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
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
发病条件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玉米多年连作,田间积累 发 大量病原菌,有利于玉米丝黑 病 穗病的发生。发病植株不清除, 条 带菌粪肥施入田间,投入少, 件 管理粗放,都是发病的诱因。
发病与连作、施肥的关系如何?
5.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防治玉米 丝黑穗病的根本措 施。由于玉米丝黑 穗病和大斑病的发 生和流行区一致, 所以要选兼抗这两 种病害的品种。
症状表现的器官!病斑形状!
雌穗染病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 较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 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有的增生,变 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 畸形,黑粉极少。偶而侵染叶片,形成 长梭状斑,裂开散出黑粉或沿裂口长出 丝状物。病株多矮化,分蘖增多。
穗部表现特征!
玉米丝黑穗病
一般雄穗早期发病,出现 典型症状。病株的雄穗全部 或部分分支形成病瘤,瘤外 包有一层薄膜,破裂后散出 与 瘤 黑 粉 病 的 区 别
侵染循环区别 发病条件区别 防治措施区别
症状区别
1、发生时期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一 般到穗期出现典型症状;而玉米瘤黑 粉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 2、受害部位不同。玉米丝黑穗病 主要为害部位是雄穗和雌穗,抽雄时 症状最明显;而玉米瘤黑粉病在玉米 植株的地上部位均可发病。
病害发生地区主要有哪些?
一般年份发病率在 2% ~ 8% ,个别地 块达 60% ~ 70% ,损失惨重。 20 世纪 80 年 代,玉米丝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 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因病穗内部混有丝状寄主组织,故 名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害对生产的危害!
主要特征
1、症状
感病部位
病状表现
(4)适 期 播 种
玉米生育阶段不同,其抗病 能力也有差别。一般雨水多湿 度大有利于发病,若此时正值 玉米抽穗灌浆期,往往发病严 重;而早播可以躲过这一时期 以减少病害发生。地膜覆盖玉 米不仅是增产措施,也可起到 减轻病害的作用。
(5)药 剂 防 治
玉米播前用10%烯唑醇乳油20克湿拌玉米 种100千克,堆闷24小时。也可用种子重量 0.3%-0.4%的三唑酮乳油拌种,或40%拌种双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 种,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 的0.2%拌种。采用此法需先喷清水把种子湿 润,然后与药粉拌匀后晾干即可播种。此外, 还可用种子重量0.7%的50%萎锈灵可湿性粉 剂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 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2) 减 少 菌 原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 理病残体,秋季进行土壤 深翻,重病地实行轮作, 不从病区调运种子,田间 施用的有机肥要高温堆沤, 充分腐熟,发现病株要及 时拔除。
(3)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播种质量。播前要精选种子, 整地保墒。播种时覆土深浅要适宜, 也可通过地膜覆盖,促进种子快发芽、 快出土、快生长。
危害部位、主要特征、病状表现是关键!
主要特征
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期侵染的系统性 病害。有些自交系的苗期即可表现症状, 其主要特点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 上边细,叶子暗,颜色绿,植株弯曲。 玉米抽雄时症状更加明显。
丝黑穗病害的主要表现如何?
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 显症,但有些自交系在苗期显症,在4~5叶上 生1~4条黄白条纹;另一种植株茎秆下粗上细, 叶色暗绿,叶片变硬、上挺如笋状;还有一些 二者兼有或6~7片叶显症。雄穗染病有的整个 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 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
病害循环特点如何?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害 循 环
4.发病条件 玉米连作、播种过深、种子品质差以及从 播种至幼苗期田间偏旱,病害发生重。高寒冷 凉地块易发病。沙壤地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 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侵染温限 15-35℃, 适宜侵染温度20-30 ℃最适。在春玉米产区, 若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遇春早年份,此病易 盛发流行。
玉米丝黑穗病的孢子特点如何?
冬孢子萌发
冬孢子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菌 冬 孢 子
病原孢子特征如何?
3. 病 害 循 环
病原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约定,成为次 年初侵染源。玉米播后发芽时,越冬的厚垣孢子 也开始发芽,从玉米的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 并到达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进入花芽 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玉米 丝黑穗病病害的症状鉴别诊断 技能及大田防治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 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 此病自1919年在中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 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中国来 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 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
天水农业学校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数字化资源课程
知识点导学
丝黑穗病危害 一、症状
目 录
二、病原物
三、病害循环 四、病害发生条件 五、防治技术
六、丝黑穗与瘤黑粉比较
知识目标
玉米丝黑穗病教学的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玉米丝 黑穗病的发病特点、症状特症、病原 形态、病害循环和防治方法。
能力目标
玉米丝黑穗病教学的能力目标
雌穗 短小, 不吐花 丝线, 整个雌 穗变成 一个大 菌包。
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特征如何?
病株的 雄穗全部 或部分分 支形成病 瘤,瘤外 包有一层 薄膜,破 裂后散出 块状黑粉。
2.玉米丝黑穗病病原
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黍轴黑 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 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茶褐色,表面 细刺明显。冬孢子常集结成团,但黏 结不紧,易散碎。冬孢子萌发时,担 子也侧生 4 个担孢子,但病部冬孢子 堆外围的薄膜由菌丝所组成,与黑粉 病菌不同.。
雄穗发病
病株的雄穗全部或分支发病
玉米雄穗上的表现!
雌穗短小,不 吐花丝线,整个雌 穗变成一个大黑包, 苞叶张开后露出大 量块状黑粉。
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节间缩短,叶片簇生
节间缩短,叶片簇生
有些病株在苗期就表现症状,如节间 缩短,叶片簇生,暗绿僵化,植株下粗上 细。有些品种在叶片上产生与叶脉平行的 黄色条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