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修改)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11.23
(修改)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11.23
颈部关节
寰枕关节
颈部关节
颈部关节
钩椎关节
颈部关节
关节突关节
颈部关节
寰枕关节可使头作俯仰和侧屈运动; 寰枢关节可使头作俯仰、侧屈和旋转运动; 关节突关节可作微量运动。
颈部韧带
颈部的筋膜
颈筋膜由浅至深可分为封套筋 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 3 层。
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形成一个 完整的封套结构;
气管前筋膜:又称内脏筋膜,位于舌 骨下肌群深面,包裹着咽、食管颈部、喉、 气管颈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等器官,并 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筋膜的浅、深层融合;
椎前筋膜:位于颈深肌群浅面,向上 附于颅底,向下续于前纵韧带和胸内筋膜。
颈部的肌肉
颈部肌肉包括颈部固有肌和外来肌
颈部的肌肉
颈部运动模式包括矢状面上屈与伸、额状面上侧弯及水平面上旋转 等运动,每个方向的运动依赖于主动肌、固定肌及拮抗肌协同作用。
常规针刀治疗
操作:
带无菌口罩、帽子,一次性无菌手套,治疗点及操作范 围常规消毒铺巾,用 2% 利多卡因于每个治疗点行局部麻醉, 每处 0. 5 ~ 1 ml。 要求脊柱纵轴、刀口线、血管神经肌 纤维三者保持方向一致。
治疗医师以左手固定治疗点,在对治疗点充分对准的前 提下,将刀头快速刺入患者皮肤之中,将针刀缓慢刺入。在 发出 3 ~ 4 个突破声之后,可以达到患者骨面,此时将针 刀与骨面贴紧,此时进行三次纵向横摆,患者会出现松动感, 产生上肢放射感、酸胀感,达到针刀治疗目的。
颈部的肌肉
头长肌、颈长肌、斜角肌等使头颈前屈的主动肌群。
颈部的肌肉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头后大、小直肌等使头颈后仰的主动肌群;
颈部的肌肉
头颈部侧弯为同侧颈部屈肌和伸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颈部的肌肉
头颈部旋转为同侧头夹肌、头最长肌、头下斜肌和对侧胸锁乳突肌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规针刀治疗
筋骨并重 以衡为用 治筋为先
常规针刀治疗
体位:
患者取俯卧位,微收下颌,充分暴露后颈部。
治疗点选择:
选取患者最敏感压痛点、条索状物、痛性硬结 4 ~ 6 个,设置在双侧第 3 ~ 7 颈椎棘突连线旁 1. 5 cm 位置 处,以此作为对患者的针刀治疗点,治疗中若患者出现手 指麻木严重现象,治疗中可以选取患侧对应病理节段横突 尖作为治疗点,用医用皮肤记号笔标记好各个治疗点。
颈部神经
颈丛:
由第1~4颈神经 的前支组成;
颈部神经
臂丛:
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 神经的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分 为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 经、桡神经、腋神经。
颈部血管:颈动脉、椎动脉
椎动脉在颈段走行过程中有 4 个生理弯曲,其 中 1 个在下颈段,3 个在上颈段,当颈椎旋转时, 会导致一侧椎动脉曲度增加,血流减少。
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 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王明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千奇百怪的颈椎病!
肢体疼痛
后背酸痛 高血压
头痛
落枕 面色暗沉
行走不稳
头晕 心悸
性功能难言之隐
这也疼
瘫痪
那也疼……
70 可引发全身
多种病症!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疾”中, 颈椎病处于第二位。而在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
约为17.3%,而中国约有1.5-2亿人患有颈椎病。
顽疾?
颈椎病趋向年轻化……
颈椎病患病率最高 的职业是IT从业者,约 有45%的IT人士被颈椎病 所折磨;其次是教师和 老司机!
患了颈椎病, 生无可恋……
怎 么 办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
三分治,七分养!
颈椎的解剖
颈椎的解剖
第 3、4、5、6 颈椎为普通颈椎。
在出针之后使用棉球按压患者伤口 15 s,手术完成之 后将辅料包扎患者伤口位置,嘱 24 h 内不沾水、浸水。
常规针刀治疗
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
动态平衡
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动态平衡
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
定位:
首先寻找锁骨下动脉,再定位外 上方的锁骨上臂丛,点按刺激局部, 观患者是否存在麻木触电感。
颈椎“难以承受之痛”
一、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职业人群
当处于长时间低头位时,头颅重心将前移, 头颅重量由维持颈椎前凸的因素变为形成后凸 畸形的力量。
颈椎曲度变直或后凸状态下椎管有效容积 减少,脊髓受到的应力相应增加,脊髓前移, 更易产生压迫症状。
颈椎“难以承受之痛”
二、颈部长期姿势固定的职业人群
颈椎长期保持固定的姿势,会导致颈椎 受力负荷增大,而脊柱周围的肌群韧带处于高 度紧张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韧带松弛。 韧带活动范围过大,造成椎体不稳定。
“骨错缝、筋出槽”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在于颈椎内、外源性稳定。 颈部“筋伤”改变颈部肌群应力,破坏颈椎的外源性稳定; 颈椎关节结构紊乱则导致颈椎内源性稳定失衡,是“骨错缝”的体现。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六不通”理论
不正不通 不顺不通 不松不通 不动不通 不调不通 不荣不通
诊断标准
1.存在外伤史或者慢性劳损史,出现颈椎退行性病变,或者为颈椎先天性畸形; 2.患者头部活动功能受限,在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出现压痛,病变颈椎棘突,患 部挤压试验结果呈现阳性。 3.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患侧肩胛骨内产生条索状硬结,对患者进行 臂丛牵拉试验呈现阳性; 4.患者上肢麻木、出现头痛头晕、颈部板硬、出现颈肩背疼痛现象; 5.患者 CT 检查在椎体后出现神经根管变窄、赘生物,患者颈椎 X 线摄片可见 出现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增生,椎间孔变小。
治疗:筋主骨从,骨正筋功能方面,筋则表现为一种力的作用,即:一方面固定关 节和骨架结构,以保持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弹性纤维的伸缩而 带动骨骼、关节进行活动。 颈部经筋是颈椎稳定的基础,颈部经筋的损伤导致颈部肌 肉力学性能降低,从而破坏颈椎外源性稳定,并影响颈椎关节的 正常位置关系,进而加剧颈椎椎间盘和关节退变,影响颈椎的内 源性稳定。
职业相关颈椎病的人群
1.伏案工作人员 教师、公务员、文案工作者等职 业人群长期低头伏案工作;
2.产业工人 流水线作业、钳工、车工等工种工人; 3.IT从业人员 4.司机 5.医护人员 6.青少年(手机依赖综合症患者) 7.吸烟人群 8.熬夜人群
“骨错缝、筋出槽”
是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失衡的主因,与 颈椎病相关系列临床症状、颈椎椎骨的改 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