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段明挖隧道主体结构模板支撑施工方案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主编部门:2011 年 3月 3 日主编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审定人: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原则与计算依据 (1)三、总体筹划 (1)3.1 模板及支撑方案 (1)3.2、施工安排 (2)四、施工准备 (2)4.1技术准备 (2)4.1.1整体把握工程概况 (2)4.1.2 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2)4.2生产准备 (2)4.2.1模板堆放 (2)4.2.2测量放线 (2)4.2.3其它准备 (2)4.2.4施工工具配备 (2)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5.1脱模剂的选用 (3)5.2底板模板 (3)5.3侧墙、中墙模板拼装 (4)5.4顶板模板 (5)5.5模板的加工 (6)5.5.1模板加工的要求,主要技术参数及质量标准 (6)5.5.2模板加工的管理与验收 (6)六.模板及脚手架计算书 (6)6.1计算参数 (6)6.2荷载计算 (7)16.3杆件强度检算 (7)6.4底模的木胶板检算 (7)6.5底模枋木检算 (8)6.6侧墙模板检算 (9)七.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11)八.模板的拆除 (12)8.1模板拆除的技术要求 (12)8.2模板拆除时间要求 (12)8.3拆模注意事项 (13)8.4模板及支架拆除 (13)九.技术、安全保证措施 (13)十.应急救援预案 (15)1.危险源情况 (15)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5)3.预防与预警 (15)4.预案管理 (18)大连地铁一期工程217标段明挖隧道模板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大连地铁2号线工程217标段南关岭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出入段线区间隧道工程概况:1)2)3)4)5)6)本区间全部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7)区间隧道由姚家站外向北,右转后沿姚家路向东设置在姚家路南侧的规划绿地中。
二、编制原则与计算依据3.1 模板及支撑方案主体结构侧墙采用三角形桁架支顶、地脚螺栓固定,顶板采用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侧墙、顶板面板均采用18mm厚组合木胶板。
板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顶板支架立杆密度为0.6×0.9m,并在脚手架系统水平面和铅垂面设置剪刀撑加固,详见以下章节图示。
3.2、施工安排区间的侧墙全部由三角形组合架支设,满堂红脚手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顶板模板采用木胶板,区间中墙采用木胶板模板内设对拉杆。
四、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整体把握工程概况施工前认真查阅图纸(包括与建筑图对应情况)、方案、找出模板工程中特殊部位。
4.1.2 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项目方案管理部对项目相关部门及劳务队伍进行方案、措施交底,在模板进场施工前,准备把项目部、劳务队伍的技术人员、及模板供应商的技术服务人员召集在一起,就方案、现场施工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保证模板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4.2生产准备4.2.1模板堆放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所指定位置进行堆放,大钢模板堆放处要搭设支架进行堆放。
4.2.2测量放线为保证墙板浇筑后能满足设计要求,支模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做好模板定位工作,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项目部质量人员要对各部位模板放线定位逐一核实。
4.2.3其它准备施工前汇总平面模板需要材料计划,根据进度情况,分阶段提取,在材料使用上加强现场监督。
4.2.4施工工具配备施工工具配备有扳手、榔头、螺丝刀、电钻、电动曲线锯等;另外还需使用钢卷尺、水平尺等。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本方案施工段暂定长度为15m,设置环向施工缝,两侧墙体及中墙同时浇筑共计45m。
浇注底板时先浇注到腋角部位上方400mm,设水平施工缝,作为第一次混凝土浇筑;第一道施工缝以上至顶板以下1.2m设第二道水平施工缝,此段作为墙体部分第二次浇筑;第三次浇筑顶板。
5.1脱模剂的选用墙体模板脱模剂采用柴油和机油混合,比例为8:2;顶板采用水性脱模剂。
5.2底板模板a.配模高度控制:侧墙外侧:施工缝设在腋角上方400mm处,模板高度为0.6/0.7(底板厚)+0.3(倒角高度)+0.4+0.1=1.5米,利用钢模板竖向安装。
侧墙内侧及中墙腋角:采用定型钢模板。
b.模板宽度控制:按15米为一个施工单元。
c.模板的拼组:模板背面楞的设置:定型钢模板,背面φ48立杆横楞,间距300mm,内楞外设竖外备楞,间距为500mm;用ф16螺栓对拉及立杆斜撑(斜撑间距1.8米)加固。
5.3侧墙、中墙模板拼装①模板结构:侧墙采用幅面2.44*1.22米的木胶板,模板外侧设置间距为300mm的竖备楞(100mm*100mm枋木),竖备楞外侧设置钢管横备楞。
采用ф16螺栓对拉加固,模板与基坑坑壁间设斜支撑顶紧,内侧模板的斜撑支撑于底板上。
②墙体模板安装工艺:测量放线→安装前检查→一侧墙模安装就位→安装斜撑→插入穿墙螺栓及塑料套管→清扫墙内杂物→安装就位另一侧墙模板→安装斜撑→穿墙螺栓穿过另一侧墙模→调整模板位置→紧固穿墙螺栓→斜撑固定→与相邻模板连接。
③模板的接缝:每块木胶板的竖向接缝处位于100mm*100mm的枋木备楞上,嵌钉固定,横向接缝处粘贴双面胶粘结。
④模板的安装:按照一个流水段的内外墙模板按顺序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棒按放样的墙位置线及模板的起止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穿模板的对拉螺栓,并调节至大致水平,用托线板测垂直、校正标高,使模板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横向钢管就位后,立即拧紧螺栓。
合模前检查钢筋、预埋管件、预留洞口模框、穿墙套管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安装是否牢固,是否削弱断面过多等。
合模板前将墙内可能有的杂物再次清理干净。
模板安装后,检查墙模之间、侧模与墙模、施工缝处是否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漏浆、错台现象。
检查每道墙上口是否平直,经校正垂直后用穿墙螺栓将两块模板锁紧。
用斜撑加固、稳定。
最后再紧固并检查一次埋件受力系统,确保砼浇筑时,模板下口不会漏浆。
5.4顶板模板侧墙混凝土浇注完毕,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即可拆支撑,拼装顶板支撑。
采用φ48×3.0㎜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间排距600×900mm。
脚手架顶与模板之间设上托,上托上木框架由100×100㎜的方木搭设,板底方木间距300mm搭设。
其中下层为纵向方木,置于钢管顶的顶托之上,其上布置横向方木间距600mm,然后铺18㎜厚规格为2440×1220㎜的胶合板。
5.5模板的加工5.5.1模板加工的要求,主要技术参数及质量标准模板制作,应保证规格尺寸准确,棱、角平直光洁。
切割边角应刨光并涂刷模板封边漆,面板拼缝应严密、面层平整,节点、背肋设置符合模板设计要求,木方要用压刨刨平,厚度一致。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组装时,面板拼缝背面要加木方,以防漏浆,并保持模板整体性。
5.5.2模板加工的管理与验收1、在模板加工前,向木工班组进行模板配板技术交底,并发给模板配板图和加工质量标准。
2、严格按照图纸来加工,发现问题可向技术部门提供信息和建议,意见合理由技术部门下文整改。
3、管理人员每天到木工车间巡回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整改。
4、加工完一批或一段模板需质检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对于大钢模板加工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执行。
六.模板及脚手架计算书6.1计算参数1)、梁体混凝土容重:26.0kN/m3;2)、混凝土超重系数:1.05;3)、钢材弹性模量取:2.1×105MPa;4)、方木弹性模量取:9×103MPa;5)、木胶板弹性模量取:3.1×103MPa;6)、杆件承担混凝土重的弹性挠度取构件跨度的L/250,;7)、冲击系数取:1.2;8)、施工荷载取:2.5kN/m2;9)、应力取值:方木: [σ弯]=17MPa, [τ]=4.1MPa;木胶板: [σ弯]=10MPa, [τ]=12.1MPa。
6.2荷载计算顶板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P顶为:P板= 18.2 KN/m2P腋角= 22.1 KN/m2模板自重: P2=0.05 t/㎡=0.5 KN/m2施工人员及机料动荷载:P3= 0.20 t/㎡=2 KN/m2冲击荷载: P4=P1×30%荷载合计: P=P1+P2+P3+P4P= 26.16KN/m2(顶板)P=31.23 KN/m2(顶板腋角)6.3杆件强度检算■顶板下杆件(按两个立柱间距9米的长度为计算单元)A 顶板计算荷载: 26.16*3.6(计算宽度)*9=848 KN边墙处腋角处荷载: 31.23*0.9*9=253 KNB 顶板下杆件布置:纵向间距0.9米,横向间距0.6米,立杆11*7=77根边墙腋角杆件:纵向间距0.9米,横向间距0.45米,立杆2*11=22根(见顶板及侧墙模板与脚手架布置图)C 顶板计算荷载: 848 KN÷77=11.01 KN腋角处计算荷载: 253 KN ÷22=11.5 KN单杆承载力均小于25 KN,强度满足要求。
6.4底模的木胶板检算木胶板底模下枋木间距:纵梁下为30cm。
a.顶板区域:计算单元1米×0.3米q=26.16KN/m2*1m=26.16KN/mMmax=1/10qL2=1/10×26.16×0.22=104.6N*MI=1/12 bh3=1/12×1×0.0183=4.86×10-7m4W=1/6 bh2=1/6×1×0.0182=5.4×10-5m3A=bh=1×0.018=1.8×10-2m2Qmax=1/2ql=0.5×26.16×0.2=261.6 Nδmax=1.2 Mmax/ W=1.2×104.6/5.4×10-5=2.3MPa<[W容]=10MPaτmax=1.2Qmax/A=1.2*261.6/1.8*10-2=0.02MPa<[τ]=12.1MPaf=ql4/128EI=26160×0.24/(128×3.1×103×106×4.86×10-7)=0.22mm <[ω]= 300/250=1.2mm6.5底模枋木检算枋木采用100㎜×100㎜,顶层间距300mm,底层枋木间距同支撑立杆株距0.9米。
■顶板区域下底枋木检算:Lp=0.9m米三跨连续梁考虑,计算单元0.9米×0.6米q=26.16KN/m2线荷载为26.16×0.9= 23.5KN/mMmax=1/10qL2=1/10×23.5×0.62=846N*MI=1/12 bh3=1/12×0.1×0.13=8.33×10-6m4W=1/6 bh2=1/6×0.1×0.12=1.67×10-4m3A=bh=0.1×0.1=0.01m2Qmax=1/2ql=0.5×23.5×0.6=7 KNδmax=1.2 Mmax/ W=1.2×846/1.67×10-4=6.1MPa<[W容]=17MPaτmax=1.2 Qmax/ A=1.2×7000/0.01=0.84MPa<[τ]=4.1MPaf=5ql4/385EI=5×23500×0.64/(384×9×103×106×8.33×10-6)=0.53mm<[ω]=900/250=3.6mm■上层枋木检算(顶板腋角):Lp=0.3m米三跨连续梁考虑,计算单元0.3米×0.6米q=31.23KN/m2线荷载为31.23×0.3=9.4KN/mMmax=1/10qL2=1/10×9.4×0.62=338N*M2I=1/12 bh3=1/12×0.1×0.13=8.33×10-6m4W=1/6 bh2=1/6×0.1×0.12=1.67×10-4m3A=bh=0.1×0.1=0.01m2Qmax=1/2ql=0.5×9.4×0.6=2.82 KNδmax=1.2 Mmax/ W=1.2×338/1.67×10-4=2.4MPa<[W容]=17MPaτmax=1.2 Qmax/ A=1.2×2820/0.01=0.34MPa<[τ]=4.1MPaf=5ql4/385EI=5×9369×0.64/(384×9×103×106×8.33×10-6)=0.21mm<[ω]=900/250=3.6mm6.6侧墙模板检算(1)计算公式:①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所用公式:F1=0.22×rc×t0×β1×β2×V0.5和F2=rc×H式中: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rc—混凝土的密度,取24KN/m3t0—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T+15),其中T为混凝土的温度β1—混凝土外加剂的影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