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秋节民俗介绍

关于中秋节民俗介绍

关于中秋节民俗介绍篇一:案例:“中秋节”探究传统节日教育案例:“中秋节”探究一、[精彩瞬间]首先,请看几个同学有关中秋节食俗的电话采访的精彩瞬间:电话采访记录1:同学a问舅妈:上海人中秋节喜欢吃苏式月饼,还吃芋艿头沾糖、煮毛豆节、煮花生,并且有的还以桂花蜜酒佐食。

那你们浙江杭州中秋节吃什么?同学a的舅妈回答:莼菜是我们杭州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

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

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同学a:舅妈,你的介绍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谢谢你。

再见!同学a的舅妈:不用谢,再见!电话采访记录2:同学b问叔叔:你们四川人中秋节吃什么?同学b的叔叔回答:我们四川人除吃月饼外,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在我们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

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制作烟熏鸭,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

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和口感。

同学b:叔叔,你说的烟熏鸭子太棒了,你就给我邮寄一个过来吧!我先谢你了。

同学b的叔叔:好的,你就等着吧,我马上给你搞一个。

同学b:叔叔再见!同学b的叔叔:好,再见!电话采访记录3:同学c问外婆:你们广东潮汕人中秋节节吃什么?同学c的外婆:我们广东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

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

其中,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过中秋节,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要求是正圆形。

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同学c:那你就寄一点中秋潮汕特产过来吧!同学c的外婆:好的,我保证你一周内就能收到。

同学c:那就太感谢你了,再见!同学c的外婆:再见!总的来说,中秋节这一天,各地食俗五花八门。

那么,中秋节还有那些习俗呢?中秋节最普遍的风俗习惯是家人团聚,全家赏月。

民间有吃月饼、观潮、玩兔儿爷、燃灯、玩月等活动(具体内容参考附件1)。

同学们上网搜寻捕捉到了许多中秋节活动的精彩瞬间,下面就是其中几个画面:幼儿园中秋亲子活动中秋游艺活动中秋篝火赏月活动中秋燃放焰火礼花活动二、[设计思想]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日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学生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中秋佳节,是这些传统日中富于民族色彩的一个节日,在全年中,它与春节一样,是一个家人团圆的美好节日。

古今中外,有着许多有美丽传说与感人故事,因此,我们确定活动的主题是:“中秋节”探究。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注重交流等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与社会、网络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快乐和成功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究兴趣。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关于传统节日的探究活动,在此,我们以“中秋节”探究的主题活动形式,把开展活动的情况向在座各位领导老师作一汇报,同学们,你们说好吗?2.确立主题后,我们分成四个小队进行了活动,哪一个小队愿意先来汇报?(二)分组汇报1.第一小队汇报:为什么叫中秋节。

(具体内容见附件2)(学生汇报,老师点评)第一小队探究得真不错啊,我们对他们表示祝贺!2.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不同说法,哪一小队来汇报中秋节的来源?第二小队汇报——中秋节的来历。

(具体内容见附件3)(学生汇报,老师点评)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这么多资料,真了不起!3.大家都爱过中秋节,那么,过中秋节时,你们最高兴的是什么?对,老师也最喜欢吃了,你们哪一小队能介绍一下中秋节都吃些什么吗?第三小队代表向大家介绍各地中秋节的食俗。

(具体内容见附件4)(学生汇报,老师点评)中秋节主要是吃月饼,那么,除了刚才第三小队介绍的几个地方的食俗以外,还有那些地方有其他什么好吃的呢?第四小队汇报。

一般来说,各地主要是吃各类广式和苏式月饼。

但有所不同的是:有的还吃以下一些东西,如:面饼、彩色蒸糕,糯米糕、蒸蟹、麦箭、桂花蜜酒、桂花鸭、莼菜、鲈鱼、麻饼、蜜饼、烟熏鸭子、水鸭公加菜麻薯、烤肉以及各种时令鲜果等。

(学生汇报,老师点评)看来,第四小队也了解了不少,你们真棒!(三)自由展示1.在活动中,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收获和体会,下面就给同学们露一手的机会,你们还想怎样展示你们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自己准备3.自由展示。

(1)第1、2小队以小记者采访形式探究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传说。

(具体见附件5)(2)第3、4小队分别朗诵搜集的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古代的诗人在中秋节时的感触,他们在这里把它原原本本的表现出来??如:宋苏轼 [水调歌头]、宋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寄远、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具体见附件6)(四)小结延伸通过探究活动,大家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中秋节的信息,学习了这么多的本领,那么,你们想不想过一个真正的中秋节?好,今年的中秋节很快就要来了,在此,老师建议大家自己去讨论、设计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节,我们一起过,好不好?四、[亲历感悟]1、关于吃月饼、做兔子灯的讨论。

”走进端午节”主题活动后的第二天,探究月饼等食俗的学生A拿来几只月饼,说是自己做的。

老师问:“是不是你做的呢?”学生A拿出歪歪扭扭不大圆的月饼。

“哟,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呢?”学生A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的手小,手劲不足,做的月饼不圆整,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由地笑了。

老师说:“不过,你总算做得还可以,至少比老师做得好!”老师又问:“你们其他人会不会做?”大家都笑着说学过,但没有学会。

老师问:“为什么做不好呢?请谈谈你们的感受。

”学生B说:“主要是从来没有做过,第一次学做手忙脚乱。

”学生C说:“看奶奶做很方便的,可自己一试,手就不听使唤了。

”学生D说:“这里有一个技巧和熟练过程的问题,动作不熟练,技巧不过关,都不行。

”“你们研究月饼这么久,还不会做,可不行。

接下去,不如我们都来学做月饼,研究到底怎样才能做好,有什么窍门。

还可以进行比赛,看谁经过练习后,做得好,花样多!”我怂恿他们。

篇二:走近中秋节习俗(研究报告)课题名称:《走近中秋节----节日习俗》研究报告【研究背景及目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今年九月三十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虽然中秋节还没到,但是,电视中的月饼广告已铺天盖地,而且各式各样的月饼也走进市场,同学们都知道中秋节吃月饼,但他们对中秋节又有多少了解呢?于是和学生一起确立了《走近中秋----节日习俗》这一主题实践活动。

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充分了解各地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习的兴趣。

了解这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

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我们确定了研究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研究步骤及方法】研究步骤:第一阶段:课题开题确定研究方向,全班同学明确研究任务第二阶段:调查研究各小组分工制定活动方案,合作研究。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结合研究过程中新遇到的问题,同学们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对比分析等方法实施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在这一阶段我们共同搜集资料,整理数据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总结反思研究方法:1、调查法为了更好的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我们还特意做了调查问卷,对我们身边人进行了一次小调查。

2、资料分类法我们将搜集到的资料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查漏补缺。

3、查阅相关的书籍,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研究过程及成果】研究过程: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收集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对中秋节的习俗有了许多了解。

现在,我们的研究活动即将结束,经我们组里成员的讨论,我们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一)确定研究方向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虽然中秋节还没到,但是电视中的月饼广告已铺天盖地,而且各式各样的月饼也走进市场,大家都知道中秋节吃月饼,但是我们对中秋节的了解不是很详细,所以就一致决定确立《走近中秋----节日习俗》这一研究方向,对中秋节的习俗进行详尽的探究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提出了问题,如“对中秋节你们有哪些了解?你们怎样过中秋节?有过怎样的体验?对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我们一起争论、讨论,虽然大家有时候意见不同,但是权衡利弊,我们小组的同学都能以大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做出一致的决定。

(二)学生分组、分工,调查研究在这一阶段,全班同学按要求分好组,并且都给自己的组起了一个响亮而贴切的名字,如,嫦娥奔月组、吴刚折桂组、团团圆圆组……接下来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对中秋节的习俗进行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