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四)
压缩语段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50字。
(4分)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
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语段要点概括类
2.阅读下面的语段,概括出“打碗碗花”的特点。
不超过45字。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野花叫打碗碗花。
每当盛夏,在崖根、田间地埂、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像藤蔓似的花茎缠绕在矮墙和灌木丛上。
小花有粉色、白色、蓝色,一串串、一簇簇。
它的花瓣很薄,薄如蝉翼,花开时却朴实、清丽。
清风吹来,花瓣卷成小喇叭状,晃来晃去,有种要被风吹走的样子。
雨水袭来,花瓣一缩,垂下头去,我担心它会被雨水淋走。
此时的我,总是想伸手去护着,但不敢触碰它。
因为我怕一旦触碰了它,回到家里,就会打破碗。
每次跟着母亲行走在崖根、地埂上,看到或多或少的打碗碗花时,母亲就不住地唠叨,打碗碗花逗不得啊!
3.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丹书铁券”在明代的发展变化。
(不超过55字)“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信物。
之所以称“丹书铁券”,是因为早期的铁券是以朱砂填涂其上的文字。
用朱砂填涂文字,可使颜色纯正,又能使色彩经久不褪;以铁为券,取其坚固、久存之意。
明初,朱元璋创建了历史上最完备的铁券制度,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有关内容。
如其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至于权限范围,仅限于本人和后代犯罪不加刑。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或侯爵封号,并被赐予“丹书铁券”。
明中后期,仍不时有功臣及其后裔获赐铁券。
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清代,“丹书铁券”制度被废除。
4.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中国还是中国吗?别无选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1956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
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
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新闻类压缩
5.阅读下面的新闻,为这则新闻拟一个12字以内的标题。
本报讯:今天是清明节小长假第一天,各地迎来群众祭扫高峰。
根据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对全国150个群众祭扫观察点数据统计分析,各观察点全天共接待祭扫群众778.3万人次,疏导车辆113.1万台次,
分别比去年清明节当日减少了0.9%和9.2%。
参与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近3万人。
由于各地应急准备充分,服务保障到位,宣传引导有力,群众祭扫秩序良好,未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据了解,近期,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温偏高;南方多降雨天气,易引发城乡积涝、山体滑坡等灾害。
预计明后两天清明假期,各地出行祭扫人数仍将保持高位态势。
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提醒公众,应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择时错峰祭奠,低碳文明祭扫,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提取关键词类
6.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
河北邱县是漫画之乡。
近期记者在当地走访时发现,当地出现了一种反腐漫画,这些漫画都出自基层农民之手,还被放到了中纪委的网站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农民反腐漫画的突出特征就是接地气——这些漫画的作者本身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甚至自己就是亲历者,能够近距离地了解舆情民意。
同时,这也是一种艺术创新:将廉政文化教育与漫画的艺术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新。
下定义类
7.根据材料的要点,用一个单句的形式,为“退休金双轨制”下定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退休养老金制度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退休养老金,另一种是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由国家财政统一缴纳退休养老金。
这就是所谓的退休金双轨制。
压缩语段
答案
1.①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③实现个人美好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语段要点概括类
2.(示例)“打碗碗花”不择生长环境,盛夏成簇开放,花如喇叭,颜色多样,花瓣薄,花茎像藤蔓似的缠绕在其他事物上。
3.(示例)(“丹书铁券”)在明初创建了最完备的铁券制度,规定了颁授对象和权限范围;到了明朝中后期,颁授对象扩大到有功之臣的后裔。
4.汉字遭遇科技挑战,科学家、语言学家攻克汉字信息技术难关。
新闻类压缩
5.(示例)清明节当日祭扫秩序井然
提取关键词类
6.(示例)反腐漫画,农民,接地气,艺术创新
下定义类
7.退休金双轨制是指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执行的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由国家财政统一缴纳退休养老金的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压缩语段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答此题时,先通读语段,分清语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组织答案。
以“志愿服务”开头,限定了语言组织的形式。
语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介绍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第二句介绍这项事业的历史和作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第三句介绍志愿服务是把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第四句表明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整合四句话的四方面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在概括的过程中,注意删次留主,根据字数概括压缩。
语段要点概括类
2.解答该题,要注重筛选信息和关键点的语言转化等问题。
文段共有九句话:第一句,介绍家乡有一种野花叫“打碗碗花”。
第二句,写“打碗碗花”开放的时间、生长的环境以及花茎的形态。
第三句,写花的颜色和开放的状态。
第四、五句,写花瓣的特点。
第六、七句,写花在下雨时的情况以及“我”对花的怜爱之情。
第八、九句,写家乡的传说。
从分析可以看出,描写“打碗碗花”特点的语句集中在语段的第二、三、四、五句,概括这种花的特点,就可以从“打碗碗花”生长的环境、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状态、花瓣的特点以及花茎的特点等角度进行。
3.解答该题,首先要分析语段的意思。
第一、二、三句,解说“丹书铁券”以及使用“丹书”“铁券”的具体原因;第四句,写明初朱元璋为“丹书铁券”建立了完备制度;第五句,从颁授对象和权限范围两个角度解说明初铁券制度的内容;第六句,写明初颁授“丹书铁券”的对象;第七、八句,写明中后期及明末“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最后一句,写“丹书铁券”制度在清朝被废除。
由分析可知,要概括“丹书铁券”在明代的发展变迁,就要把握“丹书铁券”在明代的发展变化,即“丹书铁券”在制度、授予对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等。
4.考生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大意。
文段话题是“汉字”,总体分两层,第一层讲汉字面临信息技术的挑战,第二层讲中国科学家、语言学家攻克难关。
二是要抓关键句,如第二层里的“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等。
三是对以上信息进行加工、整合。
新闻类压缩
5.新闻标题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但因为字数的原因,新闻标题往往紧扣事件和体现的意义。
这则新闻有两段,第一段,主要表述清明期间各地群众的祭扫活动以及祭扫过程的秩序良好等;第二段,主要表述南北方气候问题以及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的相关提醒,并特别强调了出行方式及安全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该则新闻表述的主要内容是清明节当日各地群众祭扫活动秩序井然,民政部提醒公众注意安全。
考虑到题干要求的字数问题,新闻的标题可拟写为“时间+事件+结果”的形式。
提取关键词类
6.解答提取关键词类题目,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段表述的主体,二是叙述类文段表述主体的特征。
材料记叙的主体是漫画之乡邱县出现的反腐漫画。
主体的特征主要是邱县出现的反腐漫画都出自农民之手,
体现农民的意愿,是一种艺术创新。
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后,可以根据语段表述的主体提取相关的关键词语:表述主体(邱县反腐漫画)、主体的特征(农民绘画、接地气、艺术创新)。
下定义类
7.考生解答本题时,一是先明确“被定义项”是谁,题干指的是“退休金双轨制”;二是确定被定义项的属概念,材料内容指的是“退休养老金制度”;三是结合材料内容查找体现“退休金双轨制”特点的词、短语等;四是按照“退休金双轨制+是+表达其特点的词、短语+退休养老金制度”的句式对以上内容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