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安全员管理常识

项目安全员管理常识

项目安全员管理常识第一章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一、名词安全:无危则安,无损则全事故:发生了人们主观上不愿发生的事件,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健康损失,设备损坏,环境破坏和商业机会损失。

安全生产:保证人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劳动保护:提供人身防护和卫生。

安全技术:包括机械、电气、锅压、运输安全等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技术措施。

劳动卫生: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五项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简称“五项规定” ,涉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处理。

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1、执行国家政策、方针,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4、提供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设施;5、施工设备性能完好,安全可靠。

三、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四、安全生产法律体系1、《安全生产法》2、《劳动法》3、《建筑法》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5、《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条例》6、专项技术标准和行业地方法规五、体制与管理1、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2、管理现代化: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3、安全管理内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组织结构线、生产线、生产阶段。

4、安全管理分类:安全组织管理,场地设施管理,行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管理。

5、安全管理基本要求:有人管、有机构、有制度、能执行、要培训、管分包。

6、通用要求:干部熟悉法律、工人掌握规程、统一协调指挥、安全设施到位、平面布置合理、警示标志齐全。

六、基本制度1、安全责任制的作用:各负其责,防止混乱。

2、保证体系: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安全思想工作保证体系、群众监督保证体系、青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技术经费保证体系、专业管理检查保证体系。

3、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内容:分工程对象:基础工程、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电力运行等;分季节:夏季防洪、防雷击、防坍塌,冬季防冻、防火、防滑。

4、教育与培训:适当性、广泛性、艰巨性、持久性、多样性。

5、教育内容:思想、知识、技术、法制、纪律。

6、安全检查目的:预防事故、堵塞漏洞、相互学习。

7、检查形式:定期、季节性、专业性、临时性。

8、其他安全制度:“五同时”、“四不放过” 、“三不作害” 、“二不操作” 、“一票否决”。

第二章安全员的基本要求1、基本条件:热爱安全工作,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指导现场安全工作,懂得控制危险状态。

2、权利:检查权、奖惩权、否决权。

3、任务:督促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开展安全教育,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安全生产,参与事故调查。

4、责任:对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不提意见、不汇报要负责任;检查不细,放过严重隐患,造成事故要负责任;掌握材料不真实要负责任;现场出现差错要负责任。

5、日常工作:建立和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记录内业资料。

6、应注意的问题:疏堵结合,群策群力,奖惩到位,注重“三基”,争取支持。

7、创建标准工地。

8、职业安全管理:辩识危险源,评估安全风险,策划安全方案,落实绩效考核,建立预防措施,重在过程控制。

9、了解工伤保险。

第三章劳动防护用品一、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按劳动防护用品的用途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1、预防飞来物的安全帽、安全鞋、防护镜、面罩等。

2、为防止与高温、锋利、带电等物体接触时受到伤害的各类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3、对辐射热进行屏蔽防护的全套防护服。

4、对放射性射线进行屏蔽防护的防护镜、防护面具等。

5、对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毒物或噪声防护的口罩、面具或耳塞。

二、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1、安全帽①帽内缓冲衬垫的带子要结牢,人的头顶与帽内顶部的间隔不能小于32毫米。

②不能把安全帽当坐垫用,以防变形,降低防护作用。

③ 发现帽子有龟裂、下凹和磨损等情况,要立即更换。

2、护目镜、面罩①防打击的护目镜能防止金属、砂屑、钢液等飞溅物对眼部的伤害,多用于机床操作、铸造热处理等工种。

②防辐射护目镜能防止有害红外线、耀眼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对眼部的伤害,主要用于炼钢、浇注、烧割、铸造热处理等工种。

这种护目镜大多与帽檐连在一起,有固定的,也有可以上下翻动的。

③防辐射线面罩主要用于焊接作业,防止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强光、紫外线和金属飞屑损伤面部,防毒面具要注意毒材料的性能。

护目镜、面罩的宽窄大小要适合使用者的脸型,镜片损、粗糙、镜架损坏会影响操作人的视力,应立即调换新。

3、防护手套①厚帆布手套多用于高温、重体力作业,如炼钢、铸是工种。

②薄帆布、纱线、分指手套主要用于检修工、起重机司配电工等工种。

③翻毛皮革长手套主要用于焊接工种。

④橡胶或涂橡胶手套主要用于电气、铸造等工种。

戴各类手套时,注意不要让手腕裸露出来,以防在作业时焊接火星或其他有害物溅人袖内受到伤害。

各类机床或有被夹挤危险的地方,严禁使用手套。

4、防护服①白帆布防护服能使人体免受高温的烘烤,并有耐燃烧特点,主要用于炼钢、浇钢、焊接等工种。

②劳动布防护服对人体起一般屏蔽保护作用,主要非高温、重体力作业的工种,如检修、电气起重机等工种。

③涤卡布防护服能对人体起一般屏蔽保护作用,主要用于后勤和职能人员等岗位。

5、防护鞋①橡胶鞋有绝缘保护作用,主要用于电气、水力清砂、露天作业等岗位。

②球鞋有绝缘、防滑等作用,主要用于检修、电气、起重等工种。

③防滑靴,能防止操作人员滑跌,主要用于油库、退火炉等岗位。

④护趾安全鞋,能保护脚趾在物体砸落时不受伤害,主要用于铸造、炼钢等工种。

6、安全带①在基准面 2米以上高处作业须系安全带。

②使用时应将安全带系在腰部,挂钩要扣在不低于作业者所处水平位置的可靠处,不能扣在作业者的下方位置,以防坠落时加大冲击力,使人受伤。

③要经常检查安全带缝制部位和挂钩部分,发现断裂或磨损,要及时修理或更换。

如果保护套丢失,要加上后再用。

7、防酸碱用品防酸碱用品是保护工人在生产作业环境中免受酸碱危害的个体防护用品。

按防护用品原料可分为:橡胶防酸碱用品,塑料防酸碱用品和毛、丝、合成纤维织物防酸碱用品等类;按其防护部位可分为:防酸碱工作服、手套、靴防酸面罩和面具等类。

第四章防火、防爆一、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⑴吸烟引起的事故。

⑵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⑶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

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⑷静电引起的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

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摩擦、油槽车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

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⑸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

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弓I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⑹物质自然引起的事故。

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起的自燃等。

⑺雷击引起的事故。

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⑻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二、、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1、燃烧的基本条件①有可燃物质。

不论固体、流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

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如碳、氢、硫、钾等;还有些可燃物质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苯、丙酮、乙炔等。

②有助燃物质。

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质。

如空气(氧气)、氢气、氯气、及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③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

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

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等都可起到火源的作用。

如明火、撞击、电火花、炽热物体、自然发热、聚焦的日光、金属钠遇水产生化学能,会自动燃烧、爆炸等。

2、防火的基本措施①消除着火源:如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制温度等;②控制可燃物: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对那些相互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品,应加以隔离、分开存放;③隔绝空气: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3、防止爆炸的基本条件⑴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 3个条件:①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

②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在爆炸极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③爆炸性混合物有火源的作用。

对于任何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最小引燃能量,低于这个能量,混合物就不会发生爆炸。

三、防爆的基本措施1、基本措施①通过充入惰性介质,排除容器或设备管道中的可燃物,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充人氮气、二氧化碳等。

②防止可燃物的泄漏,特别是大量泄漏。

③严格控制系统的含氧量,使其降到某一临界值(氧限值或极限含氧量)以下。

④采限监测措施,安装报警装置。

⑤消除火源。

2、消除静电⑴静电的产生: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大多数静电是由于不同物质的接触或分离或相互摩擦而产生的。

⑵消除静电的基本措施①静电接地。

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②增湿。

提高空气的湿度以消除静电荷的积累;③加抗静电添加剂。

采用此方法时,应以不影响产品的性能为原则,还应注意防止某些添加剂的毒性和腐蚀性。

④使用静电中和器。

⑤工艺控制法。

指从工艺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3、灭火措施⑴报警⑵限制火灾和爆炸蔓延。

一旦发生火灾,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防止火灾蔓延,如设置防火装置、在车间或仓库里筑防火墙或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等。

⑶灭火方法①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质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②冷却法:即降低着火物质温度,使之降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③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能蔓延。

灭火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才能将火灾迅速扑灭。

第五章机械、电气设备安全1、制定并认真执行管、用、养、修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2、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具备“三懂” :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的基本条件,特种作业人员还必须持有相关的有效证件才能上岗,且定期考试或考核。

3、特种设备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 373 号令)执行。

4、特种设备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设计、制造、安装、检验、改造、大修、拆除,投用前必须经地方安监机构进行检验并取得《准用证》,5、应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水位计)定期检验、校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