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广播稿好书推荐

校园广播稿好书推荐

校园广播稿好书推荐【篇一:校园广播稿__书籍推荐】甲: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兰之声广播站正在直播,欢迎您的收听。

我是主持人***乙:我是主持人***,希望我们的广播能给您带来快乐。

甲:在今天的节目中首先为大家推荐介绍的是小说《夏洛的网》。

乙:介绍这书的内容之前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E.b.怀特。

也许大家对E.b.怀特不熟悉,但是《精灵鼠小弟》这部很受欢迎的电影大家一定知道,精灵鼠小弟的聪明可爱给看过电影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是的,e.b.怀特就是这部电影的剧作家。

e.b.怀特是一位成就很高的散文家、幽默作家、诗人和讽刺作家。

对于几代美国读者来说,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写第一流的青少年读物《小斯图亚特》和《夏洛的网》。

e.b.怀特曾为青年写过四本书,分别是《小斯图亚特》、《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以及《夏洛的网》。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至今已经发行500万册以上,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

甲:《夏洛的网》这本书讲述的是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住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小猪威尔伯未来的命运是成为熏肉火腿,他最大的愿望是能看到冬天的雪,但是作为一只猪,它只能无奈地接受做火腿的命运,在被运往集市的那天,它的愿望和生的希望一起破灭。

这时好朋友蜘蛛夏洛坚信它能救小猪。

威尔伯歇斯底里的“我不想死啊!”的哀号中,夏洛那一句坚定的“你不会死的,我救你”,留给每一位读者深刻的印象。

为了这个承诺,夏洛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

为了救威尔伯,夏洛努力的吐丝,聪明勇敢的夏洛在自己的网上编织“好猪”、“杰出”、“谦虚”等等字样,这些字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最后因为这些字,让威尔伯在集市上赢得了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

最后,小猪威尔伯得救了并且终于看到了冬天的第一场雪,然而蜘蛛夏洛因为吐丝过多,生命走到了尽头,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卵带。

故事的结局中,小猪威尔伯守护着夏洛留下的卵带,守护着夏洛生命的延续。

《夏洛的网》恰好写了一个在一年中发生的故事。

农场的四季就像人生四个阶段,忧喜悲欢尽在其中。

故事的最后,繁华和喧闹终于收场,悲剧和戏剧都已过去,只留下如往日安静的农场。

乙:书中,作者赋予了小动物人一般的灵性,除了刻画对朋友真诚无私的蜘蛛夏洛以及害怕孤独希望有一个爱他的朋友的小猪威尔伯这两种正面角色外,也刻画老鼠坦普尔顿这种表现人性阴暗、自私的一面的反面角色。

老鼠坦普尔顿与蜘蛛夏洛的性格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坦普尔顿同样是一只令人悲哀的老鼠。

长期以来,其他人排挤他,从不给予他关怀,造就了他自私的内心世界。

作者对他形象的塑造也值得我们去反思,感悟。

甲:《夏洛的网》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感悟的哲理,其中最令读者感慨的是友谊这二字。

友谊是一种用任何东西都交换不了的财富,拥有这笔财富的人,生活中的孤寂会一扫而空,面对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充满希望和快乐。

生活中有一个人分担你的烦恼,分享你的快乐,在你哭的时候为你递上纸巾,在你笑的时候他懂得你的开心,为你付出时不会计较,帮助你时不求回报,这个人就是朋友。

乙: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说话。

说话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正因为它的平常而更显示出它的重要。

在我们平日生活中,有人能言善变,就有人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时会齿舌打架;有人说话思路清晰,就有人说了半天对方也不知所云。

那么说话这么一件平常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方法呢?蔡康永的最新作品《蔡康永说话之道》就给了大家清楚的答案。

甲:“说话有什么方法”这个问题问蔡康永可以说是没问错人。

提到蔡康永大家一定会首先想到他与小s主持的娱乐访谈节目《康熙来了》。

这个节目精彩之处就在于小s时不时仍出的炸弹问题以及蔡康永冷不丁抛出的鬼马问题,做客的嘉宾没有能幸免于难的。

蔡康永在节目中敏锐犀利、机智幽默,逮住“爆料”供词不放。

如果说小s负责搞笑和抛问题,那么蔡康永则负责冷笑话以及将节目拉回正轨。

乙:《蔡康永说话之道》,乍一看这个标题,以为这本书应该会像是拥挤在书店畅销柜台的那些《某某成功学》《如何赚钱》《如何成功》一样媚俗的书,那些书读过之后只会让人觉得人生原来暗涌着那么多目的和手段啊。

但是《蔡康永说话之道》这本书序言中的一句话,就将自己的作品与那些书区分开来,这一句话是“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

确实,语言最美的时候,在于透过它我们可以彼此交流,可以感受彼此的需要,可以确认彼此的存在,而这一切,只需把对方放在心里!甲:蔡康永的这本教科书没有照本宣科。

语言上,没有说教分明的模式,简单亲切,轻松愉快地通过一个个虚构却又贴近生活的小故事让读者明白不用能说会道,不用假装深度;只需懂得倾听,懂得欣赏,已经是与人交流的一种美德;而与人交流,也无所谓“良心”“灵魂”这类高贵字眼,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推心置腹的“感觉”,而不是生死之交!懂得说话不仅可以交到好友,也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人为朋友,如此有利的投资,又何乐而不为呢?对于生命中最在乎的亲人,用话语将关心表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

乙:这本实用诚心的小书,会让读者觉得蔡康永不是遥不可及的明星,不是学富五车的长辈,也不是媒体渲染出来的那个有着显赫家世的公子;他就像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惜、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谦逊真诚,幽默风趣,为你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从他身上汲取源源不竭的能量,不仅是知识方面,更是如何做人!甲:感谢大家的收听。

乙:本次的兰之声广播到此结束。

【篇二:校园广播稿_书籍推荐】空中书架————电影与小说电影与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电影用画面传播信息,小说用文字传播信息。

如今“小说改编成电影”这种文化形式大热。

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剧本创作灵感,电影丰富了小说的画面感。

小说与电影相辅相成,彼此成就或者彼此互补。

那么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两本小说都被改拍成了电影,介绍的绘本则是改编自电影。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讲述中国一段神秘的女子文化作者简介:邝丽莎,著有《花网》、《内部》、《龙骨》以及备受评论界推崇的回忆录《在金山上》。

邝丽莎被中美妇女组织评选为2001全国年度女性,目前生活在美国洛杉矶。

内容简介:百合和雪花是自小便结为老同的两枚女子。

她们自缔结后便一起长大,平日通过书写在扇上的女书往来量。

她们嫁入不同的家庭,各自为侍奉夫家孕育后代而付出全部的精力,经历改朝换代,一道躲避战乱。

女子生命中最真挚的心灵依托,超越日常的琐碎和境遇的变迁而存留的情感成为唯一的诉求。

她们遭遇各自命运的转折而背道相去日趋遥远,沉默的女书记录着情感的波折和涡旋。

小说结构巧妙,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那个时代中国妇女所经受的种种痛。

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物深切的同情,并探索了女性友谊这一人类关系中永恒的主题。

书评:【作者的中国情结】作者邝丽莎只拥有八分之一中国血统,而且从她的外表看来也决不会联想到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但是她这么多年来一直以华裔自称。

在她诸多作品中也可以发现她的中国情结。

作为一个书写中国的作家,不能用中文写作应该是她最大的遗憾。

她的这部小说采用了人类学家搜集资料的方式,将节气、风俗、民间传歌都记录得一丝不苟。

可文本却是用英文写的,译成中文。

这个过程里便多少涤掉了风韵。

【从文章中谈到的“特殊”文化谈起】《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一本奇特的小说,它描述了中国一段神秘的女性历史,内容涉及女书、缠足等【*女书:书中讲到了中国一个隐秘的文化——女书,流传在中国湖南省瑶寨地区的女书,是民间普通劳动妇女创造出来的女性专用文字。

男权的世界女子不得才,目力所及的世界如同楼阁中闭塞的女人屋一般狭小,于是创造了女性之间独特的文字。

女子们与八字相合的女子结为*老同——自由选择下的结合,成为彼此情感的伴侣,并永远忠于对方】。

小说以一位老妇百合的回忆展开,百合一生经历展现了一段匪夷所思的女性历史。

书中人物最为戏剧性的并非百合,而是百合的“老同”雪花。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以百合之口讲述雪花一生之悲剧,以一种深切而又略带疏远的笔触叙述了雪花的家庭变故、婚姻悲剧、与百合的决裂以及最后在病痛中离开人世的全过程。

书中除了探讨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地位,还更深入了探讨了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感情。

故事看到最后才会了解,彼此试图通过女书来传递对生活最含蓄的控诉时,却早已落入循环往复的命运之中。

女子一生都在寻求自由,希望在顺从再顺从之后能够做想做的事情,却发现自己早已如变形的脚掌一般无可逆地老去了。

女书书写的内容,大多是个人的历史,隐秘的内心。

当男人们你争我抢,不亦乐乎地书写着成王败寇的历史时,女书里写下了真正的历史: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感受,一个人的生活。

总结:这本小说题材新颖,直至今日也没出现过第二本同类题材小说与之抗衡。

可想而知小说题材本身的难以驾驭性。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读者可以感受到一股力量,作者邝丽莎用心写作这本小说,里面渗透出的浓烈情感并非假模假样造作而来。

邝丽莎从对一段历史认知中发出了对女性命运最深切的悲悯。

《告白》推理小说2010年,由松隆子、冈田将生主演的电影作品《告白》成为日本的一部重要作品,获得了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剪辑4项大奖。

这部作品由谋女郎周冬雨配音,将于今年引进内地。

成绩斐然的《告白》:日本作家凑佳苗出道作《告白》2008年出版后得到书店空前的热烈反应,更在书店店员大力推荐赞赏下,成功制造读者口碑,销量至今破67万册,并获得2009年本屋大赏第1名,击败强劲对手东野圭吾。

内容简介:一位中学女老师在校园游泳池内发现自己的四岁女儿意外溺毙,後来经她私下调查,原来是班上两位学生谋杀的,但杀人动机实在荒唐。

痛失爱女的老师辞职,不向警方申请重新调查,而在结业式那天向全班学生告白真相。

作者利用《罪与罚》的反推理手法来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园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亲人、嫌疑犯学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学等主观视角分别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动机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许多重要问题,像是师生亲子关系如何有效沟通、校园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惩罚该如何拿捏、如何与疑似有问题的学生相处来预防犯罪、如何落实个别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规章是否该检讨等等,小说适切地用个人的自白故事点出当今教育出了问题的因果所在。

书评:【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代沟】家庭关系的疏离成为越来越明显的问题。

为了生活,大人们要拼命工作,孩子们要拼命读书,但时间只有那么多,每天的匆匆行程早已将我们压得不堪重负,连和家人坐下来、无忧无虑地吃顿饭,都成为难得的奢侈。

或许很多人都曾思考过、批判过:我们太注重物欲,而忽视了亲情的培养。

但在现代,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去追求物欲,而是物质基础的确必不可少,而且赖以维生的物质变得越来越多。

除开最初的衣食、稍后的住行,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甚至mp3都成为我们无法离开的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