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 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C. 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D.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

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不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成语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 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 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答案】 A【解析】【分析】A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句中用于形容剧情不恰当。

B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这里使用正确。

C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这里使用正确。

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3.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 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澳门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舞台声光电技术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华语言之美。

B. 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D. 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

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 D【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句子写的是师生的欢乐相聚,所以用错了对象。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要注意成语使用的范围、前后成分的搭配、语意重复、对象范围(尤其是发生变化的词语);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4.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有些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故弄玄虚,以致误导舆论。

B. 高大的烟囱如森林般耸立大地,铲去农田毁掉森林后建起的工厂星罗棋布。

C. 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D. 在老师的教诲以及他自己强聒不舍的努力下,他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答案】 D【解析】【分析】ABC.使用正确;D.使用有误,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

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句中指的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解答时需要认真读题,回顾所学完成作答。

做好本题需要学习中多积累,在学习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曾经反复诵读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细细地品味过这段文字特有的生命节律和韵致,时而____________,时而疏可走马,时而____________,时而低回婉转,时而峭拔如壁立万仞,时而和缓如____________,读起来既起伏有致,又一气呵成。

《谈生命》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神韵。

A. 响遏行云密不透风平湖秋月B. 响遏行云平湖秋月密不透风C. 平湖秋月密不透风响遏行云D. 密不透风响遏行云平湖秋月【答案】 D【解析】【分析】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

平湖秋月:描写的是秋日一望无际的湖面。

平湖秋月跟上面的那句诗出是一样,他是两种意境的结合,平湖和秋月。

其实也就是写的月下平静的湖面。

他用一种修辞把两个意境连在一起,让人感到很美,很有诗意思。

只是后人把平湖秋月作为西湖的一个景点了。

第一个空应与“ 疏可走马”相对,应选密不透风。

第二个空应与低回婉转相对,故应选用响遏行云。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种类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

另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等。

6.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A. 网络自媒体时代,每天的头条热搜等新闻事件深究下来总会扑朔迷离,这也在警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要慎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B. 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有一群英雄义无反顾,冲锋陷阵,为了战胜疫情,多少逆行的他们鞠躬尽瘁。

C. 几年没见,那个曾经调皮捣蛋的淘气包蜕变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帅小伙,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D. 目前,对于美国政府在疫情面前为避免恐慌而隐瞒疫情实际确诊数字的行为,国际各界都津津乐道。

【答案】 D【解析】【分析】A.”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符合语境B.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符合语境;C.“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符合语境;D. "津津乐道'意思是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不符合语境;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7.下面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肯思考、善于动脑筋的人常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人。

B.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C. 他每天对着家乡的方向张望,真到了望眼欲穿的境地。

D. 这个老中医的医术非常高明,妙手回春,一个个病人从他那里病愈出院。

【答案】 B【解析】【分析】A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

这里使用正确。

B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2.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家风是思想、精神方面的内容,这里使用不恰当。

C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想念的迫切。

这里使用正确。

D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成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成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成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王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B. 临近中考,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C.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拼搏出来的。

D. 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迎来了拥堵高峰。

【答案】 C【解析】【分析】A.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

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B.苦心孤诣,指煞费苦心的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

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C.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使用正确。

D.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使用对象有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朗读《朝读经典》时,他左右逢源,让大家惊叹不已。

B. 读到“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情节,小雅同学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 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

D. 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

不言而喻,市政府对全民键康是越来越重视了。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此处用来指朗读不恰当。

B项“忍俊不禁”与后面的“笑了起来”重复了。

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

不能指人的相貌长得很像。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才显得枝繁叶茂。

B. 这次的成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以免重蹈覆辙。

C. 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钳中夹着的铁块也失落在地。

D. 他得知自己的罪行已被揭发,面对前来拘捕的警察,不由得义愤填膺。

【答案】 C【解析】【分析】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此处属于望文生义;B.“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与此处语境不符;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使用正确;D.“义愤填膺”意思是胸中充满义愤,不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些同学写文章喜欢拖泥带水,总以为越长越好。

B. 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拿点药,可他竟然要求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