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比较说明“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收益产品”之间的异同。
2.在经验研究中,经济学家从供给角度经常将价格相对于边际成本的“溢价”(即(P -MC)/MC)作为衡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标准,请说明其经济学原理。
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也可以通过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反映厂商的垄断程度。
请问这与价格相对于边际成本的“溢价”有何联系?
3.在信贷市场上,一般来说,利率越高,银行进行放贷的供给数额也就越多,但这并不总是“铁律”。
下图描绘了两者之间一种U型关系,请说明其存在的原因。
此外,当对信贷的需求为何种情况时,会出现“信贷配给”的现象,试画图说明。
4.对于一条给定的U型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而言,厂商的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如何体现?请画图表示并加以说明。
5.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X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X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
6.请判断以下关于货币供给的论断是否正确?并解释之。
(1)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2)银行体系创造货币不仅增加了经济中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中的财富。
7.什么是“卢卡斯批评”?请结合例子说明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影响。
二、计算题(共40分)
1.某人的效用函数为U(C,R)=C-(12-R)2,其中R是他每天拥有的闲暇时间,C为消费量。
他每天有16小时可用在工作和闲暇上,每天有20元的非劳动收入。
消费品的价格是每单位1元。
如果工资是每小时10元,他将选择多少小时进行工作以获得最大效用?(12分)
2.一个垄断厂商拥有A和B两个工厂,其成本函数分别为:
TC a=4Q a2+5
TC b=2Q b2+10
其中TC为总成本,Q为产量。
市场需求函数为:P=100-2Q,其中P为价格。
(1)求该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与利润;(7分)
(2)如果政府采用边际定价法对其产品价格加以限制,则求该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7分)
3.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假设生产函数为Y=K2/3N1/3,其中Y、K和N分别为总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力。
假定资本折旧率δ为4%,人口增长率n为2%。
(1)如果储蓄率s为30%,求均衡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出;(7分)
(2)计算满足黄金律要求的人均资本和相应的储蓄率水平。
(7分)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现实中存在诸多干预市场供求规律的情况,例如政府出于社会目标的考虑对从食品到房租的价格进行最高限价管制,其价格往往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请回答:(1)最高限价政策将对市场供求产生怎样的影响?
(2)最高限价政策将对社会经济福利(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产生什么影响?
(3)从长期来看,你认为最高限价管制能够解决高价格与供求矛盾的问题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财政赤字危机引发了全球对政府债务问题的关注。
我国中
央政府的财政赤字与债务总水平虽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但各种显性与隐性的地方债务问题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触发公共财政与金融风险。
请回答:
(1)为什么需要合理和有效地控制政府预算赤字?(7分)
(2)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在实施财政刺激计划的同时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请利用宏观经济基本模型说明实施“财政政策货币化”的原因及效果。
(7分)
(3)解决政府债务的方法主要包括税收筹资与债券筹资,这两种方式对消费、储蓄与产出(收入)的影响有何不同?(6分)
2012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比较说明“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收益产品”之间的异同。
【分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教材将第4版教材要素市场理论予以了简化,删除了部分知识点。
考虑到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建议考生看第4版教材第八、九章内容。
作答时,先介绍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收益产品的概念,再阐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VMP)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
它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即VMP=P·MP,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
它等于投入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用公式表示为:MRP =MR·MP。
相同点:二者都表示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额外产品价值,均可以用来衡量投入产出的大小。
不同点:二者的计算方法不同,VMP=P·MP,MRP=MR·MP。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P =MR,因此VMP=MRP。
但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P>MR,因此VMP>MRP。
如图1所示,MRP曲线往往比VMP曲线更加陡峭。
图1 MRP曲线与VMP曲线
2.在经验研究中,经济学家从供给角度经常将价格相对于边际成本的“溢价”(即(P -MC)/P)作为衡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标准,请说明其经济学原理。
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也可以通过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反映厂商的垄断程度。
请问这与价格相对于边际成本的“溢价”有何联系?
【分析】这个知识点可参见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第10章,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第24章也介绍了“成本加成定价”。
从南开近几年的考题来看,微观方面,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这两本书一定要多看看,很有价值。
答:(1)可用价格相对边际成本的“溢价”作为衡量垄断程度的标准,是因为垄断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