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学生语文考试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初中学生语文考试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一、拼音题:
1.必须有做题痕迹,把错的拼音标出来,进行排除。

2.注意音调有没有标错位置!!!!!
3.把积累本与课本的生字字音再熟读几遍。

二、字形题
1.必须有做题痕迹,把错的字改出来,进行排除。

2.把积累本与课本生字多练几遍。

三、成语题
1.把每个成语的意思大致翻译出来,在放到原句中结合语境,反复比较
2.注意成语的意思与句子中词语是否重复!!例如:由衷的从内心感谢你。

四、病句题:
1.看到动词注意有没有搭配。

例如:我听见他爽朗的笑声和慈爱的笑脸(笑脸没有搭配动词,改为看到慈爱的笑脸)
2.看到多个动词找顺序。

例如:我们销售,生产,使用塑料袋(改为先生产,再销售,再使用)
3.看到动词注意有没有搭配错了。

例如:加快了信息流通的质量(改为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
4.注意有没有动词。

例如: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就不可能有条有理的思维能力。

(改为具备有条有理的思维能力。


5.看到随着,通过,经过等介词,一定注意有没有主语。

例如:随着十五大的召开,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把随着去掉)
6.看到通过使。

经过使,从……中使等词语,一定要去掉一个。

7.注意主语有没有偷换。

例如: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是文学界最著名的奖项(前面主语是莫言,后面主语是诺贝尔奖)
8.一面对两面
9.修饰语搭配不当。

例如:自己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把聪明删掉)
10.见到修饰词,一定要注意位置。

例子一: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改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例子二:这次班会对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的交换了意见)
11.否定词使用不当。

例如:防止孩子不玩手机(把不去掉)
12.注意关联词使用
13.成分残缺。

例子一:有效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在自我保护后加意识)。

例子二:那种不顾林区实际,前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

(在生产后加做法)
14.成分多余。

例:十分(罕),漫山遍野(到处),真知灼见(意见),忍俊不禁(笑),过分(苛),全体(们),目睹(亲眼),涉及(到),大约(左右)
15.句式杂糅。

例如:由于(…………造成的)目的(是为了………………)
五、排序题
1.从选项入手
2.注意勾画相关联词语
3.注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词语
4.注意关联词
六、仿写、续写:注意结构要一致!注意有没有修辞或者对应词
七、徽标题:
1.介绍画面内容:这是一幅题为…………的徽标,画面中间的主体是……,画面的左边是…………,后面是…………。

2.赏析徽标:这是一幅题为……的徽标+介绍画面内容+寓意(讽刺或赞美)
八、漫画题:
1.介绍画面内容:这是一幅以…………为题的漫画+介绍漫画内容
2.漫画寓意:讽刺或赞美了…………
3.赏析漫画:这是一幅题为……的漫画+介绍漫画内容+寓意
九、图表题:
1.看表头:这是针对……做的表
2.比高低,寻规律
3.做统计,找走势
4.归类别,做概括
十、拟写新闻标题:人物+事件或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十一、古文题:
1.首先把所有课内古文的课下注释都背过。

2.把能翻译出来的都标出来,不会就多组词再结合整体意思确定。

3.翻译题一定要字字落实
4.主旨题一定要多写。

十二、说明文:
1.分类:事物说明文或事理说明文
2.语言:平实或生动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 + 举了什么例子 + 具体说明了……
②列数字 + 集体准确…………
③作比较 + 拿什么和什么作比较 + 突出说明了……
④打比方 +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⑤分类别+分了什么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
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5.引用的作用:
①引用故事、神话: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引出说明对象+增强文章说服力+说明了……特点
③引用诗句:引出说明对象+写出了……特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学色彩
6.加点词语题:
①赏析加点词语:字意+表限制+句意+体现了………………
②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表态+表限制+原来的意思+换掉后的意思+符合或者不符合+体现了……
③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表态+表限制+原来的意思+删去后的意思,与实际不符+体现了…………
7.两个段落能否换?是按照……顺序写的,有……的关系+所以能不能换
8.给一段话,放到原文哪一段?
先说放到哪一段+给的段落意思+放到哪段就概括哪段意思+所以放到哪一段
9.首段作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0.题目作用:点明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1.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挨段找中心句!一定注意一段里有没有两层意思。

12.这个指的是什么?一定要定位!
13.选择题:一定要一边比着选项,一边比着原文,认真比对。

十三、记叙文
1.记叙顺序:
①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倒叙:开篇点题+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文章结构紧凑
③插叙:交代了……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使文章结构完整+体现了人物形象或心情
2.记叙文人称:
①第一人称:文章更具有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表达感情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抒情,增强感染力
③第三人称:内容客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形式比较灵活
3.常见表达方式:
①记叙:记叙了……事
②描写:对人物、环境、事件进行描写
③说明:说明文事物胡性质、成因、功用
④抒情:表达了什么感情(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⑤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观点
4.描写手法:
①人物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交代……人物身份,地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主旨
②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或形象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人物关系或性格
5.修辞手法
①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感情或形象
②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了+生动形象……+感情或形象
③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夸张化了+生动形象……+感情或形象
④反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强调了……,留下深刻印象+便于抒情,有感染力+感情或形象
⑤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增强感情+感情或形象
⑥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打+生动形象……+引人思考+文章波澜起伏+感情或形象
6.表现手法:
①对比:拿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突出了……+感情或形象
②欲扬先抑: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感情或形象
③伏笔:为下文……做铺垫+使文章结构完整+感情或形象
④象征:……象征了……+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情或形象
⑤衬托:……衬托了……+突出了人物或事物……特点+感情或形象
⑥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感情或形象
⑦首尾呼应/前后呼应:……呼应了……+文章结构严谨+感情或形象
⑧借景抒情:借了……景抒了……情+具有感染力+感情或形象
7.划线词语或划线句的含义:表层+深层
8.题目作用:概括主要内容+交代主要对象+点明主旨+文章线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果有修辞一定要赏析(一语双关、比喻、拟人等)
9.赏析词语:字意+句意+感情(注意有没有角度,比如一系列动词,一系列拟声词)+贬词褒用或者褒词贬用
10.赏析句子:多角度赏析(修辞、描写、表现手法)
11.概括内容:人物+事件或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12.段落作用:
①首段:结构: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主旨+奠定基调+首尾呼应
②中间段:结构:承上启下
内容:承接了……+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③尾段:结构:呼应开头(上文)+文章结构完整+总结全文
内容:升华主旨+画龙点睛+突出人物形象或心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