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教学改革宗旨及课程地位 近年来,我们发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即按教材章节,教师从绪论到最后一章节内容灌输式的讲解,这种方式最终的结果是:概念、理论内容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少,造成学生的专业关键能力提高受限,远离职业工作环境,出现“学无致用”,学生对教师所讲一套套理论难以理解、似听天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为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确保人才质量的提高,机电学院率先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其旨在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电路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及进行实践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研究电路理论打好基础,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高等数学》等基础课联系密切,同时又为学习《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电》、《电气测量技术》等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电工技术》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机电学院在优化电路课程体系,强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面已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部分骨干教师在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预期效果。 二.指导思想 《电工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对本专业的适应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1) 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专业意识和一定创造性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 (2) 努力实现高职高专“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教育的基本
指导思想。 (3) 不断进行《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试模式的改革,使教学手段更为科学化、合理化。 (4) 坚持建设先进、有效、完备的电工电子实训室与实践教学环境。 (5) 建设一支以团结协作、敬业奉献为凝聚力的具有较高教学和学术水平、结构合理、“双师”型的教学队伍。 (6) 争创一流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使《电工技术》课程在省内高职高专层次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为课程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三.课程内容规划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 通过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电路图、计算电
路物理量的能力。 第二章 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正确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及实际应用意义,使学生具有对电路分析、计算能力与电路化简的推理能力。通过基本定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对复杂电路图的分析、计算能力。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1)通过正弦交流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应用相量图分析计算交流电路的能力; (2)通过相量法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应用不同方法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 (1)通过三相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应用相量法分析计算三相电路的能力;
(2)通过对三相电路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 互感耦合电路 通过对耦合电感元件的学习及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 谐振电路 通过学习RLC谐振电路,使学生初步了解谐振现象对电子、电力系统的影响。 第七章 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 通过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 第八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通过对动态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动态电路的能力。 第九章 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 通过磁路和铁芯线圈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电磁之间关系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 项目一.电工仪表的使用 通过用常用电工仪表对电压、电流、电阻、线缆和电机绝缘电阻、运行中的电机各项电流、电机转数、导线电阻的各项测量练习考核,熟练掌握万用表、摇表、钳表等仪表工作原理与选用、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检测、选档、接线、读数)。 项目二.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验证
) 首先安装简单电路,用仪表测设相关参数,对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进行验
证。 项目三.日光灯的安装与测试 通过安装日关灯安路,了解照明电路图的连接线路,掌握故障的排除和参数的测定。 项目四.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及导线的连接 通过使用常用电工工具进行测电、弯圈、剖削等有关练习考核,熟练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作用与正确使用。通过导线连接练习考核,按要求完成作业,掌握单股与七股导线的直线与T字连接基本方法与绝缘恢复。 项目五.室内电路板安装 通过按要求实板接线练习与设置故障维修考核,熟练掌握一制一灯、两制一灯、日光灯、插座、单双联开关的原理与接线安全规程、意事项、故障分析检查方法和技能。通过识读施工图,绘制简图,复合照明与线卡线槽配线实板安装接线练习考核,掌握单相电度表、闸刀开关、漏电开关、插座开关、灯具的安装布线要求、线卡绑扎线槽转接驳口的制作工艺要求和技能。 项目六. 星型、三角形电路的连接及三相功率的测试
% 通过星型、三角形电路的连接,掌握线电压、相电压的关系,并学会三相功
率表的使用。 项目七.安全用电(参观) 学习电工安全知识,观看安全用电录像和触电急救练习考核。掌握电工基本安全知识与胸外按压、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急救办法。 项目八.登杆作业 通过登高爬杆作业练习,掌握登高工具的使用与安全规程。 项目九.配电板的安装 通过配电板的安装,掌握测量仪表、控制、保护、信号的器件在配电板上安装的工艺,了解低压设备的选择和维护。
四.授课进度计划
; 2012-2013第一学期[当前学期]********学院学期授课计划
院(系) 机电学院 教研室(系) 机电一体化 任课教师 职称 \ 副教授
课程名称 电工技术 课程类别 理实一体化 总学时 70 辅导教师 \
授课班级 电气201203 周次 课序 星期 授课内容(章节主要内容,字数在一千字以内) 教学时数 ) 教学形式 课外作业 6 1 星期一课程教育 2 上课
?
6 2 星期一 电路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2 上课
~ 3 星期三 欧姆定律,电压源与电流源 2 上课
7 ) 星期一 项目一.电工仪表的使用 4 实践 实训报告
7 5 ^ 基尔霍夫定律 支路电流法 2 上课
8 6 星期一 ? 4 实践 实训报告
8 7 星期三 电阻的串并混联及等效电阻,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 , 2上课
9 8 星期一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 !
9 9 星期一 复数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 上课
:
9 10 星期三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2 上课
¥ 11 星期一 项目三.日光灯的安装与测试 4 实践 实训报告
10 { 星期三 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2 上课
11 13 , 星期一 项目四.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及导线的连接 4 实践 实训报告
11 14 星期三 《 2 上课
12 15 星期一 项目五.室内电路板安装线路安装 , 实践 实训报告
12 16 星期三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 》 上课 13 17 星期一几种常用的变压器 2 上课
@
13 18 星期一 三相电源 2 上课
& 19 星期三 三相负载 2 上课
14 ) 星期一 项目六.星型、三角形电路的连接及三相功率的测量 4 实践 实训报告
14 21 ~ 电气安全技术知识 2 上课 五. 教师工作页(参考) 课程:电工技术 》 项目三:日关灯的安装与测试
学时数 4
学习目标 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正弦交流量的相量表示法;3.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6.阻抗的串联和并联;7.交流电路的功率; 8.功率因数提高;9.谐振电路 。 任务描述: 通过制作交流电路进行电路参数的分析与测试,掌握分析交流电路的基本原理,提高对交流电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 参考电路:
教学材料 工作任务书、评价表、授课资料 使作工具 指导书、参考书、交直流电源、示波器、万用表、导线、电工作业工具、插座等。 教学过程设计 工作步骤 教学方法 ' 时间 资讯: 1.老师下发工作任务书,讲解分析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重要性及发展、引入新各相关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后,理解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查找单相正弦交流电路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收集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并在教师的组织下,组内外积极进行讨论交流,有目的性地探索,难点处提出问题,决定应该做什么。 3.初步认识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及学习相关知识。
讲述法 引导文法
) 计划与决策:
1.按照任务实际需要,小组组长把任务落实到人,各人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进度表等。 2.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 3.编写出可行的、合理的步骤与流程。
案例法 讨论法 讲评法
) 实施:
1.严格遵守实训场所管理规定、规范着装 2. 根据小组确认的计划内按步骤进行实施
[
讨论法
2
16 22 星期一 , 4 实践 心得体会
16 23 星期三 互感电路 ; 2上课
17 24 星期一 项目八.登杆作业 4 。 实训报告
17 25 星期三 动态电路 2 上课
、
18 26 星期一 项目九.配电板的安装 4 上课 实训报告
《 27 星期三 复习 2 上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