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钢材及焊接作业指导书

建筑钢材及焊接作业指导书

建筑钢材及焊接(机械连接)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1. 参考标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温室试验方法》(GBT228.1―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拉试验方法》(GB/T232―2010)《金属材料材料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238―201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1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2008)《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975―199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1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范程》(JGJ 107―2010)《鐓粗直螺纹钢接头》(JG 171―2005)《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2013)2. 试验仪器万能试验机,弯曲试验机,标距机,游标卡尺,钢尺等。

3. 试验环境试验一般要求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试验,试验温度应在23℃±5℃。

4.试验方法4.1钢筋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表1)表14.2组批规则4.2.1热轧带肋钢筋及热轧光圆钢筋按照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尺寸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 ,超过60t 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 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和弯曲试验试样。

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这差不大于0.15%。

混合批的重量不大于60t 。

4.2.2冷轧带肋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外形、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和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每批不大于60t 。

4.3钢筋焊接接头应以300个同牌号钢筋、同形式接头作为一批。

4.3尺寸测量、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4.3.1热轧光圆钢筋4.3.1.1钢筋直径的测量应精确到0.1mm 。

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4.3.1.2长度及允许偏差范围为m m 500+。

4.3.1.3弯曲度和端部直条钢筋的弯曲度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每米弯曲度不大于4mm,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0.4%。

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4.3.1.4重量及允许偏差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随机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 。

长度应逐支测量,应精确到1mm,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

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按下式计算: 100⨯⨯⨯-理论重量试样总长度理论重量)(试样总长度试样实际总质量重量偏差=(1)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4.3.1.5力学性能、工艺性能1)钢筋的下屈服强度R eL 、抗拉强度R m 、断后伸长率A 、最大力总伸长率A gt 等力学性能特征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6所列各力学性能特征值,可作为交货检验的最小保证值。

表42)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的钢筋,下屈服强度特征值ReL 应采用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

3)伸长率类型可从A 或Agt 中选定,仲裁检验时采用Agt 。

4)按表6规定的弯芯直径弯曲108°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4.3.2热轧带肋钢筋4.3.2.1钢筋内径的测量应精确到0.1mm 。

钢筋纵肋、横肋高度的测量,采用测量同一截面两侧横肋中心高度平均值的方法,即测取钢筋最大外径,减去该处内径,所得数值的一半为该处肋高,应精确到0.1mm 。

钢筋横肋间距采用测量平均肋距的方法进行测量,即测取钢筋一面上第1个与第11个横肋的中心距离,该数值除以10即为横肋间距,应精确到0.1mm 。

钢筋横肋末端间隙测量产品两相邻横肋在垂直于钢筋轴线平面上投影的两末端之间的弦长。

4.3.2.2重量偏差的测量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 。

长度应逐支测量,应精确到1mm,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

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按下式计算: 100⨯⨯⨯-理论重量试样总长度理论重量)(试样总长度试样实际总质量重量偏差=(2)钢筋可按理论重量交货,也可按实际重量交货。

按理论重量交货时,理论重量为钢筋长度乘以下表中钢筋的每米理论重量。

钢筋的重量偏差项目不允许复验。

表5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6的规定。

表64.3.2.3力学性能1)钢筋的下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最大力总延伸率Agt等力学性能特征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下表所列各力学性能特征值,除R0eL/ReL可作为交货检验的最大保证值外,其他力学特征值可作为交货检验的最小保证值。

表72)公称直径28mm~40mm各牌号钢筋的断后伸长率A可降低1%;公称直径大于40mm各牌号钢筋的断后伸长率A可降低2%。

3)对于没有明显屈服强度的钢筋,下屈服强度特征值ReL应采用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2.4)伸长率类型可从A或Agt中选定,但仲裁检验时应采用Agt。

4.3.2.4弯曲性能钢筋应进行弯曲试验,按下表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弯曲180°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表84.3.3复验与判定规则4.3.3.1如果不合格结果是从试验中测得的,仅规定单个值(例如拉伸试验、弯曲试验)时,应采用下列方法:a)试验单元是单件产品时,应对不合格项目做相同类型的双倍试验,双倍试验应全部合格,否则,产品应拒收;b)试验单元不是单件产品时,除非另有协议,供方可以将抽样产品从试验单元中挑出,也可不挑出:如果抽样产品不从试验单元中挑出,应从同一批中再任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复验结果应全部合格。

如果抽样产品从试验单元中挑出,应随机从同一试验单元中选出另外两个抽样产品,然后从两个抽样产品中分别抽取的试样,在与第一试验相同的条件下做一次同类型的试验,其试验结果应全部合格。

c)成卷交货的产品复验不合格时,允许对该批产品逐卷进行检验,合格的单件产品允许交货。

4.3.4焊接接头4.3.4.1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电弧焊接头、电渣压力焊接头、气压焊接头、箍筋闪光对焊接头、预埋件钢筋T形接头的拉伸试验,应从每一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三个接头进行试验并应按下列规定对试验结果进行评定: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评定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合格;1)3个试件均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

2)2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一试件断于焊缝,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倍。

注:试件断于热影响区,呈延性断裂,应视作与断于钢筋母材等同;试件断于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应视作与断于焊缝等同。

B、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进行复验:1)2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一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倍。

2)1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2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

C、3个试件均断于焊缝,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均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倍,应进行复验。

当3个试件中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倍,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不合格。

D、复验时,应切取6个试件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若有4个或4个以上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2个或2个以下试件断于焊缝,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得1.0倍,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复验合格。

F、可焊接余热处理钢筋RRB400W焊接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其抗拉强度应符合同级别热轧带肋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540MPa的规定。

G、预埋件钢筋T形接头拉伸试验结果,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大于或等于表5.1.7的规定值时,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合格。

若有一个接头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表5.1.7的规定值时,应进行复验。

复验时,应切取6个试件进行试验。

复验结果,其抗拉强度均大于或等于表9的规定值时,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复验合格。

表9 预埋件钢筋T形接头抗拉强度规定值4.3.4.2钢筋闪光对焊接头、气压焊接头进行弯曲试验时,应从每一个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焊缝应处于弯曲中心点,弯心直径和弯曲角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接头弯曲试验指标注:1 d为钢筋直径(mm);2 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焊接接头,弯心直径应增加1倍钢筋直径。

4.4弯曲性能4.4.1试验步骤开机时先把换向阀向上提起使活塞上升到极限,保压数分种后使油液温度适当升高后把换向阀向下按至“止”,此时电机空转,再按试件的尺寸把弯曲支座的距离调整好,选择适当直径弯心安装到活塞下端,放好试件开始试验,把换向阀向下按至“下”,活塞开始向下行直至把试件弯到要求角度,此阀向上提起至“上”活塞向上升,回复到适当位置后将换向阀调至“止”待机,准备开始下一轮的试验。

如果需要调节压辊之间的距离时,把防护网上下的插销拔出,打开就可以调节压辊间的距离了。

4.5反向弯曲性能4.5.1对牌号带E的钢筋应进行反向弯曲试验。

经反向弯曲试验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4.5.2根据需方要求,其他牌号钢筋也可进行反向弯曲试验。

4.5.3可用反向弯曲试验代替弯曲试验。

4.5.4反向弯曲试验的弯曲压头直径比弯曲试验相应增加一个钢筋公称直径。

4.5.5试验步骤先正向弯曲90。

,把经正向弯曲后的试样在100℃±10℃温度下保温不少于30min,经自然冷却后再反向弯曲20。

两个弯曲角度均应在保持载荷时测量。

当供方能保证钢筋经人工时效后的反向弯曲性能时,正向弯曲后的试样亦可在室温下直接进行反向弯曲。

4.6屈服强度测定方法(包括自动测定方法)和指针方法两种。

试验速率的规定:测定上屈服强度时,在弹性范围内直至上屈服强度,试验机拉伸率尽可能保持恒定,其应力速率,控制在表9中的范围内。

表11指针方法测定上(下)屈服强度:试验时,读取测力读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和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或首次停止转动指示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截面面积,得到上(下)屈服强度。

可以使用自动测试系统或自动装置,直接测定上(下)屈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