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学习目标:通过本小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网络生活中具体道德要求的必要性,并且确实加强自身在网络生活中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性。
课时安排、教学方法:
本小结共安排15分钟。
采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课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内容发生全方位的剧变。
导致这一剧变的决定性因素莫过于互联网。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最新的2012年1月《第29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已突破5亿,达到5.13亿,而且以学生为主。
在课余时间大家都会进行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
但网络世界的空间相对隐蔽,监督力量相对较弱。
这也使网络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我们惊叹它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时,阴暗丑恶的网络犯罪也浮出了水面。
让我们通过诺顿网络安全报告来看一看网络的罪恶的一面。
诺顿网络安全报告:网络犯罪致中国年损失2890亿元
据赛门铁克诺顿公司2012年9月11日发布的诺顿安全报告推测,从去年7月至今年7月,网络犯罪致使全球个人用户蒙受的直接损失高达1100亿美元。
同期,中国估计有超过2.57亿网民成为网络犯罪受害者,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2890亿元。
报告显示,84%的中国网民曾遭受过网络犯罪侵害。
报告调查的一年时间内,被网络犯罪侵害的网民比例高达72%(即每天有超过70万名中国网民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每分钟有489名受害者),平均每位网络犯罪受害者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人民币1126元。
眼下,网络色情信息泛滥正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软件、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欺诈与失信现象不断升级;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
这些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大学生因此而误入歧途。
因此,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这就提出来了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这一课题,而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网络是一个内容复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
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但在网络上还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色情、反动信息等,我们要提高鉴别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内容。
我们使用网络的目的,在于借助于这个知识平台,扩大自己的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当然,也可以交更多的朋友。
但是,我们在参与网络生活之前,一定要有一种健康的心态:不骗人,不猎奇,不涉足色情网站。
过渡语:在网络使用中,争议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肉搜索。
知识拓展:怎样看待人肉搜索?
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人肉搜索引擎其实就是在一个社区里面提出一个问题,由人工参与解答(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
果的搜索机制。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兰董事件(70后老女人、视频)
兰董(资料图)
2008年4月,一个自称70后身家几十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在网上发布了一个的视频,大骂80后和90后,言语极尽侮辱鄙视之词,同时兰董竭尽所能地炫耀自己的富有,再加上夸张的举止动作,不止被80后、90后狂轰滥炸,同时也遭到一些70后谩骂,兰董就在这一片谩骂声中迅速窜红。
此后,兰董意犹未尽,接二连三的继续推出了一系列视频,针对的对象都是80后和90后,似乎非要将80后和90后的网友对于自己的愤怒激发到极点不可。
最后,在强大的人肉搜索引擎面前,兰董的真实身份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就一80后的小屁孩,在收了某急于出名的无良网站几个铜板后,参与出演了这场闹剧!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许多网民往往因为真真假假的信息和事件,对相关的当事人进行“挖掘” ,再对现实中的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其他威胁。
有人认为,被人肉的人是“全民公敌” ,他们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就活该被人肉搜索,杀一儆百,发动群众的力量,以后就不再会有人做不好的事了。
不管被搜索的人做了什么,他的正当权益都应当受到保护,即使他真的做了什么应该下地狱的事,制裁他的也应该是法律而不是一群“愤怒的小鸟” 。
发生“人肉搜索”事件,以及大家对其的意见不同的根本问题就是网络道德的不完善。
利用,帮凶
2.要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发送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
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不侮辱和诽滂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赌博和其他犯罪活动等。
我们应该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大三时他由于学分不够又被退学。
接着他第四次参加高考,2004年9月份考回了华中科技大学。
这种独特的经历,在中国的大学生里恐怕找不出第二人。
回到宿舍里,他面对的全是昔日的同班同学,大家都已经是大四的人了,他却还在读大二。
“每次遇到同学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以前的东西给我留下太多负担,给我造成的压力太大,我也常常想逃避。
”周剑说
浙江大学大一新生不要带电脑来学校,依据:2005—2006学年,浙大有90个学生退学,其中60多人是网络成瘾者,约占退学总人数的80%。
网络不仅能使学生荒废学业,还会使之走上犯罪道路。
自互联网这种新媒体诞生以来,网络不良文化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成为争论的新焦点。
暴力背后的网络影子.近年来,许多举世震惊的青少年暴力犯罪背后,似乎都能找到网络暴力文化的影子。
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事件,年仅23岁的韩裔学生赵承熙在枪杀32名师生后自杀。
与赵承熙相识的一些韩裔青年向《华盛顿邮报》透露,赵从高中时代起就痴迷于《反恐精英》等暴力游戏。
在这些虚拟的游戏中,玩家可扮演恐怖分子或反恐部队,使用各类枪械互相射击,随意“杀人”。
从运动场转向互联网网络占据了青少年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及社会生活。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法院民二庭副庭长王建平指出,目前全国大概有60%—7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与沉迷网络有关
小结点评:电脑是个现代化的工具,但是也可能成为致命武器。
在学习之余通过玩游戏放松是一种调节方式,但一定要注意拿得起、放得下,如果陷于其中不能自拔,忘记了作为学生的基本任务,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4.最后要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世界里,你看不到完整的人的存在;在网络里,甚至法律的触角也有一些伸展不到的地方。
但网络毕竟是现实生活的延伸,网络诚信与现实诚信是密切相关的,现实诚信中的道德规范同样适用于网络诚信。
纯粹的虚拟社会是不存在的,每一个网络终端都与现实社会相连。
这要求我们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
网民应牢记两个字——自律。
网络生活同样不仅需要自律,还要讲文明,讲礼貌,同样要遵守道德规范,遵守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
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保障。
总结:总之,通过本小节的学习,我们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思考题
1.举例生活中出现的网络不文明现象,并提出维护网络健康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