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解性默写高考题目及默写练习(全国卷)《孔子语录》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阐述关于对待学习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谈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论语》谈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11、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论语》谈学习态度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个人应有的修养和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7、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忍的品质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8、比喻有节操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9、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强调要随时随地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3、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4、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 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
恕,仁也。
——《说文》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以心度物曰恕。
——《声类》以己量人谓之恕。
——《贾子道术》。
《论语》解释说: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因为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欢,这就叫“忠”(为其一部分含义),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25、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也要与他的短处对比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7、体现古人注重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善于自我批评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8、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鱼我所欲也》1、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
2、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___。
8、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然喻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曹刿论战》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5、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6、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7、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8、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9、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10、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11、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忠之属也。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公将战,曹刿请见.8、十年春,齐师伐我。
9、负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邹忌讽齐王纳谏》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人公邹忌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帅哥(美男子)。
2、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3、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4、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受下赏。
5、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6、邹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7、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____,___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
从而达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目的。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3、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4、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群臣进谏,门庭若市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虽欲言,无可进者《出师表》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声明赏罚建议的句子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