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1分)1. (2分)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 .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 .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 . 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的工业D .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2. (2分)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不包括()A . 环境的破坏B . 人口的快速增长C . 环境的污染D .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点】3. (2分)渔业捕捞中,过度捕捞的危害不包括的是()A . 破坏生态环境B . 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C . 污染环境D . 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考点】4. (2分)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20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20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

()A . 掠夺式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B . 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C .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D . 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考点】5. (2分)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A .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 .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 .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 . 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考点】6. (2分)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

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值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A . 提供木材等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品B . 控制木材消耗C . 大搞荒山绿化,弥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D . 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考点】7. (2分)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8. (2分)下列哪个时间,中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A . 1990.5B . 1991.5C . 1998.4D . 1998.5【考点】9. (2分)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我国哪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A . 1996B . 1998C . 1986D . 1985【考点】10. (2分)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A . 大豆B . 大肠杆菌C . 线虫D . 酵母菌【考点】11. (2分) 1998年,我国长江和嫩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灾,这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有直接关系,由此可以说明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的作用是()A . 净化空气,消除污染B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 . 降低风速,稳定流速D . 增加空气湿度,容易形成降雨【考点】12. (2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 .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 . 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C . 营造单纯林种D . 过量砍伐【考点】13. (2分)过早出现的漫天黄沙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的标志③要以至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使防沙的最好途径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 . ①②B . ②③④C . ②③④⑤D . ①②③④⑤【考点】14. (2分)我国的植被中,什么植物占据了主体?()A . 森林B . 草原C . 苔藓植物D . 蕨类植物【考点】15.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B . 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C .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D . 植物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考点】16. (2分)我国西部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它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发的地区。

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首先做好()A .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B . 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C . 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D .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考点】17. (2分)植被大面积减少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问题。

下列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植被减少引起的是()A . 水俣病B . 酸雨C . 沙尘暴D . 赤潮【考点】18. (2分)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 我国植物种类很少B .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C . 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D . 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考点】19. (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森林减少②荒漠蔓延③水域污染④草原退化⑤湿地缩小⑥火山地震频繁.A . ①②④⑤B . ①②⑤⑥C . ①③⑤⑥D . ②③④⑤【考点】20. (3分)据调查,绿化区空气里的细菌比闹市区的少7倍以上,其原因之一是有些植物能()A . 释放O2B . 吸收CO2C . 吸收SO2D . 分泌抗生素【考点】二、综合题 (共5题;共38分)21. (11分)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的生态结构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上图相应的空白格内。

A、流域蓄水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C、水土流失D、旱涝增多(2)为了保障本地区农业的良性持续发展,目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

A .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B . 绿化造林,兴修水利C . 退耕还湖,扩大水域面积D . 发展乡镇企业,增加人均收入(3)围湖造田对本地区水患的影响在于:A.1、B.2。

(4)该地区旱涝发生的规律是:A.1 ,B.2。

【考点】22. (10分)如图所示为我国20世纪50~90年代某海域一种渔业资源的产量变化情况。

请据图分析回答:(1)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捕捞量迅速增加是由于1的改善,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捕捞量迅速下降,是由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就已出现了2超过了3。

(2)造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原因,除了过度捕捞外还有1 ,其中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2 ,能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污染物是3 ,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有4和5等。

(3)请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谈谈海洋生物资源低质化的原因。

1。

(4)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哪些?1。

【考点】23. (5分)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1。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1。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2。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1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1。

【考点】24. (8分)如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1;B2;C3(2)种群C的密度会1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2(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3 .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4(填代号)(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1(填代号)【考点】25. (4分)我国的四川甘肃等地,在海拔2000~4000m的高山中生活在珍稀动物大熊猫。

据统计,目前野生大熊猫仅存800只左右。

请分析:(1)造成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1(2)将动物园内的大熊猫放归大自然,与野生大熊猫相比,1的生存能力强(3)为保护大熊猫,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有1 ,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2①在栖息地引入多种动物②将大熊猫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在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④制定法律,严禁猎捕⑤在其栖息地多种植竹林【考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1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二、综合题 (共5题;共38分)答案:21-1、答案:21-2、答案:21-3、答案:21-4、考点:解析:答案:22-1、答案:22-2、答案:22-3、答案:22-4、考点:解析:答案:23-1、答案:23-2、答案:23-3、答案:23-4、考点:解析:答案:24-1、答案:24-2、答案:24-3、考点:解析:答案:25-1、答案:25-2、答案:25-3、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