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教学中,由于科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 启蒙
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 精神,学
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 的发展都有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我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科学素养的问题谈
谈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一、 呵护儿童好奇心,激发科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新课程标准要 求要
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 知欲,进
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 挥科学学习的
原动力。“本来好奇心就是人与生俱来的,但后来不知 道为什么,至打小
学毕业的时候,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反而逐渐减弱 了”,对此我们教育工
作者是有责任的。
二、 引领儿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在过去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科学教育往往既枯燥又乏味,教师 实行
的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满堂灌”, 孩子们依赖死记硬
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科学探究过 程一
般包括几个方面: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方案、 实施计
划、分析综合整理、表达交流等。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探究活 动给予适当
帮助、适时调控。1•问题情境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 具体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阶
段,学生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 的想
法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观点在探究中交流讨论,反复探究,验 证假设的
正确与否。3.发现、概括阶段,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鼓 励学生根据观察
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结论。
三、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科学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充足的课程资源的支持。我们首先要挖 掘校
内课程资源,特别要用好学校专用教室提供的资源,包括实验仪 器、学校
图书馆、校园网及其他教学设施。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 学习科学的欲
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要敢于走出课堂, 建立校外课程资
源,包括:河流、田地、各种动植物,社区活动中心、 街道、开发区、工
厂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周边环境之处,因 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好
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为学生今后真正的科学探究
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 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增
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推进了学生科学素
养的形成。
四、正视现实,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小学教师科学本身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到能否上好课,能否培养出 符合
时代需要的人才,作为科学教师理应自我加压,努力提高自身的 专业素质。
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小学科 学教师承担的是综合
教学的任务,除了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更需要 具有广博的物理、化学、生
物、天文和地学等科学领域的知识。驾驭 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
科,要求教师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涉及 的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并及时了解科
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信息和 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科学教师还要特别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合理运用科学探究 方法。
只有教师自身了解和掌握常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才 能在教学过
程中合理地运用它们,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 力。只有教师自身
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系统、全面的专 业知识结构,具有高超的
教学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新课 程改革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学
生的自主发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质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