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的读研历程在职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体系内最特别的一个群体,他们立足职场,却又选择返回校园。
社会与校园之间的奔波忙碌,使得他们的这段学习经历别有一番滋味。
“太折腾了”说起读在职研究生以来的最大感受,小田的答案是“太折腾了”。
小田是厦门某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在职研究生的就读院校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师范大学,班上同学也基本都是外地学生。
也正因如此,小田到北京的上课时间都集中在假期。
于是,和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相比,放暑假对小田来说只是喘一口气而已——她需要复习功课、做作业,只歇得几日就得打点行李到北京上课。
“师大给我们提供住宿,省去了不少麻烦。
假期嘛,时间充足,火车来回累点没关系,但是有时免不了临时来北京,就很麻烦。
”小田说,比如去年9月,导师临时通知大家来北京开会。
接到导师的通知时,小田当时心里并不情愿——又不是上课,厦门飞北京的机票本来就很少打折,更何况买第二天的机票。
这笔经济账小田算得很清楚。
然而,导师说这次要跟学生谈一谈毕业论文开题的事情,非常重要。
打听了一下几位同门也表示参加,小田一咬牙,买了高价机票,火速收拾行李赴京。
对于在职研究生而言,赴外地的情况远多于在本地就读。
金原说:“这很好理解,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对我们这样在非省会城市的人来说,进修的选择当然不会首选本地学校。
”和小田相比,金原上课的地点不算太遥远。
家住淮北的他在合肥工业大学读MPA。
“从家里开车到合肥,走高速的话三个多小时就到。
”他说,在职学习让他觉得最折腾的是时间安排。
“那种针对学校老师开设的班级,他们的上课时间集中在寒暑假,但我们这个班的上课时间是周末,每两周一次。
”金原告诉记者,好在同乡的同班同学不少。
于是每隔一周,大家便拼车开往省城。
不过,虽然是本地工作、本地进修,胡里奥也没觉得多轻松。
在北京工作近4年后,胡里奥报考了北航在职进修的工程硕士项目。
他告诉记者,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在每周六或周日,尽管每周只安排一天的课,但是得从早八点半上到晚上七点半,一天下来也着实辛苦。
“我们班上有位河北的同学,每次都是提前一天来到北京。
”他说。
“混”与“不混”能够在工作之余选择继续学习,对于上班族来说,首要动机当然是提高学历。
但大家在获得学历的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混”还是“不混”,这是一个问题。
小田自认为是认真类的学生,平时也会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阅读任务。
“上课前和同学们在QQ上交流,我还在为之前的作业紧张,一问才发现,像我这样把学习放在心上的人根本没有几个。
”她说,“大多数在职研究生来学习都是为了混学历的,这类项目校方也不会特别限制学生毕业,所以真正能够认真学习的人是少数。
”当然,小田也表示,做了妈妈之后,她并不如之前设想得那么认真。
小田笑着说:“毕竟精力有限嘛,而照顾宝宝又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
”金原的妻子雪静也是一名在职研究生,开始在职学习生涯的时间甚至早过金原很多。
如今已经是读在职研究生的第五年,雪静的论文却还没写完。
她说:“我本来是抱着真的提高和学习的想法读书的,但却无奈地混了下来。
”历数过去的五年,雪静在职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就发现自己怀孕,于是,女儿出生之后上课的一次寒假、一次暑假,雪静都是带着宝宝在婆婆的陪同下去外地上课。
“毕竟孩子太小,还没到断奶的时间,没办法离开我啊。
”她这么解释。
这样一边惦记嗷嗷待哺的宝宝,一边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半个月的课我只上了不到一周就没有心思了,后来干脆直接回家了。
”雪静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
那么,孩子大了一点儿之后呢?“后来,就变成我依恋她,她也依恋我了啊。
空闲功夫都耗在女儿身上了。
”于是,雪静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就此“混”了下来。
“女同志的情况比较特殊,家庭的牵绊确实多一些。
但就我的观察,很多纯粹混文凭的在职研究生并不是出于这种原因,他们本来就没有打算好好读书。
”金原补充道。
“意想不到”习惯了日常工作的一成不变,受访的这群“上班族”纷纷表示,读在职研究生多少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丝“意想不到”。
金原告诉记者,他在MPA班的学习生活完全超越了之前的期待,“特别有收获。
”“课堂上的小组作业需要大家合作完成,我们的课堂讨论和与老师的互动都很积极。
课余,我们有班委,定期组织活动,如聚餐、拓展训练。
这样好的班级气氛简直像是本科时的感觉。
”金原的话语中透露出丝丝自豪。
金原说,人们普遍认为在职研究生仅仅是混文凭,或者还有部分人出于多认识人、编织社会关系网的动机来读在职,“所以当老师和学生真的在课堂上认真地分析和讨论问题时,大家的感受都特别惊喜”。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互动的积极循环。
除此之外,班上同学的年龄、职业背景各有不同,彼此间人生经历的分享和观点的撞击也让金原得到不少启发。
而对于胡里奥来说,在职研究生给他的最后一份“意想不到”着实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他指的是最后的论文提交。
“论文定稿、答辩,一切都没问题。
可答辩结束后,老师告诉我们论文需要查重,重复率低于5%的论文才能够通过。
”胡里奥说,这可让大家傻了眼了。
在此之前,老师并没有跟大家提过论文查重的事儿,“我们普遍认为低于20%就可以了”。
于是,胡里奥和他的同学们都纷纷回家改论文。
“学校图书馆系统查重的费用要150元一次,太贵了,所以我选择了一家淘宝店帮忙查重。
”检验的结果当然达不到学校要求,胡里奥认认真真地又删又改,又跑到学校过检。
最后看到重复率2.8%的检验结果,胡里奥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的在职研究生生涯得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对于他和他的同学来说,这个最后的句号可谓意想不到的深刻。
“我们班有同学查重花了上千元。
”胡里奥笑道。
考研经验:晚起鸟也有春天:人大产业经济学摘要:本文作者复习的时间比较晚,但她通过摸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最终她以414分的成绩考入人大,希望她的经历给大家带来鼓舞。
▶自我简介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基本信息。
我本科就读于帝都一所211财经类院校,貌似很好猜,研究生报考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
录取结果已出,我的初试总分414,其中数学147,专业课802经济学129,英语73,政治65。
这篇帖子主要说说我的考研心得,最后也有一点经验分享。
回首看看过去的一年,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
如今想要写点什么,我好像突然化身白云大妈,“词”起“笔”伏,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既然这样,我就从题目开始,慢慢说说我的考研路。
一.晚起鸟养成计划(大家请勿模仿)话说那是2011年的秋天,虽然有些遥远,大学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班主任曾这样跟我们说:“同学们啊,现在你们已经进入了大学,是时候为以后做打算了。
大学毕业后,你们不外乎这么几条路:考研、出国、就业、公务员。
你们要早些计划,早些安排!”班主任的话让同学们群情激昂,我也在那时下定决心选择继续深造读研的道路。
这哪里是晚起鸟,分明就是早起的鸟儿啊!可问题是,决心就只是决心,直到2014年的第一个学期,我才开始在考研路上徐徐迈步。
然而,这只是晚起鸟养成的第一步。
接下来需要的就是绝不早开始复习的果敢和拖延症晚期诊断书了。
这些特质从我的日程表中可见一斑。
2014年3月至4月,通过在校园各处接到考研辅导机构的传单,出没于各种考验辅导讲座,我成功获得技能“对考研略知一二”。
我知道了研究生分为学硕和专硕,考研科目有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
我整理出一份适合早起鸟们的日程安排,购买了一套丝毫没有用到的基础练习题。
我心里对即将开始的复习生活产生憧憬。
2014年5月,我从学姐处购得习题、教材、单词书、复习方法若干。
我听从身为考研辅导机构代理的学姐的经验,排除报班复习之路,并和小伙伴探讨各自关于考研的了解。
我持续着对即将开始的复习生活的憧憬。
2014年6月,我准备各科期末考试,依旧保持对即将开始的复习生活的憧憬。
2014年7月至8月,我凭莫名的冲动回家休养生息,并终于成功成为了晚起鸟大军中的一员。
二.未能早起,只能快飞浑浑噩噩的暑期生活让我刻骨铭心地懂得了什么是自作自受。
9月开学季,我终于返校。
我幸而找到了一个一同复习的小伙伴,开始了已憧憬数月的复习生活。
万事开头难。
刚刚开始复习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知从何处着手。
我掰着手指细细算着日子,规划将以何种节奏过完接下来的几个月。
作为晚起鸟,我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而最大的压力自然就是时间。
记得那时候,我也曾向其他考研的同学打探复习进度。
于是在图书馆、开水房、小路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我:“你政治看的怎么样了呀?”A:“大纲解析才刚刚看完一遍,你呢?”我:“……”我:“亲爱的,你数学看得怎么样啦?”B:“也就是过了一遍而已啦,现在要是还没看完一遍不就完了?”我:“……是呀是呀……”时间不等人,为了不辜负时光,我和小伙伴毅然选择了和图书馆每日相伴。
我们每天的生活从早饭后排队进入图书馆开始,结束于闭馆时些许凄婉的“回家”曲调。
生活有一点单调,但是晚起鸟绝对没有机会感到厌倦!我和小伙伴每日埋头奋斗,吃饭的时候我们会交流复习中的疑点,回宿舍的路上我们会互相提问,这也算是一点点调剂。
复习的时间过得飞快,每天固定的轨迹不断牵扯着我向前走,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路的尽头。
带着晚起鸟最基本的觉悟,我直到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甚至是考试第一天的晚上,我都在图书馆奋战。
因为每一秒都有可能变为决胜的关键。
三.待到春花烂漫时考研结束,重头戏才刚刚到来,那就是——等成绩!说实话,等成绩的期间,我的内心每天都十分忐忑焦躁,完全没有心思提早准备复试。
为了以防万一,我在假期找了一份实习,一边工作一边焦急等待。
没想到的是,结果出来的瞬间,我的心情竟然是平静的。
我想,大多数的考研人应该都是这样的吧。
庆幸的是,初试成绩要好于我之前的预估。
接下来我就是按部就班地准备复试,返校,复试,并等来了最终的录取通知。
回顾考研路,从开始的迷茫无措到如今的喜得捷报,仿佛一场梦,或许可以总结为考研晚起鸟的逆袭吧。
有人说,选择了考研就必须风雨兼程,没错。
对我来说,这可以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概括,坚持。
说起来这有点像尝过百遍的心灵鸡汤,但我觉得,这是对每个考研人来说最重要的品质。
如今又是新的一年考研季,下一批考研人在奋斗了,你们要加油。
当然,作为负责的学姐,我还是想告诉你,你的复习生活最好从避免成为一只掉队的晚起鸟开始。
▶考研复习经验一、数学由于我的确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所以我放弃了通读教材而是直接从全书看起。
但是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其实教材是有必要看的,课后题也要过。
全书有些题的难度比真题略高,我做全书的方法就是:基础题、类型题我一定要搞懂;难度特别大的题目,我一定要看懂答案。
最好在看过很多次以后,我能够熟悉思路,自己解出来。
习题方面,我选择的是《基础过关660题》。
我觉得这本习题对打基础挺有用的,特别是刚开始复习时。
因为我全书过得很快,我高数的很多概念是有些含糊不清的。