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治理措施

质量治理措施

质量治理措施1.材料节约规划与管理 (2)2.工程节能减排 (3)3.节地措施 (7)4.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9)4.1扬尘控制 (9)4.2噪音与振动控制 (10)4.3光污染控制 (11)4.4水污染控制 (11)4.5建筑垃圾控制 (11)4.6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1)5.节材与材料周转 (12)5.1节材措施 (12)5.2周转材料 (12)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12)6.1提高用水效率,减少自来水消耗 (13)6.2用水安全 (13)6.3节水措施 (14)7.其他措施 (15)1.材料节约规划与管理1.1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

1.2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控制材料消耗。

图纸会审时,应根据地质、气候、生活习惯等提出各种优化方案,以保证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工程量较小,速度快、对原地表地貌破坏性较小、施工简易的施工方案,尽量选用能够就地取材、环保低廉、寿命较长的材料。

1.3加强材料计划管理。

在项目施工前,根据优化的方案,准确提供所需的材料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度确定进场时间。

按计划分批进材料,现场所进的各种材料总量如无特殊情况不能大于总材料计划。

1.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制定材料损耗控制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关键点控制措施,提高节材率;杜绝施工中的浪费,使实际材料损耗率小于额定损耗率,力争实行材料损耗控制目标。

1.5与施工班组达成协议,建立材料节约奖,对降低材料消耗的行为进行奖励。

1.6加强现场管理1.6.1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

1.6.2加强材料保管。

对易受潮、变质的材料,设立专用库房,库房底部用砖垫起,满铺脚手板防潮。

1.6.3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控制。

1.6.4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每天根据施工任务及计划进度情况,安排班组按照消耗定额从仓库领取材料,避免浪费。

1.6.5加强现场防盗检查。

对价值较高的材料,如管材、电缆等进行重点监控。

围挡密封严密,车辆出入均要进行检查,材料出场必须开具出门证。

1.6.6购买材料时尽量就地取材,做好材料台帐,记录好厂家、产地、运距等信息。

1.6.7施工现场应建立可回收在利用的物资清单,制定并实施可回收的废料回收管理办法,做好可回收废料的再生利用。

1.6.8材料运输工具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撒。

根据现场平面图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1.6.9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2.工程节能减排节约能源是绿色建筑施工的主旨之一。

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能源节约,就必须要在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选择上面下功夫。

首先,要选择能源消耗低,工艺成熟又绿色环保的建筑设备,并让相关的操作人员深度了解该设备的操作方式,以达到不浪费,最节约。

在设备的不断运用中,建筑施工的相关部门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降低能源消耗。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淘汰那些能源消耗大,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设施设备,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供帮助。

在施工因为下班、节假日等原因需要暂停时,施工的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负责的人员及时关闭设施设备的电源和工地上电器。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范工程。

2.1节能措施2.1.1满足标准照度的条件下,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

2.1.2施工现场办公照明等都使用LED节能灯,现场施工照明都使用高压氖灯。

2.1.3临时用电应优先选用节能电线与节能灯具,宜采用声控、光控等方式。

2.1.4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用电量。

必须装设电表,生活区与施工区应分别计量,用电电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电标志,同时施工现场应建立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统计台帐,提高节电率。

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2.1.5充分利用太阳能或地热,现场淋浴可设置太阳能淋浴或地热,减少用电量。

2.1.6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选用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机械设备易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2.1.7加强用电管理,做到人走灯灭。

宿舍区根据时间进行拉闸限电,在确保参建人员休息、生活所用电源外,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办公区严禁长明灯,空调、电暖器在临走前要关闭,使用时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2.1.8现场施工用电(1)精确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的同时使用。

(2)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施工用电、用油应计量,并做记录存档。

(3)合理配置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设备因组织管理造成的能耗浪费。

(4)合理使用施工用电设备,电焊机必须100%安装空载保护装置,有效减小电量的浪费。

(5)项目使用新型安全电箱,施工区域用电采用分域供电,既保证安全用电,又降低能耗,同时安装计量电箱。

按季度和各阶段统计电实耗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调整措施。

2.1.9现场生活用电(1)安装节能灯用于宿舍照明,将常规的60瓦白炽灯改为15瓦节能灯,每天照明时间按5小时计算,则每支节能灯每月可节电45(w)×5(h)×30(d)=6.75度。

(2)宿舍照明实行分时段供电,白天上班时段(8:00-18:00)切断宿舍照明总电源,同时设专用充电线路,保证工人手机充电,宿舍内电扇单独布线,保证夜间加班工人白天能正常休息。

(3)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本地区阳光充足,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利用自然资源,比起电热水器可减少耗电量,比燃气热水器可降低气能资源的损耗。

(4)自动加压控制系统根据用水量变化自动调节水泵转速,使水泵出口压力保持恒定。

既保证楼层用水满足要求,又节省电能。

(5)食堂用电实行计费管理措施。

项目部与食堂承包方签订用电协议,统一安装电表,严格实行计费管理,限定用电总量,超额部分加价收费,可以减少用电浪费现象。

(6)办公室节电措施1)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不用时,设置在待机状态,下班须关机。

2)饮水机必须处于良好状态,严禁对沸水进行长时间加热。

3)办公室应做到人走灯灭,严禁“长明灯”。

同时,应关闭空调和饮水机电源。

4)办公场所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5)使用空调时,控制空调的温度,夏天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ºC。

人较长时间离开办公室应关闭空调。

2.1.10对项目各单位施工用电与生活用电分项计量,每月记录一次,并对施工现场用电状况进行分析,并整理成用电量报告存档。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并改进。

2.2能源利用措施2.2.1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2.2.2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

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ºC,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ºC,运行期间应关闭门窗。

室外照明易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

2.2.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保养、保修、检验制度。

(2)施工机械宜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3)220V/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V/380V三相系统时,易使用三相平衡。

(4)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

(5)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6)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7)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节地措施3.1现场平面布置合理考虑环保节地措施,根据劳动力使用计划以及资源配备计划进行指标的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合理布置临时设施,使用场地,减少环境破坏。

同时在满足职业健康和安全文明要求的情况下,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3.2临时办公室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且适合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轻钢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并合理布置生活和办公区。

严格落实项目管理达标规定的80%入住率标准;管理人员除项目经理外,不设单间办公室,且项目经理办公室不大于20㎡,基本满足了现场高峰时期员工住宿和现场办公需要。

3.3材料集中堆放。

现场仅储备一天或三天的材料需用量。

其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的堆放用地量。

3.4由于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部分区域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3.5合理布置场地,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根据场地情况合理布置道路,对有较大场地的施工现场,场内交通道路布置宜与原有及永久道路相结合,双车道宽度不大于6m,单车道不大于3.5m,转弯半径不大于15m,尽量形成环形通道;对于特殊施工需要的,可适当增加道路宽度。

对于狭小的施工场地,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计道路宽度。

3.6施工用地保护措施3.6.1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

3.6.2施工总平面布置(1)科学、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2)施工现场仓库、加工区、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靠近已有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