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云架构整体软硬件系统集成通用设备解决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X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6)第二章项目背景 (6)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 (8)3.1网络系统需求 (9)3.2服务器系统需求 (11)3.2.1ERP生产系统服务器 (12)3.2.2 ERP开发/测试、培训系统服务器 (15)3.3存储备份系统需求 (17)3.4网络安全系统需求 (19)第四章系统建设目标、原则 (21)4.1系统建设的目标 (21)4.2系统建设原则 (21)4.3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23)5.1.2网络总体结构 (25)5.1.3传输信道设计 (27)5.1.4核心网络设计 (27)5.1.5互联网接入设计 (32)5.1.6网络管理、接入认证、日志审计系统设计 (33)5.1.7IP地址规划 (40)5.1.8路由协议 (42)5.1.9VPN系统规划 (45)5.1.10与原有系统互联 (46)5.1.11下一步的扩展 (46)5.2服务器系统设计 (46)5.2.1服务器整体结构 (46)5.2.2服务器功能分配 (46)5.2.3服务器选型 (47)5.3存储备份系统设计 (48)5.3.1存储系统整体要求 (48)5.3.2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 (49)5.3.3备份体系的选择 (51)第六章IBM主机存储建设方案 (58)6.1IBM服务器建设方案 (58)6.2IBM存储建设方案 (59)6.2.1整体结构 (59)6.2.2备份管理软件设计 (62)6.2.2备份策略 (63)第七章SUN主机存储方案 (71)7.1 整体结构 (71)7.2简要描述 (71)7.2.1小型机系统 (71)7.2.2PC服务器 (73)7.2.4备份策略 (74)第八章华为网络、网络安全、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82)8.1网络及网络安全方案 (82)8.1.1核心层设计 (83)8.1.2汇聚层设计 (83)8.1.3数据中心设计 (84)8.1.4接入层设计 (89)8.1.5Internet接入设计 (90)8.1.6网络管理、接入控制、日志审计系统设计 (91)8.2存储备份建设方案 (105)第九章Cisco网络建设方案 (109)9.1核心层设计 (109)9.2汇聚层设计 (109)9.3数据中心设计 (110)9.4接入层设计 (110)9.5Internet接入设计 (111)9.6网络管理、接入认证、日志审计系统 (112)第十章项目建设建议 (129)10.1环形网络的建设 (129)10.2计费软件 (132)10.3 IPV6的迁移 (134)第十一章工程实施方案 (138)11.1总则 (138)11.2工程实施组织结构 (138)11.3工程实施流程 (144)11.4工程实施的管理与考核 (144)11.5实施准备工作 (147)11.6工作分配矩阵 (150)11.7设备及系统配置要点 (151)11.7.1检查与准备现场实施环境 (151)11.7.2设备到货验收 (152)11.7.3网络系统配置要点 (154)11.7.4服务器系统配置要点 (156)11.7.5存储系统配置要点 (159)11.7.6系统软件配置要点 (162)11.7.7系统联调 (165)11.7.8系统试运行 (167)11.7.9系统迁移 (168)第十二章文档提交和管理 (169)12.1文档的管理 (169)12.2各阶段提交的文档列表 (169)12.2.1工程准备期文档 (169)12.2.2工程实施期文档 (170)12.2.4系统维护期文档 (171)第十三章培训 (173)13.1培训目的 (173)13.2技术培训人员和时间安排 (173)13.3培训方式 (174)13.4培训计划 (175)13.5培训内容 (176)13.5.1局域网基础 (176)13.5.2网管软件使用与配置 (178)13.5.3IPS ,防火墙,接入控制、日志审计 (178)13.5.4备份和存储管理 (180)13.5.5服务器故障排除 (180)13.6培训师资力量 (181)13.7厂商的培训 (182)13.7.1IBM认证培训 (182)13.7.2华为认证培训 (186)第十四章项目验收 (209)14.1设备到货验收 (209)14.2系统预验收 (209)14.3系统终验 (220)14.4验收测试的标准和内容 (223)第十五章项目计划 (237)15.1项目进度与阶段性成果 (237)15.2项目参加人员计划 (243)15.2.1工程总协调小组(2人) (243)15.2.2项目经理(1人) (244)15.2.3商务运作小组(3人) (244)15.2.4实施小组(1名小组负责人,5名实施工程师) (244)15.2.5培训小组(4人) (245)15.2.6项目管理小组(3人) (245)15.2.7质量监督小组(2人) (246)15.2.8机动小组成员(4人) (246)15.2.9服务小组成员(4人) (246)15.3 知识传输计划 (246)15.3.1用户集中技术培训及现场培训 (246)15.3.2文档移交 (247)15.3.3项目验收 (247)15.3.4技术移交 (247)15.3.5技术支持 (247)第十六章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249)16.1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承诺 (249)16.2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 (250)16.2.1组织结构图 (250)16.2.3服务人员配备和简历 (256)16.3维护支持实施方案 (260)16.3.1服务策略 (261)16.3.2双方职责界面分工 (264)16.3.3五星级服务故障等级和处理时限 (265)16.3.4系统应急方案 (267)16.4维护支持范围 (271)16.4.1支持范围 (271)16.4.2产品质量保证和服务承诺 (272)16.5 维护支持流程 (273)16.6 维护响应时间 (274)16.7 变更请求的处理流程 (275)第十七章技术应答 (280)17.1服务器技术应答 (280)17.1.1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应答 (280)17.1.2测试、开发、培训服务器应答 (288)17.1.3PC服务器 (294)17. 2存储和备份系统应答 (296)17.2.1配置一 (296)17.2.2配置二 (311)17.3网络设备应答 (320)17.3.1华为设备应答 (320)17.3.2Cisco设备应答 (350)第十八章设备配置清单 (382)18.1主推方案 (382)18.1.1网络系统配置清单 (382)18.1.2服务器存储报价清单 (388)18.2备选方案 (413)18.2.1网络系统报价清单 (413)18.2.2服务器存储报价 (419)第一章概述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服务供给方式,它以跨越异构、动态流转的资源池为基础提供给客户可自治的服务,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
云计算导致资源规模化、集中化,促进IT产业的进一步分工,让IT系统的建设和运维统一集中到云计算运营商处,普通用户都更加关注于自己的业务,从而提高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弹性,促进社会和国家生产生活的集约化水平。
云计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从被服务的客户端看: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无需自建基础系统,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
用户可按需获取网络上的资源,并按使用量付费。
如同打开电灯用电,打开水龙头用水一样,而无需考虑是电从哪里来,水是哪家水厂的。
二是从云计算后台看:云计算实现资源的集中化、规模化。
能够实现对各类异构软硬件基础资源的兼容,如电网支持水电厂、火电厂、风电厂、核电厂等异构电厂并网;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动态流转,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
支持异构资源和实现资源的动态流转,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降低基础资源供应商的成本。
第二章项目背景目前,X部局域网除太重铸锻各分厂外,已基本建成和连通。
网络主干带宽为100M,铺设的光纤以单膜4芯为主,主交换设备Cisco3550EM,各单位使用的交换机以二层交换机为主,大多数交换机不支持标准网管,给网管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且使用品牌较杂,主要有华为、神码、D-Link等。
现有网络设备性能过低,基本不具备安全控制功能,无法满足企业大规模ERP的部署和企业未来几年信息化对网络平台的要求。
2.6太重信息系统架构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本次项目就是为了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建设太重信息化应用的支撑平台,内容包括: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安全等设备的选型和采购;系统的集成;网管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体系的建立。
针对标段二中的设备和软件,系统地具体需求为:针对本次项目建设的特点,系统需要保证业务7*24小时的连续性,可用性。
因此本次系统建设的总体需求有:1、可管理性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远程管理控制。
实现人员上网的自动化管理控制2、无单一故障点从主机硬件配置、网络设备、网络线路、网络协议、路由协议等方面都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保证系统的整体冗余;建立先进的数据存储和备份管理系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恢复性。
主机配置:内存容错、硬盘RAID技术、网卡(HBA卡)冗余、冗余风扇电源网络设备:背板冗余、电源冗余、VRRP实现交换机之间冗余网络线路:多条线路之间的负载均衡、故障切换网络协议、路由协议:采用主流技术,实现故障自动切换。
存储系统:采用SAN冗余结构,配置冗余控制器,数据管理控制软件。
容灾系统:建议目前采用数据级的容灾,实现数据的高可靠性。
3、高性能由于业务的特点,应用处理再特定时段会出现处理高峰,这就对数据传输带宽、服务器、存储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备份及容灾实现为保证数据的完整需要进行数据的安全保存和快速恢复,在业务高峰时,需要同时兼顾业务处理和数据备份,对存储设备和备份系统提出较高的要求。
3.1网络系统需求目前,X局域网除太重铸锻各分厂外,已基本建成和连通。
网络主干带宽为100M,铺设的光纤以单膜4芯为主,主交换设备Cisco3550EM,各单位使用的交换机以二层交换机为主,大多数交换机不支持标准网管,给网管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且使用品牌较杂,主要有华为、神码、D-Link等。
现有网络设备性能过低,基本不具备安全控制功能,无法满足企业大规模ERP的部署和企业未来几年信息化对网络平台的要求。
网络现有结构和拓扑如下图:针对目前网络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对网络核心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提供高达数百G的交换容量和数百M的转发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