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说课稿
教师深入学生之中,有意识的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或 实验有困难的小组,如小声提示:蚊香是起什么作用的?学生 会想到产烟;大烧杯是干什么的呢?学生又会想到罩烟;到这 里同学们都能够顺利的看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了,而且会 异常兴奋地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多给 学生展示几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趁热打铁,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图片,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由这组图片,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出 光源的概念。
你知道还有那些物体是光源?这个时候, 学生会举出很多光源的例子。就以学 生举出的光源为例,以小组讨论的形 式进行分类。
钻石是光
源吗? 月亮是光
源吗?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是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 传播特点”。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的具体 内容,结合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 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 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篝火
人造光源
油灯 蜡烛
电灯
思考: 你知道人造 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光播源的的呢发?展
史吗?
2、正确引导,大胆猜想
(1)提出问题 在了解了光源的概念后,一束光从光源发出,
是怎么传播的呢?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呢?
(2)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是沿直 线传播的,少数学生会提出折线,曲线、射线甚 至其他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并鼓励他们说出猜 想的根据。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 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 能力较强,但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对科 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 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 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 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情特点,我制订 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 法、讨论法。
青狮中学 贾茂全
说课提纲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板书 设计
教学 过程
教法 学法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学 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的铺垫性知识。 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解释生 活中的许多重要现象,也是信息传递一章 的基础,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具体应用 。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学习这部分知 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月食
太阳
地球
月球
当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时,太阳的光线无 法照到月球,人无法看到月球,于是出现月食。
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 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 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何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光线:表示光传播路径的带箭头的直线。
•
点光源发出的光
平行光源发出的光
3、回归生活,拓展提高
(1)影子的形成
太接阳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 象可太以阳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月球呢?地球
学生举例:影子的形成、地日球 食、月球 月食、小孔成像等。
日食
太阳
月球
地球
为了巩固这一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将再 通过多媒体动画讲解自然界中一种奇妙的现象: 日食。当月球进入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太阳的 部分光线被月球遮住,在地球上形成阴影,此 处的人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跟进提问:那么光在水中又是怎样传播呢?
(2)探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利用我们手边的器材研 究一下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吧! 教师利用器材进行提示,比如举起红墨水,问它能起 到什么作用呢? 聪明的学生会大喊:滴在水中!这时大部分的学生都 明白了墨水的作用了。 教师强调墨水要少滴,不然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教师深入其中了解学生实验进程, 并进行适时、适度的帮助。 学生成果展示:找实验较慢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说他 的实验结果(从中体现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育 思想,使这部分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他 们的学习兴趣。)
2、学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 学习。
通过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促进 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体现教师主导 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烟花视频) 教师提问: (1)、白天能看到花是什么颜色吗?漆 黑的夜晚,能看到花是什么颜色吗?为 什么? (2)、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但为什么燃放的烟花能看见呢?
(3)探究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学生对以上实验方法已经了解,为 了提高课堂效率,该实验由老师演示, 在玻璃下面衬上白纸可见度很高,学生可 以清晰的看到: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 径是直的。
4、归纳结论
由上面三个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得出这 节课中最重要的结论:光在同种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即光的直线 传播原理。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紧接着引出光线的知识 ,并强调光线实 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3、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教师:由于光的传播路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通过什么 方法才能看到它的传播路径呢?
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光的路径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马上会想到:烟、雾、灰尘。 教师进一步提示:利用我们桌上的器材,怎样操作才能制造 烟雾使我们看见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学生分组动手开始进 行实验。(强调激光笔不要对着同学的眼睛射,对人眼有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 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 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 习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学重点: (1)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2)会应用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1)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形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