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流程图1 工作程序流程图
2 程序说明
2.1 工程质量事故分类
2.1.1 一般事故:凡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通常指经济损失在0.5-10万元额度内;
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
2.1.2 重大事故:凡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主要结构倒塌和人员伤亡者;
b)超过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的基础严重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影响结构物的寿命,造成不可补救的永久性质量缺陷或事故者;
c)影响建筑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者;
d)致使周围建筑物倾斜、开裂、倒塌者;
e)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者。
2.2 事故报告
当出现工程质量事故,承包单位应立即报监理工程师,同时按事故类别和等级报告行政主管部门,并在12小时以内送《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下简称“报告”)。
承包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必要时总监理工程师应按工程停、复工令发布程序,发布工程《停工令》。
紧急情况时,总监理工程师可以发布暂停施工令,同时报项目公司。
如承包单位未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应在获得信息后立即察看现场,根据事故类别、性质发出《监理通知单》,承包单位接到通知后6小时内要补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
2.3 组织事故调查
监理部组织承包单位、行政主管部门(视事故类别决定)、设计和建设单位共同成立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
事故调查应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开始,进行事故调查必须全面、详细、客观、准确。
由监理部填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表》,其内容主要有:
a)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与事故有关的工程情况;
b)质量事故的详细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等;
c)事故调查中有关数据、照片、资料;
d)施工过程中具体的工艺操作情况,材料、机械使用情况;
e)是否需要采用临时防护措施;
f)事故的性质;
2
g)事故的责任分析和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员。
2.4 事故处理方案评审
承包单位提交事故处理方案,监理部组织参加事故调查各方对“事故处理方案”进行评审。
对事故处理方案的评审结论一般为以下四种情况:不作处理、修补处理、返工重做、限制使用。
对评审结果应形成评审纪要。
当质量问题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泛或问题较为复杂,难以决策时,可提请专家进行论证或实验验证。
审查认为事故处理方案不妥,则由承包单位补充调查,重新提出处理方案,如同意处理方案,则在《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审批表》上签署意见。
总监应在收到“报告”后18小时内批复并交承包单位负责实施。
如调查报告上报72小时后仍未批复,承包单位则视“报告”已获通过,可自行组织实施。
2.5 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
2.5.1承包单位进行事故处理后,经自检合格,向监理工程师呈报《质量事故处理结果报验表》。
2.5.2由监理部组织,项目公司、设计、承包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人员参加。
结合监理人员的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结果,依据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要求,通过实际量测,检查各种资料数据进行验收。
2.5.3为确保质量事故的处理效果,凡涉及结构承载力等使用安全和其他重要性能的处理工作,需要作必要的试验和检验鉴定工作。
检测鉴定必须委托政府批准的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进行。
2.5.4经检查验收符合整改要求,签署验收合格意见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发出《复工令》,恢复正常施工。
3 附则
3.1 本办法由天津市地下铁道总公3号线项目公司负责解释。
3.2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同时不再执行原“地铁建设公司质字[2005]39号”的《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4 附表
4.1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16
4.2 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表17
4.3 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审批表18
4.4 质量事故处理结果报验表19
3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
编号:
4
5
6
质量事故处理结果报验表
编号: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