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报告微信平台

运营报告微信平台

运营报告
【摘要】由于巨大的生活压力所致,很多家长无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为了财迷油盐而花费绝大多数时间,与此,陪伴在小朋友身边的时间就十分有限,更不用说带领孩子做游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声读物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家长的这一缺憾。

有声读物和普通的电脑游戏有着很大的区别,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童趣的培养,同时让孩子在此过程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积累。

现阶段,早熟孩子的比例不断上升,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大众传媒蕴含的负面信息所致,其他的则是因为父母在对待孩子时,往往采用与对待成人无意的方法,久而久之,童真就在孩子的世界里过早消失。

而如果使用儿童有声读物,这些负面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限制。

在内容设置方面,儿童有声读物兼顾了不同阶段的儿童的特点,不管是语音语调还是语言编排,都完美的符合了儿童的需求,重新将孩子带入了童真的世界。

对于儿童来说,大脑发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该阶段的发展往往会直接决定着其未来的大脑发育程度,而有声读物对于启蒙儿童作用尤其显著。

据权威研究结果发现,就儿童的敏感度而言,声音甚至比图像还高,因此,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有声读物的作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字:有声朗读,儿童教育,儿童故事
一、项目介绍
在儿童漫长的岁月里,书籍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之一。

儿童在成长阶段阅读书籍,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认识了解世界,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调整,数字化终端阅读开始产生并且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在此阶段,一些自媒体运营者开始注意到儿童有声读物这个用着巨大潜力的市场。

于是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但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不断的摸索阶段,整体水平有限。

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的是,由于新兴的有声读物媒体等传播媒介的出现和其他替代物的产生,儿童在读物方面的需求也和过去有所不同,可使其发展趋势从整体上看还是好的。

特别到了2000年以后,受益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消费能力也随之上升,儿童读物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前所未遇的黄金时期。

在科技与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儿童有声读物也处于动态的成长过程之中,并在此过程中向世人展现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消费者的数量不断提高。

不过由于市场的多变性和特
点的影响,加上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和经济领域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这对于有声读物的发展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有声读物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导致其发展的安全隐患不断上升。

二、本人运营状况总结
(一)内容运营
1、微信公众号:负责音频剪辑,内容更新与发布。

每周更新2-3次,4-6篇,文章类型属于整合,栏目设置为国外著名童话和国内孙敬修的经典故事,发文内容是音频加图文,内容符合定位。

2、喜马拉雅:负责音频剪辑与发布。

每周更新2-3次,2-3段音频,文章类型大多数属于整合,少量原创,两张专辑,都是国外的著名童话,发文内容属于整合,内容符合定位。

3、微博:内容的编辑。

每周更新2-3次,2-3篇,文章类型属于整合,栏目设置为国外著名童话和国内孙敬修的经典故事,发文内容是音频加图文,内容符合定位。

4、一说:负责资料的收集,内容的撰写与任务发布。

每周更新2-3次,2-3段音频,文章类型大多数属于整合,少量原创,两张专辑,都是国外的著名童话,发文内容属于整合,内容符合定位。

(二)用户与社群运营
用户数量35个人,不是精准用户,把微信公众号最新文章发表在用户群里,讨论文章或者音频的缺点。

进行过社群运营,会引导大家讨论一些正经话题,都是线上问答讨论,没有什么显著效果。

(三)活动策划
线上活动:微信公众号关注并回复“888”,送现金红包。

效果比较显著,获得粉丝110人左右;微博线上活动:转发微博随机抽取三位获得10元现金红包、《吹小号天鹅》图书、小猪佩奇玩偶等等,获得转发101次。

三、运营比较与研究
(一)凯叔讲故事运营分析
在开始阶段,凯叔只是为家里的讲故事,让他们更快入睡,然后将讲故事的语言发送给群里的其他家长,可是正是这一无意之举,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兴趣,很多人开始纷纷主动要求他发讲故事的语音。

他开始发现,原来数量庞大的家长都需要“哄睡”。

他开始有了一个想法,即通过自媒体来发送自己的语音,这才有了之后大家熟悉的“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

在公众号运营的开始阶段,他重视以观众为中心。

但是有的粉丝反映,孩子因为他沉迷
于听故事,反而影响了睡眠。

所以,他特意增加了“凯叔读诗”栏目,每天都会将同一首诗朗读七遍,而且每一遍的声音都比前一遍的小,到了第七遍,就几乎听不到了。

凯叔的产品受众较多,深得不同的用户青睐。

比如《凯叔西游记随手听》,一经发售,就被疯狂抢购,创下了12小时25000台的销量。

凯叔实现了从内容到产品的商业化。

(二)丹妈读童书运营分析
此微信公众号是由一群从事童书编辑、儿童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人士创办、运营的。

大多数文章是专注孩子某方面发展和心理的,这样的公众号同时满足更注重教育的家长,也可以解决单单只是为了孩子睡前故事时光需要家长耗时陪读等问题。

丹妈读童书拥有海量故事音频与动画电影资源。

(三)本组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儿童数量庞大,另一方面,面对新兴的绘本,大多数年轻的都比较喜欢,奠定了用户基础。

许多家长会尝试以及给孩子使用儿童绘本之类的公众号。

劣势:推广运营力度不够,订阅公众号的用户数量有限,虽然公众号已经开通了很长时间,而且更新内容的周期不断缩短,可是却鲜有新的微信用户订阅公众号。

现阶段,对于已有用户的综合管理几乎没有,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则是缺少和用户的良性互动。

不同的用户几乎没有沟通,这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进程会导致一些经典的评论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二次传播更是难以实现。

文章不够深入,不够戳中用户痛点,没有利用好社群,没有种子用户,没有做好用户运营,没有专业的从事儿童教育的人,不懂儿童心理发展,活动策划不够吸引人。

四、运营思考与发展方向
(一)内容运营如何做得更好
1、内容的标题和选题是成功的前提
内容运营的具体过程包括创造、编辑、组织、呈现内容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内容价值的提高,进而将其作为吸引用户的主要依据。

大多数时候,如果标题能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快速专注用户眼球,那么就迈进了通往成功的一大步,因此要着重分析总结标题的技巧和规律,发挥其引流产品的作用。

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追热点的目的,是想到了未来,我们能够不再追它”。

流行往往转瞬即逝,我们可以在造势的过程中发挥热点作用,借助热点创造的积极条件,可是不能脱离你本来的内容。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在内容的选择方面下足功夫,迅速捕捉到用户眼球,这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步。

选题要以数据基础为主,选择浏览数量排名靠前的。

2、内容的固定化套路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也是社会中的普通人,所以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其中就包括获得他人认同这一需求。

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人进行创作不全是利益使然,因此对于新媒体运营工作人员来说,不能把经济利益当做驱动用户的唯一因素。

听说过这一个故事:一位老人的窗前总是有孩子成群结队嬉闹不停,老人为了图个清静,就走到这些孩子面前,给每个孩子发了两元钱,而且说道:“你们增加了这里的人气,用两元钱感谢你们。

”这些孩子兴高采烈,拿着钱扬长而去。

次日,这些孩子还想前一天那样不请自来了,老人给每人一块钱打发他们去其他地方玩儿,孩子们带着一丝不悦,离开了老人的窗前。

第三天,这些孩子又来了,今天老人只给了每个人一角钱。

这些孩子见状,恼羞成怒,于是愤然离去,再也没来。

在老人经济因素的干预下,孩子玩耍的动力由最初的“为了自己的快乐”转化为了“为了得到钱”,因此当他们获得的钱数量越来越少,他们便没有继续玩的动力。

我们可以将这个故事蕴藏的道理灵活运用到客户身上,根据客户自身特点的不同进行差异化的对待,综合运用各种相应的鼓励方法不断培养和放大内部动机。

至于制造内容环节,首先需要明确相应的风格,并且在之后一直沿用改风格,给用户形成固定的印象,让他可以明确知道你的风格,进而让客户对你的内容形成固有的认识,不断朝着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可以,一味追求标准往往也不是十全十美之举,往往也会导致相应的负面问题随之产生,典型的有六神磊磊,他们的写作套路已经固定不变,但是久而久之,就会让用户产生缺乏新意,枯燥无味之感。

并且这些自媒体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多余的公众号。

(二)社群运营如何做得更好
1、找到精准的种子用户
站在运用人员的角度来说,要相获取第一批种子,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可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到死忠用户,并且发展为自己产品的内侧会员,那么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不乏成功的经典案例,也有一些前人试验过的成功途径,例如地推、朋友推荐等等,也作出过不少有益的尝试,可是人就不能成功发现种子用户。

所谓骨灰级用户,几乎都是那些在手机论坛经常出没,并且初入这些论坛的时间很长的人。

就拿小米手机创始人的案例来说,其经常潜伏在各大论坛频发发帖,和粉丝进行互动,除此之外,还在QQ群、空间等社交舞台进行宣传,目的就是为了精准找到核心用户。

一旦寻找到具体的用户栖息地信息,就想方设法,通过互动等多种途径,最终将核心用户变为己有。

2、做好话题约局流程,让话题的讨论有序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