1.口服药物
硫酸镁15~30g加入适量的液体口服,20%甘露醇50ml口服,聚乙二醇4~6L,在1~2小时内由胃管内滴入。

2.灌肠
清水、生理盐水、20%甘露醇。

3.利尿
(1)适应证:苯丙胺类、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溴化物中毒。

(2)方法:速尿20~40mg静脉注射,20%甘露醇快速静滴。

在使用时要注意心肺肾功能,和适当补充钾盐。

4.吸附剂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有效强力的吸附剂。

一个活性炭粉的表面积可达到1000~3000m2,在小肠和大肠中能与毒物结合为复合物,使毒物不易被吸收,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经口中毒的病人。

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如醇类、有机磷、重金属类、氰化物、水溶性差的毒物,使用活性炭无效或吸附不良。

(五)提供对症治疗和生命支持
如缺氧者给予吸氧,存在疼痛者给予止痛,惊厥者利用镇静剂,脱水者给予补水。

对于心搏骤停者,要实施心肺复苏和提供呼吸支持。

(六)尽快应用特效解毒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
如误服阿片类药物,常用纳洛酮作为解毒剂;氰化物中毒,选用羟钴胺、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作为解毒剂;重金属中毒,常用二巯丁二钠作为解毒剂;铅中毒,选用依地酸钙钠解毒;如果误服强腐蚀性毒物,选用牛奶、蛋清、豆浆、植物油等作为胃黏膜保护剂;对于磷化锌、安妥中毒,选用液状石蜡作为特效药和保护药。

【我的笔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