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布鲁纳的新自我观及其教育意义
布鲁纳的新自我观及其教育意义
及如何投入到这种生活方式之中等,都有一套相 不同的自我观和教育观。
互联系的 规 范 的 规 定。 人 是 文 化 的 动 物,“指 导 和控制我 们 个 体 行 为 的 是 文 化 的 意 义。”[3] 而 研
二、自我形成与叙事
究人如何受文化的影响,或文化如何影响人的心
理,就是布鲁纳所谓的文化心理学或民俗心理学
2012 年第 7 期 ( 总第 300 期)
GLOBAL EDUCATION *
布鲁纳的新自我观及
【摘要】 受当时美国社会运动以及维果茨基和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影响,曾主导第一次认知革命
的布鲁纳,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转向了被认为是第二次认知革命的文化心理学,不仅认可范式思维,更加强 调文化、叙事与自我建构的相互关系,强调自我是分布的和文化的,并进而倡导和试验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教育 模式。
terday I saw a bird; the bird was singing,句子中的 的本质和根源的努力,都是阐释性的,它类似于历
不定冠词向定冠词的转变,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进 步,因为别人 可 以 更 好 地 理 解,是“我 ”昨 天 看 见
史学家和 人 类 学 家 理 解 一 个‘时 期 ’或 一 个‘民 族’的努力。”[12]在叙事中,叙事的模糊性、情境依
的那只鸟在唱歌。语言不仅是一种规制人类心灵 赖性与类型被视为与叙事内容同样重要。于是,
运作的工具,同时语言也是通过其更为精微的指 自我变成了一种分布式的自我( distributed self) 。
称成为规制世界的工具,因而也是我们理解他人 心灵和他们可能的世界的工具。因为现实以及可
布鲁纳指 出,“就 像 认 知 和 知 识 陷 入 到 文 化 的 网 络之中一样,自我也陷入到他者的网络之中。”[13]
念、希望和意向等,将再次被视为一种力图加以回 避的附带现象。[1]
这在倡导认知心理学的布鲁纳看来是不可忍 受的。受维果茨基和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的影 响,布鲁纳认为人的心理是与社会文化互动的产 物。他指出,心 理 学 阐 释 再 也 不 能 追 求“去 意 义 化”( meaning free) ,因为作为心理阐释的人和文 化都是被共享的意义和价值观所主宰着。基于这 样的信念,布鲁纳掀起了认知心理学的第二次革 命,转向了文化心理学。他坚定地相信,“人的生 物基质,所谓人类本性的普遍性,并不是行为的原 因,至多是加在行为上的限制或条件。汽车内的 发动机不会‘导致’我们开车去超市购物,我们与 同社会阶层、同族群的人结婚的概率很高,也不全 是由于我们生物性的生殖系统‘导致’的。当然, 若汽车没有发动机,我们就不能开车去超市; 如果 没有生殖系统,我们或许也不会结婚。”[2]
高的抽象来超越具体,并最终原则上宣称具有一 互间的互动和交易形成的。布鲁纳通过实验发
种说明具体的价值。相反,叙事思维“则指向一 现,人们能够确定他们更愿意和哪些人在一起,而
个好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喜剧和可信的( 并不必 那些人也会更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这并不是一种
然是‘真实的’) 历史的阐释。它探讨人及似人的 虚荣,而是表现了人对自己和他人意向的精确感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 叙事 分布式自我 【作者简介】 彭莉莉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上海 200062)
布鲁纳这位曾经对美国教育改革产生深刻影 响的心理学家,在上个世纪 70、80 年代转变了其 思考方式,提出了被认为是第二次认知革命的文 化心理学的概念。其文化心理学对于自我的理 解,尽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没有像其第一次认知 革命那么直接,但却扩展和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 而且,有趣的是,晚年强调文化心理学的布鲁纳, 与其早年所激烈批评的杜威,有着更多的类似。
语言是我们指称的主要工具。即使是失败的 研究,更倾向于依靠标准化的研究范式来“界定”
指称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激发他人去在可 我们自己,如通过试验和检验的方法,认为“智力
能的情境中去寻求其可能的意义。因此指称某 物,就是意图他人去注意某物,即使是在其最简单
就是智力测试所测量的东西。自我就是自我概念 所能测量的东西。”[11]布鲁纳认为,即使是最佳的
能的世界,恰恰是为语言所塑造。
自我被认为是一个叙事的整体,对于西方传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是学习使用这种语言,还 统的普遍性的理性自我给予了沉重打击,因为叙
是在学习如何表达一种与文化相适应的意向。因 事是多样的,变化的,而理性则只受制于单一的、
此,自我就是意义建构的这一过程的结果。曝露 强迫性 的 逻 辑。布 鲁 纳 引 用 博 金 豪 尔 ( Donald
布鲁纳发起的第一次认知革命主要受皮亚杰
或民俗的社会科学。与计算化的心理学不同,文 的影响,强调一种不太受文化影响的、理性的、认
化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意向状态如信念、欲求和 知的自我观,把自我的进展理解为从动作思维向
意义,因此与计算化心理学的研究思路也是不同 的,其研究方式必然是叙事。
图像思维再向符号思维的进展,而其文化心理学 的转向,则 对“自 我 ”的 理 解 带 来 了 新 的 曙 光。[7]
受到他的意向状态( intentional states) 的形塑,而 信服的方式。不过,它们使人信服的方式却根本
这些意向状态的形式或形成,则只有通过参与文 不同: 论证是使人相信它的真理性,故事则使人相
化的符号系统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只有借助对 信它的可能性。一个检验方式最终求助于确立形
相应的文化系统的解释,我们才可能理解自己和 他人的生命形态,才能理解我们心灵中关于我们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 科 规 划 项 目“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制 度 化 学 校 教 育 与 社 会 生 活 之 间 关 系 的 理 论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10YJA880113) 成果之一。
— 45 —
一个人,你必须理解他的经验和他的行为是如何 一个好的论证是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使他人
标示其历程的意向、行动和浮沉和结果。它追求 知。布鲁纳发现即使是 1 岁的婴儿,也能够顺着
将永恒的奇迹纳入到具体经验之中,并把这经验 成人的观察视线去观看,如果婴儿没有看到什么 置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5]就其结果而言, 物体,他就会转过头来重新“观察”成人的视线,
叙事思维追求的是好的故事,而范式思维追求的 确定成人的真正“意图”。也就是说,在前语言阶
着我们所有人不仅拥有类似的精神组织形式,同 为方式和追求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既属于文化和
时我们也总是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表达这些形 历史,也可以创造文化和历史。
式。但如果我们遇到那些不能分享这些意义的人
自我“属 于 ”和“创 造 ”文 化 的 方 式,是 叙 事
如外国人,理解和互动就难以成功。
的。在布鲁纳看来,以前的心理学对于“自我”的
可见,布鲁纳尽管认可人的生物性对人的前 提作用,但他认为文化以及文化中的人对意义的 寻求,则是行为的塑造力量。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就是意 义 以 及 意 义 建 构 的 过 程 及 交 易 ( transactions) 。人的心灵是通过对人的文化的使用过程 中得以建构并在其中得以实现的。因此,要理解
察的事物,也包括那些可以加以逻辑推定和检验 ( empathy) ,也不是因为一种现象学的奇迹,或像
的可能的世界。也就是说,这种思维方式为原则 性的假设 所 推 动。”[4] 范 式 思 维 寻 求 通 过 越 来 越
一些人类学家那样,把同情提升为人的本能,更不 是某些心理学家所说的投射,相反,自我是通过相
在人类生活环境的儿童是通过其自然天赋,通过 Polkinghorne) 的话来加以论证,“我们通过叙事建
样一来,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一种共享的意义 验进行反思,以改变现在,或对现在进行反思,以改
体系。因为对于语言的共同使用和相互使用,给 变过去的意义,另一种是别样设想的能力( alterna-
予我们迈向理解他人心灵的巨大一步。这也意味 tive envision) ,人可以拥有另种可能的存在方式、行
一、布鲁纳的文化心理学转向
20 世纪 50 年代,布鲁纳等主导了心理学的 第一次认知革命,认为心理学的核心不是刺激和 反应,也不是最可观察的行为表现,而是发现并描 述人类与周围世界交流时所产生的意义。但是,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认知心理研究出现了计 算化的趋势,计算机被作为主要的隐喻方法而被 引入到心理学之中。计算机成了心理的理论模 型。于是,研究重心从“意义”转向了“信息”,从 意义的建构( meaning - making) 转向信息的处理。 布鲁纳指出,若是把心灵等同于程序,把计算作为 新认知科学的代名词,把可计算力( computability) 作为衡量理论是否有效的必要标准,那么,人的信
态置于一个解释系统之中,来赋予其行动以意义。 互缩减为一种,否则就难以把握思考的多样性和
在他看来,所有的文化,都有一种通俗心理学作为 丰富性。
它们最强大的构成工具,对人如何行动,自己的心
布鲁纳把范式思考与科学联系起来,把叙事
灵和他人的心灵是什么样子,可能的生活方式,以 思考与文化联系起来。这两者思考方式,对应着
握,不仅仅是使个体获得了语言表达能力,“句法 现象或语言现象。人并不是独自地建构现实,而是
为完成交流功能提供了高度抽象的系统,它对于 基于与他人的协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就生
调解共同的关注和行动,对于用一种分割现实的 动地体现了自我是一种协商的结果。因此,针对西
方式创造话题并加以评价,对于提出一种看待事 方传统的主体论和主体性思想,布鲁纳明确指出,
则是好的论证。布鲁纳指出,“一个好的故事和 段,婴儿也表现出很高的理解他人心灵的水平。
— 46 —
布鲁纳进一步指出,这种理解他人的能力,受 之我”和“公共之我”( private self,public self) 的这
到了语言符号的决定性的促进。语言如句法的掌 种区分。布鲁纳认为,这种区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