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就是由抽样误差以外因素引起的, 因样本观察数据非同质、或残缺、或不真实而产生 的误差。 为了使非抽样误差问题简单化,我们可以按照 抽样调查的过程来考察其来源。
◆抽样方案设计阶段 ◆数据收集阶段 ◆数据处理阶段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在抽样方案设计阶段,非抽样误差的来源: (1)抽样框的编制与准备不够充分完善; (2)问卷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二、抽样框误差的影响
(一)丢失单位的影响
在假定不存在其他原因的抽样框误差时,丢失单位 对抽样效果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丢失单位 的分布特征和丢失单位数所占的比重。其中,对总 体均值的估计只与前者有关,而对总体总值的估计 则与两者都有关。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1)丢失单位是目标总体中的一个随机样本,具有 与目标总体相同的期望与方差,则其对总体均值的 估计影响不大,但对总体总值的估计会低估。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无回答误差。
(二)无回答的成因
1、遗漏了被调查者; 2、被调查者地址不详; 3、调查内容未达被调查者; 4、被调查者拒绝回答; 5、回答不准确或不知如何回答; 6、忘记回答。
以上各种原因,有的属于客观性,有的则属于主 观性;有的属于有意识,有的则属于无意识;有的 属于调查人员方,第有十一的章则非抽属样于误差被调查者方。
非抽样误差
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
其中计量误差包括抽样方案设计阶段有缺陷的问卷设 计、数据收集阶段有错误的调查数据和数据处理阶段 工作上的差错所带来的误差,也就是调查性误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二、非抽样误差的特点
• 非特有性 :为非抽样调查所特有; • 非一致性 :使抽样估计结果产生偏差 ,并且样本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2)丢失的单位是特殊群体,不具有与目标总体相同 的期望与方差,那么对目标总体总值、均值的估计 会产生偏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目标总体总值估计量的偏差为:
N 1 E (y 1 ) N Y N 1 Y 1 N Y N W 0 Y 0
偏差率为:
-NW 0Y0=-W 0Y0=- W 0e
YT
Y W 0e+W 1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二)包含异质单位的影响
(二)包含异质单位的影响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 如果是目标总体总值的估计,则其估计量偏差和
偏差M 率( 分y ) 别 E 为M :1 Y 1 M Y M 1 Y 1 M 0 Y 0
M 0Y0 Q0 r M 1Y1 Q1
二、无回答误差的影响
为了测定无回答对抽样的影响,先把总体分为两层: 回答层与无回答层。 就调查项目而言,如果无回答不是故意造成的(即 与调查内容无直接关系),且无回答现象不集中于某类 特殊单位组成的群体,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无回答是由 随机因素引起的,这时无回答对抽样的影响是因实际有 效的样本容量减少而使估计量方差增大,但却不会造成 估计量偏差。估计量方差增大的程度取决于无回答率。 如果无回答是故意造成的(即与调查内容直接有 关),或无回答现象集中于某类特殊的群体,那么无回 答层与回答层之间第就十存一在章非明抽显样误的差非随机性差异,这时,
• 包含非目标总体单位:过涵盖,空名单,异质单位; 如果在抽样框中同时出现“丢失单位”和“异质单位”, 那么也许可能会相互抵消一部分,形成“净涵盖误差”。
• 复合联接 :目标总体中的一个调查单位与抽样框中的 多个抽样单位相联接,或抽样框中的一个抽样单位与 目标总体中的多个调查单位相联接;
• 不够准确或不够完善的辅助信息;
越大产生偏差的可能性越大; • 难测定性 :难以对其进行描述和测定,具有很强
的隐蔽性; • 难评价性 :非抽样误差的存在使得对抽样效果的
评价与衡量复杂化; • 全过程性 :存在于抽样调查的所有阶段。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二节 抽样框误差分析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一、抽样框误差的成因
• 丢失目标总体中的单位:覆盖不足,丢失单位,使总 体总值的估计值偏低;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三)复合(联三结)的复影合响联接的影响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三、抽样误差框的控制
重在预防 积极补救 心理准备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三节 无回答误差分析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一、无回答误差的成因
(一)无回答的含义
无回答(Nonresponse)是指未能取得所要搜集资 料的一种现象,它包括两种情况: 个体无回答和答。
- 个体无回答也称全无回答,是指被调查者没有接受 调查、造成整张问卷出现空白的 现象;
- 项目无回答也称部分无回答,是指被调查者回答了 问卷中的部分调查项目未能回答其它调查项目的现象。
不论是个体无回答还是项目无回答,都将导致调查 数据残缺不全,从而最终影响估计结果,降低估计精 度或可靠程度。因无回答而造成的估计误差,就称为
很显然,这时的偏差或偏差率都是正的,即若抽 样框中包含了异质单位必定会使目标总体总值的估 计偏高。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均值估计量方差会被高估或低估,总值估计量方 差则一定是高估,即: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如果在调查中异质单位可以被识别并被予以剔除 的,可以把目标总体看成抽样框中的一个子总体或 域。异质单位的标志值就取0。 在调查中剔除异质单位会增加估计量的方差,原 因在于它使实际的样本容量变小了。增加的量为:
◆在数据收集阶段,非抽样误差的来源: (1)调查数据的残缺; (2)调查数据的错误。
◆在数据处理阶段,非抽样误差存在于对调查资料的整 理、分组、计算、编码和计算机录入等过程中,是一 种工作上的差错。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把上述三个阶段的各种非抽样误差加以归纳,可 以概括为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三类。
本章要点
本章对非抽样误差的构成和各种非抽样误差 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要求: ①正确理解非抽样误差的涵义、来源和特点; ②对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的 成因及其对抽样的影响有比较系统的理解; ③掌握控制非第一节 非抽样误差构成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一、非抽样误差的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