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基本介绍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包括: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 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 议。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 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文化水平,确定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 设标准。 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 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 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我国城乡规划体系 基本介绍
2017
主要内容:
一、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总体介绍 二、城市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和要求 三、专业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四、规划编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一、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总体介绍
城乡规划体系分为:
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城乡规划行政体系 城乡规划运作体系
一、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总体介绍
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法定规划——最基本、必需、重要,各地都必须编制的,由《城乡规划法》明确了 其主要内容及审批程序的规划。城乡规划与风景区规划皆属于法定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非法定规划——其它类型规划(无统一要求,往往因应地方建设管理实际需要而编 制,如城市设计,概念性规划等。)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政府
编制单位、相关部门
公告、论证会 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
上报审批
批准 公布
附具人大意见、专家意见及采纳情况 国务院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是统筹安排全国城镇发展和城镇空间布局的宏观性、战略性 法定规划,是国家制定城镇化政策,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编 制、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城镇发 展的宏观调控。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为城市下面各城镇总体规划
的编制提供区域性依据。
城镇体系规划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长期扮演着区域性规划的角色,具有区域
性、宏观性、整体性的作用。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规划主管部门
编制组织
基础资料收集 规划纲要 规划成果
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
性。”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 市群体。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区域范围内,以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 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 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依据。
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施行,标志
着中国在城市规划法制建设上迈进了一大步。在 此前后,还颁布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形成以《规划法》为核心、多层次、全方位的法
国务院制定的法律 全国性人大制定的法律
规体系。
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制定的地方 性法规和同级政府制定的规章
纵向体系:由各级人大和政府按其立法职权制定 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
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纲要内容包括: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 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 和建设目标,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设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明确全省、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 明确资源利用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和措施; 明确省域城乡和规模控制要求;
明确与城乡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明确城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明确空间开发管制要求; 明确对下层次城乡规划的编制要求; 明确城乡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 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 城乡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一书两证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 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一、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总体介绍
城乡规划运作体系
城乡规划体系: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 详 细 规 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镇规划 乡规划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
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 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 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
国务院/省政府
市人大常委会审查 专家和部门审查
人大意见 采纳情况 专家意见 采纳情况 公众意见 采纳情况
公示程序
人大 意见 专家 意见 公众 意见 规划 纲要/ 草案 规划 成果
城市人民政府
批复 公布规划
镇总体规划的编 制程序与此相似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规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区范围; 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 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 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相应的控制 指标,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 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 的布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 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限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城市防灾工程。 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 地质灾害防护规定等
村庄规划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 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际管理。” 这是从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对城市规划所做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则从城乡规划的社会作用的角度对城乡规划 作了如下定义:“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
绿化、环境等保护和整治建设措施
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 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促进城市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 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辅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 决策的原则。 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体现布局合理。 对涉及城市长期发展保障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资源 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 必须执行的强制性内容。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 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 度研究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及其布局。
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和分期目标; 确立国家的城镇化道路与差别化战略;
规划全国城镇体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特定与重点地区的规划。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各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引导区域城镇化和城市合理发展,对省域内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具有 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总体介绍
城乡规划行政体系
由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厅/建委/规划局
市(县)——规划局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上级城市规划行主管部门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