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深圳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2806号深圳市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编制单位:目录前言 (3)第一章总论 (6)1.1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6)1.2评价标准 (6)1.2.1环境质量标准 (6)1.2.2污染物排放标准 (7)1.3评价等级 (8)1.3.1地表水环境 (8)1.3.2地下水环境 (8)1.3.3大气环境 (9)1.3.4声环境 (9)1.3.5风险评价 (9)1.3.6生态环境 (9)1.4评价范围 (9)1.5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10)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5)2.1工程概况 (15)2.2尾水排放方案 (18)2.3厂区总平面布置 (22)2.4配套工程——凤塘泵站改造 (22)2.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22)2.6施工组织 (23)2.7工程变更情况 (23)2.8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5)第三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27)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7)3.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7)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7)3.4声环境质量现状 (28)3.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28)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29)4.1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9)4.2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5)4.3配套工程——凤塘泵站环境影响分析 (38)第五章项目实施对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39)5.1对红树植物的影响 (39)5.2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40)5.3对鸟类影响分析 (41)5.4尾水非正常排放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41)第六章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 (42)6.1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42)6.2项目选址和总图布置合理性 (42)6.3清洁生产 (43)6.4总量控制 (43)6.5环境风险可接受性 (43)6.6环境保护措施 (44)6.7公众参与 (46)第七章综合结论与建议 (47)前言近年来,深圳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水务主管部门坚持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特区的污水处理始于1984 年,先后建成了罗芳污水厂、滨河污水厂、蛇口污水厂、盐田污水厂、南山污水厂、小梅沙污水处理厂、西丽污水处理厂七座污水厂,总处理规模达到了159.1×104 m3/d,这些污水厂的建设运营极大地改善了特区内的水环境。

目前,深圳市福田、南山两区产生的污水均通过排海干渠输送至南山污水处理厂处理。

随着深圳市中心区和南山区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该片区产生的污水量不断加大。

根据《深圳市污水系统布局规划(2002~2020)》预测,福田、南山两区旱季污水量2010 年增至106.4×104m3/d,雨季污水量增至255.7×104 m3/d;2020 年旱季污水量124.8×104 m3/d。

然而福田、南山两区的排海干渠输送污水的能力及南山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仅56.0×104 m3/d,不能满足福田、南山两区污水处理的现状与发展需要。

根据深圳市有关规划及城市污水特许经营授权,2006年,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决定投资建设深圳市福田污水处理厂。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委托我院编制了《深圳市福田污水处理厂(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06年12月取得了深圳市环境保护局的环保批复(深环批函[2006]132号)。

目前,该项目尚未动工建设,距离取得批复的时间已超过五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受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复核工作。

在接受委托后,项目组立即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收集资料。

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有关规范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于2012年9月编制完成了《深圳市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送审稿)(以下简称“报告书”)报送深圳市人居环境技术审查中心(以下简称“审查中心”)。

2012年10月12日,审查中心在深圳市主持召开了报告书的专家技术审查会。

因项目尾水排放方案涉及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线的问题,会议出具了专家技术咨询意见。

会后,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的精神(见附件16)修改了尾水排放方案,避开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我院根据专家技术咨询意见以及新的尾水排放方案,于2013年7月修改完成报告书重新报送审查中心。

2013年7月26日,审查中心再次主持召开了报告书的专家技术复审会,会议出具了专家技术复审意见。

会后,我院与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沟通,根据专家技术复审意见修改完成《深圳市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报批稿)报送审批。

鉴于本项目距离取得批复的时间已超过五年,2006年至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总纲、大气导则、噪声导则、生态导则进行了修订,又颁布了新的地下水导则,并且考虑到项目工程污水处理工艺稍有变化、尾水排污口发生变更的情况,本次评价按照新建项目的评价思路重新进行评价,不再引用原有环评结论。

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次评价的工作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查清项目选址区环境现状及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提供背景资料并提出相关建议。

2、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分析,掌握施工期和运营期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

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为本项目环境保护计划的实施及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管理和监控依据,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4、对项目周边敏感点以及有关部门进行公众调查,解决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遗漏的问题。

5、论证本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城市规划等要求,并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

6、对拟建项目的环境保护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

项目选址不在水源保护区内,污水厂用地选址不在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尾水排放管部分管段选址(约1600m)位于生态控制线内,但属于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不违反《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

项目所在地块属于雨水、污水处理用地,选址符合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污水处理厂选址的相关原则。

本项目属于环保工程,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本项目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排水水质符合排入水域的功能要求,建成后有利于排入深圳湾海域的水污染物的削减。

本次评价推荐尾水排入小沙河后进入深圳湾海域为本项目的尾水排放方案。

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针对该尾水排放方案对小沙河的防洪影响进行专项评估,并征求水务以及河道主管部门的意见。

本项目设计为半地下封闭式,对产生污染的主要建构筑物加盖密闭,并对臭气及噪声源采取了必要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和深圳市的环境保护要求,切实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可做到达标排放,项目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本项目是可行的。

第一章总论1.1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表1.1-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环境功能区名称评价区域所属类别1 是否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污水厂用地不在生态控制线内;尾水排放管部分管段(约1600m)位于生态控制线内2 是否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否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一般景观用水,V类4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三类4 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地质灾害易发区,Ⅲ类5 环境空气功能区污水厂用地北侧位于二类区,用地南侧(用地约二分之一的面积)位于一类区的缓冲区内;尾水排放管部分管段(约730m)位于一类区的缓冲区内,其余管段位于二类区6 环境噪声功能区污水厂用地位于2类标准适用区内;尾水排放管穿深圳湾公园管段(约1050m)位于2类标准适用区内,沿市政道路敷设管段(约850m)位于4a类标准适用区内7 基本农田保护区否8 自然保护区否9 风景名胜保护区否10 文物保护单位否1.2评价标准1.2.1环境质量标准1.2.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厂尾水排入小沙河,通过小沙河排入深圳湾海域。

根据《关于颁布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1996]352号),小沙河属于一般景观用水区,水质目标为V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根据《关于印发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1999]39号),小沙河河口处深圳湾海域为三类海域,海水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三类标准。

深圳市深圳湾海水水质常规监测点深圳河口—东角头下位于三类海域,执行三类标准,东角头下—南头关界位于四类海域,执行四类标准。

1.2.1.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地下水功能区保护目标为Ⅲ类。

本次评价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进行评价。

1.2.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关于调整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深府〔2008〕98号),本项目用地北侧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用地南侧位于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一类区的缓冲区内,用地北侧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用地南侧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

H2S、NH3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2.1.4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关于调整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的通知》(深府[2008]99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2类噪声标准适用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本项目用地东侧临广深高速(高速路,与项目用地红线距离约为180m),南侧临滨海大道(城市快速路,与项目用地之间有约35m宽的绿化带相隔),西侧紧邻红树林路(城市支路),因此,项目东侧、南侧和西侧厂界噪声执行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项目用地北侧紧邻白石路(城市次干道),北侧厂界执行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