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免疫规划相关工作制度XXXXXXXX疾控中心宣预防接种四查四对(核心内容)四查:查接种疫苗名称查疫苗批号和效期查疫苗安瓶有无裂痕查疫苗质量外观有无异常四对:对受种者接种疫苗名称对受种者姓名和年龄对疫苗接种途径对疫苗接种剂量免疫规划工作制度为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增强责任心,发挥社会效益,特制定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熟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掌握预防接种的程序、途径、部位、剂量。
二、严格掌握接种适应证和禁忌症,接种前必须对接种对象进行全面查体,保证接种安全。
三、保管好各种疫苗,保证疫苗效价,做好疫苗领发登记。
四、管理和使用好冷链器材,冰箱内按规定存放疫苗,经常保持清洁,严禁存放食品和其它物品。
五、儿童接种后要留观30分钟,再行离开。
一旦发生接种反应要及时处理,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应与临床科联系,会诊救治,杜绝接种事故发生。
六、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佩带上岗证上岗。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1.接种门诊的免疫规划专用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放置在专室或固定房间,做到专物专用,冰箱内不得存放食物、杂物、过期疫苗,保持清洁卫生。
2.接种门诊要安排专人负责冷链设备的保养、管理工作,并要求建档建帐,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
每台冰箱建立维修登记记录卡。
3.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每天定时记录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及室内环境温度,并做好停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
发生故障及时抢修,并把疫苗转移到其他冰箱。
管理人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班。
4.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要坚持每季度一次冷凝器散热板清扫,冰箱内蒸发管道结冰超过5毫米要及时除霜。
保证冰箱使用安全,开门装置完好,有防火防漏设施。
免疫规划资料归档制度(可否不要?)一、归档范围1.上级主管部门召开的业务培训文件资料。
2.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执行的文件。
3.工作会议、业务会议的记录文件(相片有文字说明)。
4.各项资料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资料和调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
5.本单位请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资料。
6.制定接种门诊规章制度等文件的资料。
7.接种门诊人员的任免、聘任、调配、培训及职员奖惩等文件资料。
二、归档基本要求1.接种门诊指定专人负责资料归档,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收集齐全、完整并做好登记及保管工作。
2.建立保管制度,属永久、长期保存的根据使用情况放置和保存。
3.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准确反映各项工作活动真实情况。
4.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进行分类整理,要符合类别的原则和要求。
5.上报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文件资料、统计报表须归档备查。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管理制度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
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
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2.0%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作用1分钟,再用75%酒精擦拭2遍,擦净余碘干燥后方可注射;使用0.5%碘伏则直接涂擦皮肤2遍干燥后即可注射。
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
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
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一人一针一管。
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
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五、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
六、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湿拖地面。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通过计量认证)。
二、疫苗必须是国家卫生部或国家医药管理局有批准文号的生物制品研究所(或药厂)正式生产出品,并按规定渠道供应的产品。
三、疫苗的贮存、运输、接种必须按冷链规定操作进行。
四、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预诊记录。
五、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
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失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六、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
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按照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七、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针管分开放入安全盒和回收桶中。
八、接种后须观察30分钟后确认无接种反应后再离开,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
九、疫苗安瓶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应盖上消毒棉球。
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十、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按照一次性注射器的处理要求认真做好一次性注射器的处理。
十一、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做好登记。
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针一用一销毁”,局部用75%的酒精作消毒剂。
十二、预防接种前应严格检查疫苗,凡过期、变色、发霉、有摇不散的的凝块和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一律不得使用。
十三、含吸附剂疫苗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防止吸附下沉,否则注射后可引起局部严重红肿或无菌化脓。
十四、疫苗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临用时方可从冷藏容器中取出。
已启开的生物制品必须在1小时内用完,活疫苗最好不在超过半小时,用不完的应立即废弃。
十五、接种过程中必须预备有1:1000肾上腺素及其他急救药品,以备急用。
接种后应观察半小时方可离开。
十六、做好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工作,向儿童家长说明预防接种的目的和意义和接种后应注意的事项。
预防接种预检登记制度一、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当热情接待儿童家长,向家长告知接种疫苗的目的、接种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回答家长提出的有关问题。
二、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回收接种通知单,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接种对象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接种何种疫苗。
发现原始记录中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有误,应及时更正。
对不属于本次接种的对象,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三、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在进行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的疫苗的种类、作用、适应症、禁忌、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必要时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对有禁忌者不得接种。
四、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有权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等信息。
五、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核实接种对象,确定无接种禁忌症后,进行儿童登记,发放接种凭证;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儿童免疫规划建卡、建证制度一、预防接种证、卡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二、凡本地0~6岁儿童必须做到一人一卡一证。
三、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在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本地接种门诊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四、预防接种证必须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逐级发放。
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五、预防接种证、卡由实施接种的工作人员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规范、填写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以公历为准。
六、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
接种卡由预防接种门诊集中专柜保管。
卡片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七、接种门诊至少半年一次对预防接种卡片进行整理和核查,对迁入、外来和漏卡的儿童要及时转卡和补卡;对重卡、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卡片童要剔卡,接种门诊要另行妥善保管。
八、发现卡片有接种日期记录错误者,应及时纠正,发现漏种者及时通知或上门核实补种,保证卡、证一致。
九、接种门诊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十、儿童接种后应及时录入儿童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库中的儿童信息与卡、证一致。
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可否不要?)一、疫苗实行一个窗口专人管理,健全疫苗、注射器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注射器领发台帐,出入库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有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二、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
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的采购按照有关规定,由省级组织实施。
三、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疫苗的损耗系数及库存等制订第一类、第二类疫苗和注射器计划,每季度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免疫规划疫苗需求量报合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购进第二类疫苗,严禁从无疫苗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购进疫苗。
供应渠道原则上按照市→区→镇(街)→接种门诊(接种点)主渠道。
五、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
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1-2厘米。
分发和使用疫苗和注射器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
注射器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防潮,避免和挥发性、腐蚀性物品存放一起。
六、接种门诊应有专人负责一次性注射器消毒毁形工作。
七、建立一次性注射器调拨或购入、使用台帐,完整记录,帐物相符。
八、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重复使用。
九、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应就地进行毁形、消毒,并由卫生局指定的单位定点回收,严禁出售给其它单位或随意丢弃。
十、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可用毁形器进行毁形,或采用手工毁形将针头、针筒分离后,针头可直接放入防刺容器或用钳子夹弯90度以上,注射器用钳子夹断乳头,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分钟以上。
十一、浸泡、分类后用塑料袋进行密封式打包,与其它医疗垃圾严格区分盛装。
交单位集中保存,等待回收。
儿童预防接种注意事项1.注射前,要将孩子的胳膊洗干净,以免引起局部皮肤感染。
2.空腹或饥饿状况下不宜注射,以防孩子的血糖低造成眩晕或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