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病理学解析含真题第八章共16页word资料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病理学解析含真题第八章共16页word资料

“病理”大纲要求——消化系统疾病1. 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2. 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其并发症。

3. 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4.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5. 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6. 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7. 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8. 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9. 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阑尾炎病理变化1.急性阑尾炎有三种主要类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早期的阑尾炎,病变以阑尾黏膜或黏膜下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

黏膜下各层有炎性水肿。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或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常由单纯阑尾炎发展而来。

镜下,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是一种重型的阑尾炎。

阑尾因内腔阻塞、积脓、腔内压力增高及阑尾系膜静脉受炎症波及而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等,均可引起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以至阑尾壁发生坏死。

此时常导致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同脓肿。

2.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开始即呈慢性经过。

主要病变为阑尾壁的不同程度纤维化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等。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病因1.甲型肝炎病毒(HAV)特点:经消化道感染,通常急性起病,大多数可痊愈,RNA。

2.乙型肝炎病毒(HBV)特点:经血流、血液污染的物品、吸毒或密切接触传播, DNA。

3.丙型肝炎病毒(HCV)特点:经血流、血液污染的物品、吸毒或密切接触传播, RNA。

4.丁型肝炎病毒(HDV)特点:经血流、血液污染的物品、吸毒或密切接触传播, RNA。

5.戊型肝炎病毒(HEV)特点:经消化道感染,RNA。

病毒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属于变质为主的炎症病变包括:(一)肝细胞变性坏死1.肝细胞变性常见有两种类型的变性。

(1)细胞水肿:为最常见的病变。

光镜下见肝细胞明显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为胞质疏松化。

进一步发展,肝细胞体积更加肿大,由多角形变为圆球形。

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气球样变。

电镜下见内质网不同程度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溶酶体增多。

(2)嗜酸性变:此种变性一般仅累及单个或数个肝细胞,散在于肝小叶内。

光镜下见病变肝细胞由于胞质水分脱失浓缩使肝细胞体积变小,胞质嗜酸性增强,故红染。

细胞核染色亦较深。

2.肝细胞坏死一般也有两种类型。

(1)嗜酸性坏死:即由上述的嗜酸性变发展而来,胞质进一步浓缩,核也浓缩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

为单个肝细胞的死亡,属细胞凋亡。

(2)溶解性坏死:由严重的细胞水肿发展而来。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此种坏死的范围和分布不同,可分为:点(灶)状坏死: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碎片状坏死:界板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崩解桥接坏死:连接两个坏死区的带状坏死大片状坏死: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普通型病毒肝炎分急性及慢性两种类型: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见,镜下点状坏死。

结局本型肝炎患者多数在6个月内治愈.点状坏死肝细胞能完全再生修复。

但乙型、丙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约5%~10%、丙型肝炎约70%可转变为慢性肝炎。

2.慢性(普通型)肝炎类型:(1)轻度慢性肝炎:碎片状坏死。

(2)中度慢性肝炎: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

(3)重度慢性肝炎: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

毛玻璃样肝细胞:HE染色光镜下,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常可见部分肝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胞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此种细胞为毛玻璃样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查HBsAg反应阳性。

电镜下见细胞质滑面内质网增生,内质网池内可见较多的HBsAg颗粒。

59.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理表现是A.纤维组织增生B.肝细胞增生C.淋巴细胞浸润D.小胆管增生E.肝细胞碎片状坏死(二}重型病毒性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镜下: 弥漫性大片坏死,残留的肝细胞无明显再生现象。

2.亚急性重型肝炎镜下: 大片坏死,又有结节状肝细胞再生。

(考题11-55A)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可以经过完全再生修复的是A.大块坏死B.桥接坏死C.灶状坏死D.碎片坏死(考题9-50A) 急性普通型肝炎的典型病变是A.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伴点状坏死B.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伴点状坏死C.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伴桥接坏死D.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伴碎片坏死A.点状坏死B.桥接坏死C.碎片状坏死伴桥接坏死D.亚大片坏死E.大片坏死115.急性重型肝炎的特征性病变是116.中度慢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是(考题1-B)A.肝细胞点灶状坏死B.肝细胞碎片状坏死C.肝细胞桥接坏死D.肝细脑亚大片坏死E.肝细胞大片坏死101.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是102.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是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为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之一。

据国外资料统计.住院患者因酗酒发生酒精性肝病者占25%~30%。

我国的酒精性肝病发病率尚没有确切的统计资料。

但近年亦有明显增加的倾向。

病理变化慢性酒精中毒主要引起肝的三种损伤,即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三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存或先后移行。

1.脂肪肝酒精中毒最常见的肝病变是脂肪变性。

(考题9-167X)酒精性肝炎常见的肝细胞病变有:A.肝细胞气球样变B.肝细胞浆内出现透明小体C.肝细胞内出现大脂肪滴D.肝细胞嗜酸性小体形成肝硬化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由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我国分类法中常见的三种肝硬化类型。

一、门脉性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是最常见的一型肝硬化,遍布世界各地。

相当于同际形态学分类中的小结节型肝硬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多数研究表明,很多不同的因素均可引起肝细胞的损害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常见的因素有:1.病毒性肝炎这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这无论在流行病学、临床还是病理形态等方面都有很多令人信服的资料,值得重视。

2.慢性酒精中毒长期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另一个重要冈素,这在欧美一些国家更为突出。

由于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而逐渐进展为肝硬化。

肝小叶内原有的网状支架塌陷、聚积、胶原化(又称无细胞硬化)或由肝星状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yofibroblast—like cell)产生胶原纤维病理变化肉眼观弥漫全肝的小结节。

结节大小相仿,直径多在0.15~0.5cm之间,一般不超过1cm。

镜下:①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所取代。

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假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

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考题6-45A)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A.肝细胞增生B.小胆管增生C.肝细胞坏死D.慢性炎细胞浸润E.假小叶形成(考题99-147X)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是A.肝细胞点状坏死B.肝体积明显缩小C.肝质地柔软,呈黄色或红褐色D.肝细胞再生不明显(考题5-46A)肝细胞点状坏死的特点是A.肝细胞核碎裂为小点状的坏死B.破坏界板的坏死C.形成嗜酸性小体D.坏死灶仅累及几个肝细胞消化系统疾病(考题9-56A)下列肝硬化的病变中,符合假小叶的是A.肉眼下见肝内大小不等的结节B.再生的肝细胞所形成的结节C.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的肝细胞结节D.异型增生肝细胞所形成的结节(考题98-43A)下述有关假小叶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A.体积大小不等B.肝细胞索排列紊乱C.中央静脉偏位或缺如D.可见汇管区E.肝细胞异型性显著(考题98-44A)导致肝硬化的DNA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A.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点状坏死B.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点状坏死C.肝细胞碎片状坏死D.肝细胞亚大块坏死E.肝细胞大块坏死(考题2-101B)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征是(A)(考题2-102B)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变特征是(C)A.肝细胞点灶状坏死B.肝细胞碎片状坏死C.肝细胞桥接坏死D.肝细胞亚大片坏死E.肝细胞大片坏死(考题1-101B)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是(E)(考题1-102B)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是(A)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主要表现如下:(1)慢性瘀血性脾大(2)腹水(3)侧支循环形成(4)胃肠瘀血、水肿2.肝功能障碍主要系肝实质(肝细胞)长期反复受到损伤所致。

当肝细胞不能完全再生补充和代偿损伤肝细胞的功能时。

则可出现以下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

(1)蛋白质合成障碍(2)出血倾向(3)胆色素代谢障碍(4)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5)肝性脑病(肝昏迷)二、坏死后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相当于国际形态学分类中的大结节型和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是在肝细胞发生大片坏死的基础上形成的。

病因及发病机理1.病毒性肝炎多由亚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

2.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可引起肝细胞广泛中毒性坏死。

病理变化肉眼观肝脏结节大小悬殊,最大结节直径可达5~6cm,切面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宽.且厚薄不均。

镜下肝细胞假小叶形态大小不一三、胆汁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胆道阻塞,胆汁淤积引起的肝硬化。

病理改变肉眼观肝脏缩小不如前两型肝硬化明显(早期肝脏常肿大),质中等硬度,羽毛状。

颜色呈深绿色或绿褐色。

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病因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病理变化肉眼观(1)早期肝癌(小肝癌):最大直径Ф<3cm; 两个癌结节(2)晚期肝癌:大体形态多结节型:最常见,通常合并有肝硬化。

镜下有以下三种组织类型:(1)肝细胞癌: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具有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 最少见。

扩散癌组织首先在肝内直接蔓延(考题4-139X)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有A.鳞癌B.胆管细胞癌C.混合性肝癌D.肝细胞癌考题-37.下列病毒中,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DNA 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考题-37.下列病毒中,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DNA 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病理变化:1.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是胃黏膜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国内胃镜检出率高达考题%~40%,以胃窦部为常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