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
意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同 1882 盟 国
德
1879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1907
协 约 国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1907年
1882年
统一后的德国军事实力大增:增加军费, 自1874-1896年,欧洲各大国军费大约平均增 长50%以上,其中德国增长79%。扩充军队, 1870年陆军为31万,1893年德国军队平时的 编制增加到58.9万人,1899年增加到62万, 到一战前为87万人。海上实力大增,海军军 费从1883年的0.46亿法郎增至1908年的4.36亿 法郎。大造舰艇,一战前德国建造的各类舰 艇数达到391艘。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 列强在欧洲、中东 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战胜国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战胜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马恩河战役
德国参谋总长施里芬(1891-1906年任 职),1905年制定了施里芬计划。计划认为: 考虑到未来的战争中德军有可能在东西两线 上同时作战,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应将主力 摆在西线,集中绝大部分兵力在4--6个星期 内迅速击败法国,切断英国同大陆上的一切 联系,再回师东线,全力对付俄国,争取在 3--4个月内赢得整个战争的胜利。 ——冯克诚 田晓娜《世界通史全编》
军事强国
法 经济衰退,陆军强国 获取割地赔款彻底削
弱德国
意 经济危机
扩大领土
日 经济实力上升但尚难 从德手中夺取的利益
与欧美列强抗衡 合法化
一、巴黎和会
3、结果—— 《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
关于领土问题 (1)内容: 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 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天评论》发表了这样一段话: “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英 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一个角 落都彼此竞争。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 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
在亚洲,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直接威胁到 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在非洲,德国“赤道非洲 帝国”的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计划尖锐对立。在 殖民地问题上德国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加深。
返回
经过 1、爆发: 1914、7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参加国家:31个 参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4个 协约国集团:27个 德、奥匈 (奥斯曼、保) 英、法、俄
(塞、比、意、日、中、美)
2、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主要战线: 西线(东线、南线)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西线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一、巴黎和会
2.巴黎和会的召开 时间:1919年1月~6月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操纵国:美、英、法 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 性质: 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一、巴黎和会召开
1、召开:
1919年初,巴黎和会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 召开,美、英、法的政府首脑操纵了会议 。
美 英 国 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国 主张削弱德国海军剥夺其殖民地让,让其支 付战争赔款,但又不愿过分削弱德国。 法 国 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索取尽可能多的赔款以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意大利 要求扩大领土 日 本 要求合法占领原德国太平洋诸岛和中国 山东的权利 列强的野心的一致性 制裁德国
参加这一战役的双方军队超过150万人,经过四天血 战,德军伤亡近20万,被迫撤退转入持久的阵地战,1914 年9月10日德国最高统帅小毛奇哭丧着脸向威廉二世报告 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返回
巴黎和会
1919年,一战战胜的协 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 开 和会签订了以凡尔赛和 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 总称巴黎和约 巴黎和约构成了一战后 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国际 新秩序,史称“凡尔赛 体系”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 分赃会议(实质)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发 生的塞拉热窝事件
奥、俄、德、英、法等国进行全国总 动员一战全面爆发(1914、7)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导 火 线
( 一 九 一 四 年 六 月 二 十 八 日 )
萨 拉 热 窝 事 件
暗杀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立即寻求德国的支持,以摧 毁塞尔维亚;德国立即表示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 军事行动。德皇威廉二世声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 会!”并说:如果俄国干涉,它将以对同盟国的忠诚,与 奥匈并肩对俄作战。 俄国不能再听任奥匈压制塞尔维亚,使它在巴尔干的 地位遭到削弱,立即发布军事总动员,并照会塞尔维亚驻俄 国大使,向他表示:“俄国在任何情况下决不允许奥国侵犯 塞国”。俄国的盟国法国,也立即声明保证全力支持俄国。 英国没做出任何表示,似乎不愿卷入战争,给德国造成了 错觉。实际是在窥测有利时机寻找参战借口。终于,大战 爆发后一星期,8月4日德国进攻比利时,英国再也不能保 持沉默,当天对德宣战。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
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签订 1919年6月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在凡尔赛宫签订
法国 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协约国 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莱茵河西岸占领 15年东岸50公里不得设防 奥地利 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不得合并 波兰 承认波兰独立,归还波兰的领土
疆界问题
内 容
通过疆界问题可以看出和约对德国西部与东部的规定明 显不同(西部限制严格),这是为什么时?意味着什么? 西部距英法近,严格限制是为了确保英法安全;和约对保证 殖民地问题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以委任统治三国瓜分 东部国家的安全示做任何规定,这就意味着将来德国可以向东侵 略扩张。这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自私、阴险的本性。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协约国瓜分,说明了什么? 军备问题 严格限制德国军备但却允许其保留10万陆军 说明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巴黎和会是分赃会议
1、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6月) 2、战争爆发:1914年7月,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东线
3、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西线:凡尔登战役(转折)
南线
4、扩大:1917年美、中等国对德宣战。
5、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
一战历时四年,31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占 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双方动员兵力达889师, 共计7400万人。大战中死亡人数达1000多万人, 受伤2000多万人,其中700多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所有参战国的直接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因 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无法计算。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 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受 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全德人口的六分之一,损 失惨重。1918年德国的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 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 —— 《中国通史资料选辑》`
东线:波罗的海南 岸至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西线:比利时、 法国北部和德 法边境 英法 德 南线: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Back
时间:1914年9月 时间:1916年7月-11月 时间:1916年2月-12月 兵力:153个师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伤亡:七十余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 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 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 计划失败,双方形成 索姆河 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 转 相持局面。 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 们实际情况的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 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 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 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出德国的侵略目标转向了哪里? 2.对德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障碍来自哪个国家?
2 、 列 强 的 野 心
国
国
一战后的实力
在和会上要求
划”攫取世界领导权 德海军,获取赔款 保持“势力均衡”
结果
与英法等矛盾, 未能实现
瓜分德大量殖民 地,控制海军 保存德实力 与英矛盾,未能 实现 从奥匈帝国得到 部分领土 基本得到满足
美 大发横财最大的债权 提出“十四点和平计
英 经济衰退,仍为第一 维持殖民优势,削弱
赔款问题
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构成 凡尔赛和约 对奥、保、匈、土和约 惩治德国 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作用 影响 隐含着 的矛盾 实质 凡尔赛体系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战败国,主要是在 德国的基础上,分赃掠夺,宰割弱小民族
凡 尔 赛 体 系
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重新瓜分的殖民地
1898年 、1900年、1906年和1908年德国国会先后通过 四个扩充海军的法案。到1908年英国造好的“无畏舰”有 12艘,德国是9艘,德国与英国的差距大大缩短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与德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奥 德
巴尔干问题
俄 英 法
殖民地
意
突尼斯问题
、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集团的形成
凡尔登 巴黎
back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马恩河战役
萨拉热窝
欧洲战场战局的演变 东 主战场 西 线 线
俄
英 法
奥
德
德
决定性作用 1914年 第一阶段 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1915-1916年
1917-1918年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以同盟国失败宣告战争结束
过程(1914年7月——19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